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释义片面、举例失当和文意训释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对“何其”一词解释的错误,阐述了现代辞书解释词义不能把词语的文意训释作为词语义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中仍存在着释义有误或书证滞后、缺失与孤证等问题,这不利于词语溯源工作。以《清风闸》等近代汉语文献为参照,试着订补了该辞书中21条词语的书证或词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词语溯源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所收《红楼梦》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反映秦汉时期这一断代语言实录的一部宏篇大著,因此其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大型历时性辞书编纂的角度看,《史记》当是辞书必选秦汉语料之一,比如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大量以《史记》为语料而设定词条及义项,并引为书证.但就该辞书收词角度看,仍存在不少失收词条,仅以《史记》词汇考核之,就可发现其漏收词条问题.今就所检《汉语大词典》失收《史记》词语数则考释如下,以期对读者研究及辞书再次修订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汉语大词典》所收《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可疑之处,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大词典》与《辞源》、《辞海》等辞书作比较,全面论述了古人笔记中的语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的义项设立、义项释义和例句收录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大型汉语辞书的编纂必须重视古人笔记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汉语大词典》所收现代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8.
“为”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泛义动词,它的义项应如何归纳、表述、举例,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而深刻的研究。《汉语大词典》(后文简称《汉大》)以释义详富为任,第六册1105页,“为”(wéi)的实词义共有三十项,绝大多数是动词义。笔者认为这也并非精细深入研究而成,基本上是将古代辞书和古注以及今人、读古文易有的随文释义简作汇集而成。随文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应如何精益求精──以“指”字词条为例刘瑞明《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是汉语词典之冠,成就及优点多有,此不赘及。人们对于心爱之物总想尽力使它臻于更好,对如何精益求精试作刍言,或可有助读者检阅和以后修订时参考。《汉大》拟出十二卷,...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秦汉时期语言实录的一部宏篇巨著,其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大型历时性辞书编纂的角度看,《史记》必当是辞书所选秦汉语料之一,如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大量以《史记》为语料而设定词条及义项,又大量引之为书证。但就该辞书所收词条看,仍存有不少词条失收问题。今就所检《汉语大词典》失收《史记》双音动词数则作一些简要考释,以期对读者阅读、研究《史记》及辞书的再次修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收词语三十七万五千余条,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词典。就其总体质童而论‘如果说它是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达到了当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绝非溢美之辞。但是.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像《大词典》这样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有疏漏更是势所难免。笔者年来阅读《三礼》.遇到难解之处,经常翻检《大词典》。翻检之中.时而得到疑窦顿开之乐.时而亦有大惑不解之疑。今拈出所疑者若干条.试抒一孔之见,名日献疑.敬请方家踢教。【成婚】亦作一成昏”。结婚。《左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收词最多的一部大型词典,它代表了我国目前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我国文献典籍数量众多,再加上近年来又有出土文献“重见天日”,统纂辞书时搜集资料不全,可能会漏收一部分已经存在的词语;或者引用晚于该词实际产生时代的书下来证明该词的某一义项的存在,因而出现书证过晚的问题;或者产生误解词语意思的问题,等等。有关辞书,尤其是《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被多次提及,为《汉语大词典》进一步完善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篇文章也为《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作材料的搜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继笔者《(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及《(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两篇共释词55个)之后,再选择25个词语进行考释。同样,这些词语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收录,也不见于刘乃和主编《晋书辞典》的词目或义项。  相似文献   

18.
“求同存异”这个词,新旧《辞源》、新旧《辞海》均未收,《现代汉语词典》收了而无书证,《汉语大词典》收了.有书证。第一条书证是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中美苏关系问题时说的,第二条是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上的话。 第一次使用“求同存异”这个词的,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陈毅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19.
《汉书》是《汉语大词典》书证的重要来源.但我们在研究《汉书》法律词汇时,发现《汉语大词典》中很多词语书证迟后.今就所检得20例商讨如下,以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疏漏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郑玄笺注中的5000多个双音词语与《汉语大词典》的相应词条的逐一对照,发现《汉语大词典》存在着不少疏漏.这些疏漏,可以初步归纳为照应、校对、引例、释义、词条收录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佐以大量的例证,从辞书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论述了注释语料在《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