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从后现代的视域,通过对卡尔维诺后期作品《看不见的城市》的解读,可以透视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卡尔维诺创作思想的影响和卡尔维诺对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实践。从晶体模式和互文性两个角度切入小说文本,梳理卡尔维诺非线性结构组合的观念对传统小说模式的突破行为,以及后现代理论互文性在卡尔维诺小说创作中的显性展示和隐形呈现。同时剖析卡尔维诺后现代的叙事策略,明晰卡尔维诺对后现代社会问题的考量,可以解读出卡尔维诺对后现代城市危机的预警,及其为人类自我人格的探求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叙事结构,进而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作的努力及其意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的小说叙事充斥着一种游戏的趣味,而文本的游戏本身蕴含着特殊的艺术精神.卡尔维诺的文本游戏一方面是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对古老文本的戏仿.这就使作家文本有了一种真正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刘娜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21-23,35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碎片化、互为文本、迷宫体验等叙事特征。小说故事由框架故事和嵌入故事两部分组成,在结构形态上既有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也有改变小说艺术模式的努力与尝试;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不确定性传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迷宫感受。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推崇“重量”美学。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他避“重”就“轻”、化“重”为“轻”的写作技法的无穷魅力。本文旨在通过《我们的祖先》“沉重之思 ,轻逸之美”这一特征的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卡尔维诺重量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块阵地,通常意义上有两个堡垒,一个是小说,一个是散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说可以说是更难攻下,因为它的掩饰性更好,也更适合玩味文字的玩家去布局、设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说其实更具有技巧性,不管是解读还是写作。那么小说的面纱该如何揭开?当前的小说阅读教学又存在哪些误区呢?一、缺失背景的阅读纯粹的文本阅读,是一种冒险式的阅读方式。卡尔维诺在读到波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时,就曾感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卡尔维诺都被冠上后现代作家的称号,极少有人注意到其作品对民间文学养料的吸收."轻逸"是卡尔维诺一生的美学追求,小说传达的应该是如他所说的"柏尔修斯"的生活和生命之"轻",以此对抗"后工业化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重".以童话为点和线,以民间文学为面,以文本分析为支点并结合叙事学理论对其小说的"根系"和"脉络"进行梳理,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种不同于类似"后现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走向卡尔维诺——论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浩 《文教资料》2008,(13):17-20
自由想象、追求小说叙事无限性是促使王小波走向卡尔维诺的重要因素,而这同样是卡尔维诺艺术经验中的重要环节.王小波和卡尔维诺同样抱持着自足文学观,他们视小说为一种智力活动的领域.他们的小说同样重视自由想象、叙事无限性,这同时也是他们小说如何从二十世纪文学危机中突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消解了作者中心与文本中心,打破了虚构域与现实域的界限,将处于历时状态的行动素置于共时层面,最终颠覆了现代小说的成规。这一叙事实践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的解构策略之间构成了某种互文关系,而读者却也不难从中发现诸多不可被消解的踪迹与界限。卡尔维诺正是在突围与界限的张力中拓展了小说这一文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叙事潜能。  相似文献   

12.
赵昉 《语文知识》2008,(1):38-40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析,以期对卡尔维诺“文学是福地”的主张发出应和。  相似文献   

13.
卡尔维诺的《牲畜林》是一篇风格特异的小说,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首先,从风格上讲,它是卡尔维诺轻逸创作理念的绝佳实践,小说以富于喜剧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消解了战争这个话题的沉重之感,令人耳目一新;其次,从结构艺术上讲,它以牲畜林这个意象统摄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探讨在多元、包容、多样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小说叙事策略的运用及意义:作者现身文本,进而从小说与现实、虚构与世界关系角度进行"自我拆台";互文性策略的运用,指明文学作品的总体意义总是超出本文范围变动游移;拼贴与戏仿,使作品变得滑稽,从而否定小说的现实模仿性、颠覆传统小说的意义之维,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5.
自由、大胆的想象力,对自我的深度开掘,关注人类的纯精神,是卡尔维诺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影响同样致力于探索新型小说的香港作家董启章的关键因素。董启章接受了卡尔维诺的创作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两人创作中最突出的几点相同质素为出发点,具体探讨董启章对卡尔维诺的接受,以及其在后者的创作基础上取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7.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王小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的小说创作中随处可见卡尔维诺的创作踪影.他们的小说创作在故事内容的设置、叙事技法的安排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三个方面都有很多异同.正是他们小说创作的异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的短篇《红死病的假面具》有着惊人魂魄的恐怖效果,本文试图借助语义学中的语义三角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文本中核心人物的三重身份的蜕变恰好对应语义三角理论的三个因素,情节的开展也正是对这三个因素之间关系不断重组的过程,这个核心部分与爱伦.坡的其他写作技巧一起为小说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主要方法论,分析迟子建《秧歌》中女萝与小梳妆的人生情境。以罗兰巴特的符码理论及巴赫金的广场哲学为具体的解析手段,在"秧歌"这一盛事欢宴的集体行为中试图参透两人的个体意识及存在方式,以求解读文本内部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关于语义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翻译、语义场与语义模糊性等几个方面,而对语义场理论关照下的修辞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以《论语》研究为例,跳出往常人们从译本对比和修辞手法的研究角度,选择在语义场理论下考察《论语》中的修辞现象的研究角度,或许可以为《论语》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