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黄正林北宋时期环庆路统领庆州、环州、分州、宁州、乾州,后来废乾州,置定边军,已而复置醴州,①其地理范围包括今甘肃东部的庆阳地区全部、陕西咸阳地区北部和陕北部分地区,环庆路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北宋时期把居住在西北边疆内的各民族统称之...  相似文献   

2.
一、北宋初年的沿边蕃部宋人所称的蕃部,即为隋唐以来进入西北地区的吐蕃、党项羌等少数民族。唐朝初年,吐蕃奴隶主政权从青藏高原崛起,并极力向外扩张,北上灭掉吐谷浑,又不断攻击散居在凉、松、茂(今四川西部及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党项、白兰诸羌。其中大多数部落都被征服,惟有亲唐的拓跋部仍在顽强抵抗。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势力益炽,拓跋部恐终为吐蕃所并,在唐政府的帮助下,从松州内徙到庆州(甘肃庆阳)。  相似文献   

3.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庆历年间担任庆州知州,主持北宋与西夏的战事。他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沟交错、地势险要等特点,采取了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以达到以守为攻的备边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论北宋西北沿边蕃部农业生产环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北宋西北沿边蕃部的自然环境及其经济类型发生变化的时间段,可以认为蕃部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出现在北宋中后期,宜稼宜牧的西北自然环境为其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北宋政府的经营管理为蕃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自然环境提供的农业生产可能条件转变为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5.
北宋西北地区因其军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北宋经略西北,战争频繁,对宋夏边境蕃族人口的发展有严重影响;战争及运粮过程中北宋兵力与民力的损伤也极其严重;北宋民众的劳役负担逐渐加重,沿边居民的生活亦受到影响.战争影响下的民生是认识北宋经略西北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绍圣至元符年间,北宋实施"开边"活动,招诱了大批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采取了适当的安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西夏的内部团结,并逐渐获取了对夏战争的优势。但随着"开边"活动的结束,北宋不再主动招诱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这种变化反映了宋夏之间"打打和和"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海州五大宫调,简称海州五大调,是明清两代以来流传于海州地区的音乐唱腔,五大宫调与杂牌曲(套曲)统称为小曲,现今盛传于民间的小调是小曲里的一个部分。海州五大宫调源于明代扬州、淮安的清曲,其渊源还可以追溯到北宋,但盛行是在清代乾隆之后,这与淮盐的经济发展(从生产到运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州五大宫调是淮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研究海州五大宫调有助于对准盐文化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对连云港地区文化背景的深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8.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相关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仍需作进一步补考,新材料证明了北宋后期华池镇通管华池寨这一特殊模式的存在。关于华池寨的流变问题,尚未有学者研究,相关史料显示,华池寨自北宋之后功能再次发生变动,北宋时期的华池寨至明清时期发展为华池镇,北宋时期的华池镇(库多汗古城)则再次废弃,自北宋至清代前期,华池寨经历了由华池县到华池镇再到华池寨最终又成为华池镇的变迁过程,华池寨完成了由宋夏缘边堡寨向明清市镇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出土和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其他文献材料表明,早在5500年前武山滩歌就有人类活动,春秋已有礼乐文明的迹象。唐末吐蕃枭波部族占据该地区后,一直到宋真宗时期才归附中原,并建立由蕃官负责的地方政权威远寨,北宋末更名滩哥镇。当地居民曾崇奉雷神黑爷龙王,每年端午滩歌地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黑爷的旋鼓舞,表达人们对平安与丰收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在与奚、契丹的对抗中,安禄山领导的东北三镇的军队发展为唐朝最强大的军队。安史之乱爆发时,由于唐羁縻内、外蕃的方式不同,导致奚、契丹的分化,属于内蕃的奚、契丹被安禄山扫地为兵,属于外蕃的奚、契丹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与勤王的唐军时而合作、时而对立。安史之乱后,回鹘雄倨于北亚,奚、契丹长期附之。  相似文献   

11.
公元1402年9月,北宋与西夏在镇戎军(固原)定川寨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夏军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渭州(平凉)境内。这次战争涉及城址较多,但《宋史·地理志》等书多无详细记载。北宋为扼制西夏南侵,曾几次修筑镇戎军城,城四周修筑寨堡,是历史上在固原境内修筑寨堡最多的朝代,形成了固原宋城网络。  相似文献   

12.
庆州,是新罗时代的古都,号称韩国的西安,是韩国最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3年前,我在庆州的山区度过了几乎与世隔绝的3个月,至今记忆中的庆州仍充满了悲哀──南下庆州,等待我的是荒凉与恐惧 1996年9月,韩国下达了一年一度的大管制(专抓非法居留的外国人)命令,我在仁川呆不下去了。 当时,像我这样的“黑户”在汉城、仁川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一位韩国老板(我曾给他当过翻译)介绍我去相对安全的南方小城──庆州乡下一家工厂工作。我已没有别的选择,虽然在南方连个认识人都没有,我还是打点行装,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到达庆…  相似文献   

13.
北宋的秦州蕃部与堡寨刘建丽泰州天水郡,“本秦初封之地,在清之间,诸羌杂处。”①自秦汉以来,历属于各政权管辖,亦为蕃夷错居杂处之地.入宋后,秦州属秦凤路,下府,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治成纪县。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州、成州、凤州、通远军,凡...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吐蕃各部族及其各居地考(下)陈守忠二、秦州古渭寨以西各部族及其居地王韶,江西德安人,举进士,任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司理参军。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采访边事,得悉秦州西路沿边蕃部情状,逐于熙宗元年诣阙上《平戎策》,提出以恩信抚纳洮河蕃...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史料与地理总志的记载中,关于弓门寨的记载有歧义,经过对相关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宋代史料记载中的弓门堡与小弓门寨以及弓门寨并不是一座堡寨;通过对《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与宋代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弓川寨与北宋时期的弓门寨实为一个堡寨。弓门寨为北宋初期于西北缘边区域所进筑的一座堡寨,弓门寨的进筑对于安抚大小陇山区域秦仪两州的蕃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弓门寨扼守了北宋前期重要的秦州通过仪州经陇山进入渭州的黄石河路与秦州通过小陇山分水岭过大震关至陇州的大震关路,由于北宋中后期西部疆界向西开始扩展,原有的蕃部问题不再突出与已有的交通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了弓门寨地位的下降,到宋仁宗之后弓门寨几乎不见于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6.
宋朝政府对待西北少数民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防为主到开边拓地,积极进取的战略转变过程。虽然防时也有讨伐,伐时亦有“弃地”、“息民”的主张,但宋初至宋仁宗前后是以防为主,宋神宗以后是以进取为主的主要态势则没有大的变化。宋朝与此并行的蕃官思想,抚御和汉化蕃民的思想也很有特点.“蕃官制”上承汉.唐羁縻法之余绪,下开元.明、清土官、土司制度的先河,是北宋民族政治思想中最有创意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18.
一、北宋弓箭手和弓箭手田制的建立在中国军事史上,北宋是一个极重民兵组织的王朝,它除有数十百万禁军外,还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名目繁多的乡兵组织,弓箭手就是宋朝政府为加强对夏国防务而在陕西、河东等地招募的一种民兵。北宋的弓箭手防边制度,导源于五代的保毅军。后周广顺初,周太祖郭威令镇州(治今河北省正定县)诸县,每十户取材勇者一人为弓箭手,其余九户提供武器、衣装,刍粮,守护边防。宋太祖开宝八年  相似文献   

19.
<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如是说。诚然,花之为物,林林总总,尽态极妍,无不有可观、可怜、可爱、可道之处。譬如那在百花园中并不起眼的桂花,虽算不上国色天香,然其形、其色、其香,却是无一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兴庆府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生活王雅红兴庆府是古代西夏国的都城、它位于今宁夏平原中部,大致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旧城区及其附近。该地区“唐属灵州,宋初废为镇。领蕃部。自唐末有拓拔思恭者镇夏州,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宋天禧间,传至其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