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是复杂和多元的,是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运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理论加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开放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后现代文化思潮、消费社会形成的消费文化、城市化与休闲生活方式,构成了其主要分析框架与研究视角.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意识上的一种协商、融合、扬弃与再生.这既是事实,也是应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2.
如今,消费文化盛行,而作为重要消费场所的当代商业建筑免不了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建筑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牵涉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一个综合体.相关研究也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内容.从消费文化入手,引申出与其相关联的当代商业建筑,阐述研究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的意义.并且深层次地从各个方面剖析当代商业建筑,进而提出更加合理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消费至上"的信条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国社会在文化上已不是从前那样一个同质性与整体性社会,中国文化结构正在走向多元性和异质性,消费文化从多方面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探究了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可口可乐公司选择伏明霞为产品形象代言人曲折过程的分析 ,再现国际广告资本如何消费人们记忆中的民族国家观念 ,参与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建构的过程 ,可以看到 :消费意识形态已经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霸权 ,深刻地操控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值得人们警惕和追问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把消费文化归纳为三个层次:物的消费、身份象征、心理满足。当代社会无疑已经进入了消费文化的范畴之内,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物的消费,而是在寻求精神上得到快乐和梦幻的所谓实现。符号制造与消费塑造着社会的形态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但这种欲望未必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需要理解与控制它的张扬与懈怠。  相似文献   

6.
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话题.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群体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月消费高且超前消费,但文化消费比重较低;注重实用性,但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高年级学生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中国拍卖市场上,艺术品屡屡拍出令人咋舌称奇的高价,从而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奇观.从消费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之,这种特殊的奇观文化自身体现出多重文化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符号价值.而随着中国消费社会的成熟,这种消费文化奇观会不断出现.文章通过展示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空前繁荣的景观,揭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艺术品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消费道德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因此,如何用健康的消费道德规范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通过对消费道德内涵及特征的论述,尝试从分析消费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入手,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消费道德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消费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研究最为重要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当代大众传播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紧密,正是由于这一紧密关系促使大众消费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了商品拜物教、幸福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等级等四个方面的当代文化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鲍德里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当代中国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受众极广,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与潜藏的观念.本文以港台流行音乐输入之时既被广泛接受又遭到拒斥的尴尬处境为例,描述了流行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以周杰伦现象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两首歌词的叙述时间与其他细节的分析来审视一些文化观念,认为当代中国含有对失落线性时间所产生的焦虑感.最后结合对周杰伦现象中形象消费因素的分析,确认当代中国社会中后现代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消费是衡量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形成农村居民文化区域的重要依据.中国农村文化消费展现出当代中国农民精神文化享受与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消费伦理规范体系是伦理规范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构建当代消费伦理规范体系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能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提出并阐述了消费伦理的两大原则,即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的原则;提出并阐述了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科学消费三大规范,倡导节俭和合理消费相统一的消费、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消费以及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视觉消费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欲望需求,广告是开发人们欲望需求的重要手段,而复制则是文化生产的基本方式。发展我国大众文化,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危机是综合性危机为立论基础,指出消费主义是金融危机的伦理文化根源,并循着这条思路,提出了当代中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伦理文化对策.作者认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组合拳"来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思路.要以"适度消费"为消费伦理原则,引导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社会消费风尚和加强消费伦理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7.
符号消费是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息、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符号消费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身份认同的当代表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结构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符号消费所包含的美学功能的揭示,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少年,增强知识传递载体本身的可欣赏性和可视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一种愉悦性.  相似文献   

18.
透视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浅析传媒与消费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个消费时代,媒体文化已成为展示社会冲突和建构社会现实的重要舞台。不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通过交锋和调和,成为构建当代个体、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动因。媒体文化对人们消费的内容和方式也在进行着无孔不入的渗透。媒体文化在消费社会的格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影响已是在所难免。只有准确把握当代油画的审美走向,将世俗化、本土化与当代性完美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大众所需要的艺术美,才能把中国油画推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20.
近期出现的几个文化事件,表征着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身份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对消费文化的身份认同,以及消费文化语境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受到消费文化的破坏,同一性受到威胁,社会、阶级认同遭到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