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反问句的定义及作用反问句即通常所说的反诘疑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疑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语文工具书对“难道”都是这样解释的:副词,用来加强反诘(反问)语气。这种解释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一种推断:既然“难道”是用来加强反诘语气的,那么,凡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该是反问句了。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只要我们深入语言事实,仔细地加以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对“难道”的这一解释是既不准确又不全面的。“难道”一词用在问句中自可表示反问以加强语气。这一类的例证很多,此处略举两  相似文献   

3.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A项是一般疑问句中的正反问。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B项是反问句,用“难道”表示反问,语气非常强烈;C项是肯定句,用“无疑是”表示肯定,语气强烈;D项是双重否定句,尽管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按照语气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A、D、C、B。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语气词“那”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调查,认为它是一个产生于汉魏间的口语语气词,它廷用于六朝而至唐宋、发展于金元系白话中。在宋代以前,语气词“那”应用范围较窄,一类是在句末表肯定,惊叹,一类是在句末表疑问。表疑问语气只用在是非问句中,往往是无疑而问,且不需要其它语气词的帮助。在金元戏曲中,由于表疑问的语气词“耶(邪)基本消失,于是语气词“那”扩大了应用范围,各种疑问句均可使用,位置也不再限于句末,在表疑问语气的功能上基本近于传统的“耶(邪)”。在清代,语气词“那”渐为其它语气词主要是“呢”所替代,间或可见的语气词“哪”则正是“那”的遗留形态。  相似文献   

5.
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 question),也叫附加疑问句(tag question),在英语中广泛地使用,它由“陈述句+简短问句”构成。简短问句也叫“疑问尾句”(question-tags)。它表示说话人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表示怀疑或没有把握,有时加以反问,目的在于强调陈述句的语气,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一般来说,如果陈述句为肯定式,疑问尾句用否定式;陈述句为否定式,疑问尾句用肯定式。 e·g You are fifteen yesrs old,arcn't you?Joan has been in the hospital your years,hasn't she? They won't come,will they?  相似文献   

6.
“难道”句式各种辞书均解作反诘。《新华词典》:副词,用在疑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现代汉语词典》:副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句末可以用“不成”呼应;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句末常有“吗”或“不成”。“难道”除反诘,还能表其他揣测语气吗? 原高中语文第一册选有毛泽东《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一文,文章谈到了一些文艺工作者没有解决文艺为人民大众这个方向,用了一个设问,以引起重视:“但是为什么还说即使这些同志中也有对于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没有明确解决的呢?”接下又追问一句:  相似文献   

7.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呢”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呢”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的语气、或表示状况的持续;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用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等非是非问句里,则表示疑问语气。本文将对非是非问句里的“呢”作一些细致的探讨,试图证明:一、用于含疑问词的特指间句和用于选择问句,“呢”不表示疑问语气,而表示一种缓和地深究的语气。二、“呢”用于反问句末尾,与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语气  相似文献   

9.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的问句。在《史记.列传》中,作者多次使用了反问,其类型、出现的语境、运用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它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性和有力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感情更饱满。  相似文献   

10.
《墨池记》为曾巩代表作之一,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中8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语言婉转沉着的特点。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这是他的遗迹,难道真的是这样么?)作者对于临川城东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信也存有疑问,用这样一个表推测语气的问句,点到为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托他写这篇文章的朋友王盛能够接受,并且与下文的“岂…  相似文献   

11.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置问",就是诗歌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地设置问句,从而产生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唐诗中的"置问"应用广泛,其类型、方式以及作用也多样。梳理这些"置问",对深入理解诗的内涵诗人的情感,不无裨益。一、问句的类型就问句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大致包括反问、设问、拟问三种类型。(1)反问,也叫反诘。是借助于诘问的语气、表达与辞面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的形式是疑问的,内涵却是肯定的,即所谓明知故问。问的目的在于加重语气,强化感情。比如:  相似文献   

13.
反意疑问句是在一个陈述句的后面附加一个简短的问句,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这种问句由两部分组成,陈述句部分为肯定式,反问部分则用否定式;反之,陈述部分为否定式,反问部分则有用肯定式.附加疑问部分的主语和动词应和陈述部分的主语和动词.在人称、数及时态上保持一致,这是一般规律,但在构成反意疑问句的疑问部分时还存在着下面几种特殊情况:1.陈述部分的主语是something anything,everything,nothing等表物的不定代词时,附加疑问部分的主语用it.例如:  相似文献   

14.
在教修辞格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个例句:“谁要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见湖北省中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分册)教材将最后一个问句归入“反问”一格。我认为值得商榷。“反问”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果说上一例的最后一句是反同的话,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其意思成了“不是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论语》疑问句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何准确辨别《论语》中的疑问句以及正确分析疑问句句法结构的问题。在《论语》中,"乎""与(欤)"等语助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疑问句的辨识,但在不同语境中却可标志感叹句、反问句、测度问句等句式,故同时也要考虑表揣测语气的"其"、表反问语气的"岂"等语气副词的作用,才能准确辨别疑问句,从而正确理解句意。疑问代词"何"具有作宾语、状语、定语等多种语法功能,以"何"的句法地位分析为例来剖析疑问句的深层结构,这是辨别疑问句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语意。  相似文献   

16.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读张玉金先生《谈今本〈老子〉中被删掉的虚词》一文时,笔者对张文示例7中"安"的词性和词义有不同意见。张先生认为"安"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笔者则认为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本文通过对两种用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具体语境,认为在楚简《老子》的这段话中,"安"应当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8.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19.
反问句的转换河北/陈淑敏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内容。为什么?那要把握反问句问号的作用。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常出现肯定...  相似文献   

20.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