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氛围缺乏、支撑合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质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氛围,科学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平台、模拟训练平台、实践操作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渠道拓展、人员保障等支撑体系,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它对于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经济和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新经管”战略提出高校经管类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综合素养。基于“新经管”战略的实施背景,首先阐述高校经济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经济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新经管”战略要求构建出经济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并提出保障措施,以期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强实践与重创新的高层次应用性经济类人才。  相似文献   

5.
李楠 《成才之路》2023,(24):1-4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文章简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分析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目标,并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存在的几个问题,从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的路径,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综合平台、与实践相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产学研用结合有利于推进协同育人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从产、学、研、用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化、系统化,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文章阐述了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爱华  吴庆春 《江苏高教》2020,(11):109-112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基石与载体,存在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学习不匹配、创新创业技术与市场资源结合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发展需求不相符等问题,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打造更加精准化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系统育人机制,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可实现高校精准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陈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无力雕刻"、创业课程和创业师资成为"短板"、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着力点。其中多元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化呈现等四个方面,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河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意识缺乏、实践平台受限、宣传力度不够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进步伐。基于这一社会背景,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入手,探索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拓展路径,积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造浓厚的创业文化、培养创新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开放式,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性突出,创业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等特征。我国高校现行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未能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放性不够、实践性不强,教师缺乏创业素养、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单一,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运行机制等问题,必须从树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与创业型人才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创业素养,搭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建立网络型创业教育与研究组织机制,塑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完成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谢芳  伍丽 《江苏高教》2020,(4):91-95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是无法分割的。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开创性人才。大学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均衡型创业教育模式、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应用型创业教育模式。当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缺失明确的创业教育理念;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明显不足。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创业教育并不要求大学生全员创业;创业教育成效评估有必要,但不能过度。  相似文献   

13.
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是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创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培养创新性人才,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高校专业教育的路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业教育对于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等教育应当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基本培养目标,在专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创业教育理念,尽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创业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师资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传统模式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匮乏、质量不高,必须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进行创新。T型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时代的召唤,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本文从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创新创业的背景、驱动、策略和方法,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机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多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给创新创业做好基础性、引导性、框架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对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基础的研究性POPBL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之一。文章阐明研究性PO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基于该教学模式制定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检验评价方式,同时还分析该教学模式给传统工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体制机制、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还面临困境,与新时期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训练等关键领域改革,构筑“多元协同”机制,搭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全覆盖的双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