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香港功夫电影何以走向世界"为逻辑起点,从美学、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其在解决地区电影"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时所具有的审美特质。研究认为,香港功夫电影具有历史审美和暴力审美特征:1历史审美是香港功夫电影独特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阐释香港地区电影发展"民族性"至关重要;2暴力审美是功夫电影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武术技击所产生的暴力意象为基础,表现出两种审美倾向:一种是对暴力形式的追求,使得功夫电影愈发形式化、舞蹈化,为当今银幕上的武舞,暴力意象被弱化;一种是对暴力内容的追求,功夫电影披上道德、神性的外衣,暴力行为更加直白有力,暴力意象被凸显。在当前两岸三地合拍趋势下,以岭南地域文化(历史审美)为背景,以武术技击(暴力审美)为内容的功夫呈现范式,不仅有利于功夫电影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武术渗透到网络游戏领域,打造出功夫网游这样一种虚幻艺术形式,推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武术与网游的结合把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中国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互动的手段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武术的认知,我们更提倡青少年在通过玩游戏提高文化传承度的同时,又可以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4.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功夫(武术)"与"熊猫"是中国文化的标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众多的武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点,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因此,首先获得了国际传播的成功;其取材于中国元素,以武术为核心内容,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之顺利跨越国界,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可以认为,该片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武侠片。虽然该片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一在国内外均能获得成功的普适性案例启示我们,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融合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而且其传播圆心不一定要完全在国内,而应该是多元的。海外的传播之源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6.
《电子竞技》2011,(7):50-51
自从"电竞网游"的概念被抛出来以后,关于它的口水就没有停止过。从前电子竞技对网游是很瞧不起的。那时候虽然穷,却不志短,而且网游也是名声最不好的时候,电子竞技就像祥林嫂一样一有机会就要同人撇清自己同网游的关系,生怕本来  相似文献   

7.
贾春天 《新体育》2011,(2):38-39
当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在好莱坞凭借拳脚开创自己的事业时,中国功夫的品牌也随着他们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8.
《X-乒乓》是由韩国老牌网游制作公司Actoz开发的,经历过传奇123时代的老玩家一定对该公司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个公司除了制作正统MMORPG外,也在不断开发新类型游戏,拓展自己的产品路线,比如休闲网游《彩虹岛》等,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在没有一款真正成功的本土体育网游,未来有没有谁也不知道。在我看来,体育网游的突破口,在于武术,或者说,中国功夫。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7,(11):36-36
2007年10月13日,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深圳卫视、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功夫·全球盛典"在深圳卫视隆重播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场"至尊功夫版"电视盛宴。整场"中国功夫·全球盛典"立足博大的中国功夫文化,放眼全球,以宏大的豪迈气概和时空纵横的宽阔背景,通过影视巨星的感召力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上官鹏飞事件给中国商业搏击赛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运动员安全的问题成为焦点。文章就目前商业搏击赛的规则、赛事运作和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保护散打运动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乔超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15-16,8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观众在明知电影功夫是虚幻的武术时,却依然对功夫电影趋之若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功夫电影提供了展示功夫能力的幻想,使“本我”得到释放与心灵得到满足。“我能”在现实世界中受到限制,却在功夫电影世界中得到完美展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赋予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华武术作为小说灵感创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在书中展现功夫打斗的场景笔墨尤为浓重.传统文化是武术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根基,中华武术的精髓部分在书中喻以春秋笔法,借助若干个主要人物的英勇事迹附加以神话描写,共同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神魔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文章立足于对《西游记》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猴王孙悟空的解析,以美猴王战斗形象构成为主要线索,进一步解读美猴王人物塑造的武术特色,为发掘和印证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提供研究论据,亦为武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拓宽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武术将作为比赛项目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那么如何保证奥运会武术比赛的成功举办呢?文章鉴于武术志愿者对此比赛所起的积极作用,就如何对武术比赛志愿者进行优化组建,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期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和独具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特点与功能是关系到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把武术流派与其适应性、技击与其体用兼备、外在美与内在美等特点与功能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中国武术的价值与魅力,使中外习武者更客观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功夫,从而为推动武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活与习惯,网络游戏热潮的掀起引发了游戏界设计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游戏产品的热潮,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已然成为中国原创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网络武侠游戏带动大家走进具有各种魅力的武侠游戏世界,体验自己的另一种生活,谱写自己的故事。本文主要是从多种角度解读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网络武侠游戏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进行调查,分析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主要研究结论为:蔡李佛拳是一种低消费的运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学费、服装与器械上;蔡李佛拳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有较高的认同感,习练蔡李佛拳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练习频次相对固定,多数选择在晚上进行练习,练习地点以拳馆为主;蔡李佛的传播媒介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针对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文章建议:加强蔡李佛拳的拳史研究;注重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开发蔡李佛拳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