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希望我的教育是阳光的,我希望我的校园永远洋溢着欢乐、激情、幸福和梦想的气息,孩子们的生命是灵动、丰盈和深刻的.我愿和他们在这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留下欢快的激情和幸福的感动.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要带着梦想离开,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无  相似文献   

2.
感动是生命的神性本然的跳动,是人之为人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那些充满泪水的感动记忆。然而,当下人们的感动阈限愈来愈高。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绿洲",应成为感动的孵化器。教育归根结底是关照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应敞开心灵,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  相似文献   

3.
我把当前的教育概括成三个部分:学生很苦,老师很累,教育很危险。我常常想这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何为?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官,但却管着最大的事。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的成长.而班主任最直接地影响着孩子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一位普通老师写下了以下诗句:我/决定走小学教育的路/自己成长/也为下一代的成长/做点事/生活有了意义/生命也有了延续/从生活的感动经验/进入教育的世界。他一直努力与学生共生活,从生活的感动经验进入教育的世界,用生命带领生命,共同去探寻教育源头。他就是年轻梦想实践家、台湾第四届“讲义power教师奖”获得者杜守正老师。7月11日,他特地接受了我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为人师已近8年了。在这8年里,我一路播种,一路采撷。翻开我的教育词典,竟也琳琅满目:梦想、激情,规则、示范,从容、诗意……任何一个词汇,都是我成长的印记。而今,我也从一位青涩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个熟悉业务的中青年教师了,想来,心中着实有着几分欣喜。梦想·激情还记得年少并不轻狂的梦。一心一意只想当个乡村教师,塑造一代人;上课之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老去,满头银发,漫步白桦林,抬头看夕阳……现在想来,仍觉得分外美好。不过,人生总不尽如人意。虽然未能成为乡村教师,终是一件憾事,但成为特教教师,却让我的心灵终究有了安顿之所。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然本性与存在的时限性限制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限制常常使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矛盾加剧了人的沉沦、消极的生存压力,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凸显,庄子的生命哲学映照着崭新的世界,我们不妨以庄子为镜,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通过深刻领悟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深远意境,重新审视真、善、美的道德标准,提升他们的生活境界和道德精神,使得青年大学生逐步找寻、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大概是面对孩子时我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答案常常是翱翔蓝天的飞行员、火星探路的宇航员、闻名世界的歌唱家、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万众仰慕的体育明星、指挥若定的大将军、甚至不可一世的总统……听到这些答案,即使饱经世事的我们也丝毫不会嘲笑这些梦想的幼稚或不切实际,反而会大加鼓励和赞赏,如同小时候周围的大人对我们年少梦想的反应,而梦想、理想甚至空想的种子也就从这时开始植入了每个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问题的出发点是乡土价值的激活与重建,而乡村教育问题的中心.甚至也可以说乡村社会发展的中心,则是乡村少年的健全发展与乡村社会健全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培育。有了健全的孩子就有了健全的未来,相反,没有了健全的乡村少年的发展,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无后’的发展……”这是刘铁芳教授的《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9.
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到一所乡村中学教书。为了把课备好、上好,我常常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报纸杂志,以寻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时间长了,我发现《广东教育》给我的帮助很大。这是一本办得很大气,很权威的杂志,与我的教育专业和课堂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我想自己掏钱订一份,可是我当时的工资很低,每月只有486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每月所剩无几,有时还不得不借钱度日。无奈,只好常常跑图书馆。但是,拥有一份自己的《广东教育》却是我十几年来的一个梦想。后来,经济条件改善了,我毫不犹豫地自费订阅了一份《广东教育》,最初是几个月一订,后来就是半年…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看了一个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么样?找一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 这是十年前《中国青年》登载的一篇题为《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报道的一个14岁少年写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这个花季少年在自杀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遗书,说明了他为什么要自杀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有些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张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今天,我又拿起这本书,又一次的感动……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生命质量的追寻,让心浮气躁的我渐渐地平静下来。静下来。能聆听到文字的呼吸,能嗅到文字的芳香。现撷取几朵“生命之花”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句。套用之,可以代表我对乡村教育的一片深情。我走上乡村教育之路,与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乡村教育事业,他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又贡献了自己的儿女。当时的乡村教师,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记得小时候,我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生活常常陷入入不敷出的拮据状况之中。从小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坚决不做乡村教师。198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父亲极力要求我填报师范学校,虽然心有不甘,但父命难违,最…  相似文献   

13.
"我梦想,故世界像我梦想的那样存在。"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对于"梦想"的描述,道出了寻梦、逐梦的生命成长之路。而梦想之于教育,正如生命之活水,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力量。十余年间,民乐小学从一所"待撤并"的乡村薄弱校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我也从一名体育老师成长为校长。正是因为相信梦想的力量,赋予了每一个教师相信每一个...  相似文献   

14.
收拾家,角落里一只旅行箱显露出来,灰头土脸,像个弃儿。打来清水,一点点将它拭净,看它还原本面目,心也仿佛掸去了尘埃,变得澄明温润起来,如同面对一个生命深处的老友,满室花开。 想起年少时候,初邂逅三毛的书,对远方的渴望便不由分说,奔腾而来,从此,魂牵梦绕,千转百回。既然要去远方,总得打点行囊,总得有一件安置流浪梦想的道具,除了旅行箱,我想不出更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个大世界,年少轻狂时的我固执地认为:世界是我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旅程,这一步迈出去就是近30年。结果是我被征服了,不得不在我是世界的归属契约上签字画押。不过,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没有悔不该当初的痛楚,只有成长的充实感,还有几分依恋之情。就像满穗的稻谷,心中虽多了些沉甸甸的情愫,但却学会了低头沉思。  相似文献   

16.
望天上云卷云舒,听世界悄悄私语,感树枝蓬勃生机。轻轻打开绿色的心窗,追逐我绿色的梦想,感受着生命中的每一缕绿意,我被震撼着、感动着。她是春天的使者,她是四季的序曲,这醉人的绿色,不加修饰,处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教育——对教育影片《春风化雨》的一些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以此诗开篇,记录电影《春风化雨》带给我的所有感动、震撼与思考。《春风化雨》我完整地欣赏过两次。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乌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鸟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梦想     
渴望成为一棵葱郁的树,曾是少年挥之不去的梦想;最终,这个梦的放弃,是由于对事物独自而深入的思索:如果生命的意义只限于“活着”,那么生命是否还可贵,还美好?少年的文章常常富有灵气,闪烁着哲思的光辉;对话与抒情的独白构成的意境,使本文长出童话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