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县域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从辽宁高校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着功能定位偏差、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服务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高校应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陕西县域工业化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陕西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陕西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政府改变观念,服务引导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能把外来资本、政府调控等外力转化为县域发展的内力,通过社会资本与区域纽带有效地启动工业化,进而成功地推动县域发展。固原市县域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建产业栖息地;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找准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企业本地化能力,培养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客观评价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意义。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7-2021年全省11个地市生态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与判断。结果表明,在这5年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值整体向上增长,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仍需在生态旅游产业的政策和方法上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县域高等教育的概念范畴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提出的。县域高等教育具有灵活的学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专业设制,可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有政府政策、经济的支持,以及县域经济产业知识化发展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需求不断上升,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也有了蓬勃发展.从乡村振兴视角看,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乡镇的社会治理.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到一些问题的制约,如政策层面、资金难题、缺乏创新、人才匮乏等都限制了生态旅游发展.从乡村振兴视角看,要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需要从政府方面、商业运营模式方面、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出努力,化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一直是张家口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提高张家口农民收入和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张家口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同时该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若干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同质同构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对当前张家口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张家口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扭转张家口生态旅游产业逆向差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要整合资源合理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开拓创新,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以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色产业是21世纪的主潮流和风向标,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陕南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环境、政府政策四方面分析了陕南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认为陕南应重点开发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并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扩大渠道融资,扶持绿色龙头企业,成立专管机构,促进陕南绿色产业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县域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载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海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宁海县、慈溪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两大县域产业学院,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政、校、企(协)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县域产业学院未来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寻求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对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使县域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目前对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基本上都只是局限于竞争力的评价和排名,而忽视了竞争力研究的真正目的,即为经济决策提供服务,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目的,从发展的角度进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以方便县域政府进行竞争力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藁城以宫灯为龙头的工艺品制造业,井陉以拉花为平台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新乐以园区开发为载体、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对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做大做强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艰巨性和长期性,高度重视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创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藁城以宫灯为龙头的工艺品制造业,井陉以拉花为平台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新乐以园区开发为载体、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对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做大做强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艰巨性和长期性,高度重视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创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县域特色经济的评价指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构建科学的县域特色经济评价体系对于正确指导河北省县域特色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建立评价县域特色经济的指标入手,通过对县域特色经济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提出了一组对选取、培养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有帮助的指标。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求证、比较这些指标,可以为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综合性特征的本质要求。瓯江文化融入丽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能促进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文化挖掘不深、开发层次低和市场运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对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节庆活动市场运作程度、增强对经济的关联带动性,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措施,以及“瓯江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域集中式、专题线路式和主题附会式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3):79-82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稳步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在此其中,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低碳环保思想的共同作用,促使社区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产业中最炙手可热的新星。然而,纵观现阶段社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其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本文以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改革为基础,思考现阶段生态旅游产业管理模式发展,认知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并拟定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森工林区以来,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我省高职院校在生态旅游类人才培养上的责任义不容辞。在政府扶持、行业参与下,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致力于专业群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招生、就业、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为龙江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是综合检验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借鉴经济学绩效三棱镜和矢量评价思想,结合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构建包含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在内的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生态旅游的三重绩效静态和动态评价模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和评估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