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时时参与,处处新奇“三算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儿童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他们觉得自己时时都在参与教学的每个过程,处处都觉得新鲜、奇异,处处都有用武之地。对这种课堂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略加分析: (一) 手脑并用,是突出的特点在“三算”教学过程中,多种计算方法的学习,多种计算工具的运用,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活动,提高了学生感知的效果。手脑并用,对于提高儿童的计算能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设问和释问中学会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自能学习的良好习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问题教学往往异化成"碎问"式教学,问题设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在上世纪90年代,余映潮、宁鸿彬等人就提出了"主问题"教学,打破了原始的碎问式教学,主张以一问抵十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放开手,处处留心皆文章 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是开放的,时时、处处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环境,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各学科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段刻骨铭心的舞蹈音乐欣赏,无不是作文的好题材。  相似文献   

4.
美育,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了美育,教学的内容与氛围就会焕然一新,学生表现出来的素质就会上新的台阶.如果学生与教师的美育意识提高了,其素质水平与教学效果就会有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教师是关键。通过说目标的确定、评价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使每位教师始终绷紧一致性这根弦,时时进行一致性的思考,处处进行一致性的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从而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教师是关键.通过说目标的确定、评价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使每位教师始终绷紧一致性这根弦,时时进行一致性的思考,处处进行一致性的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从而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8.
<正>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双方的思维才能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如何有效实现师生情感共振?下面的教学设计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课例回放】课题:苏教版  相似文献   

9.
张荣 《成才之路》2010,(24):24-25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整个世界就是数学的世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问题的生成。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加以解决但是,考虑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实际,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也应该把握一个度。,本文从如何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谈了几点,对提高教师应用数学问题的教学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玉武 《山东教育》2012,(29):17-18
由于对新理念理解的偏颇和对新方法的盲目追随,当下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浮华现象。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道至简"的正道,希望以拙作求教于大方之家。1.问题化虽然"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人所诟病,但如果走入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也是不合时宜的。当下很多语文课特别是公开课容量大,环节多,内容满,大问题下还有许多小问题,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作答,一问一答到底,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回味的时间,没有思维的展开,理解就不会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里既提出了问题设计问题,也提出了启发和组织学生作答的问题,强调了问题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提问和引导学生作答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将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的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产品引进校园,为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服务。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在个性化教学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杨银花 《宁夏教育》2004,(11):58-59
教学工作永远是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处处要“细”字当“头”,“稳”字掌舵,用新理念导航,才能在新旧理论、新旧方法的碰撞中前进。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植入母语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疑从新的视角给母语教学开了一扇窗,给大语文教学展现一片新空。  相似文献   

15.
彭冶秋 《考试周刊》2013,(44):37-37
课堂巧问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这就要求提问针对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展开。课堂提问要具备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能够恰当地反映教学重难点。本文就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巧问,并让巧问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已二十余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对作文毫无主动性和兴趣性。一些语文老师,也是一上作文课就头痛,再怎么努力,学生的作文就是写不好。翻开学生的作文却发现他们的文章普遍缺少最重要的东西:灵魂、个性和创造力。映入眼帘的是千篇一律的架构,单调呆板的语言,老气横秋的观念和苍白虚假的情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怎么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广大的语文教学同仁要下大力去探究和解决这个老生常谈却又时时变脸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今,许多“满堂问”的课堂存在提问“过多、过浅、过碎”的“三过”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治愈课堂提问的“三过”现象,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对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构建,以“主问题”搭建课堂教学的命脉,引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要从小培养,从句到篇让孩子有一个适应期。教者要有耐心,有策略,在平时上课时,处处留心,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主题来写,更要时时向学生渗透一些有关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 ,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 :为了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便误认为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唯一手段 ,既不考虑提问的针对性 ,也不考虑提问的时机 ,更不考虑提问的方法 ,一堂课碎问碎答 ,一问到底 ,似乎非穷尽所有问题不可 ,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质上无重点、无主次 ,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 :“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 ,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 ,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 ,诱导学生作答 ,引爆其思维火花 ,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 ,提问的“恰…  相似文献   

20.
张淑治 《成才之路》2013,(10):38-38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要克服恣意滥问,提问随便,问不得法等不当做法,学会运用正确恰当的提问。一、问处有疑而不随意疑问疑问,有疑才问。教师要善于在有疑问处发问,增进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