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漾濞,成为我儿时的一种向往。在梦里,无数次奔跑在核桃树下,那一棵棵粗壮的核桃树,既陌生又熟悉。凝望着一颗核桃,时光的足迹甚为清晰,而每一条足迹里都记载着或悲或喜,或回味或深思的往事。我家在鹤庆,同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辖,但两地相隔有点远。对于生长在大山之中的我而言,小时候要到县城赶一次街都盼得把脖子拉得老长老长,更别说走出县外了。但从小"漾濞"这个名字就扎根在我的心里。这次,我的脚步暂且逃离了各种琐事的纠缠,来到位于点苍山之西的彝乡漾濞。还未站稳脚跟,我的  相似文献   

2.
我栽了一棵树苗在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树已成材而我已到老年;过冬的知更鸟在它上面御寒,传出它的歌声,清亮又婉转。我种了一棵生命常,青、叶簇滴翠的树,在炎热的正午它张开遮阴的帷幕,在它下面我可以坐下来避暑。但现在我只是看望着它,坐在窗边,我看着它在飒飒的微风中摇荡,或是,枝条上披满了银霜。或是,当夏日芬芳的花朵盛开,它,带着庄重的优美,在吻过它后又轻轻地离去的温柔的微风中,摇动它那球形的绿色的顶盖:它正当富饶的盛年,而我所照见的却是一张起了皱纹的衰老的脸。我经常这样看望着它,直到我的眼里喻满了泪水,我强自背过脸去,仗着奥…  相似文献   

3.
您悄悄地走了,走进了那片红土地;我悄悄地来了,立在您那新砌的坟前.可是,爷爷,我眼里没有泪水.因为我,因为我分明又看见您微笑着,蹒跚着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4.
苍山映山红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映山红,见过各种名山大川生长的映山红,但要我说出它们的印象,却只有苍山映山红了。登苍山那天天气晴朗,滇西特有的高蓝的天空里,流溢着清新的空气。隐约可见苍山半腰上的雪,使景致变得肃然起来。雪消融后汇集而成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专生     
清晨,依窗眺望,远处那熟悉的青山又跃入眼帘.青山披着的雾渐渐被揭开,一棵棵缀满晶莹露珠的树枝从山腰上冒出来. 我站在窗前,出神地想:这无名的小树竟也能将青山装点得如此灵秀,而自己却不如一棵小树.默默地期待,希望很快开学,离开这孤远的山村.等待,这烦人的等待已将我折磨得躁动不安,满心的怨气不敢发泄.耳边又响起了邻居婶婶那刺心的话语:"现在的中专生可真是命苦,国家又不分配,以后还是农民,与我们这些文盲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白费父母的血汗钱混三年罢了,倒不如像××家盖了新房……"我捂住耳朵、痛苦的使劲儿摇头,心里在大声的叫着:"够了,够了,我不要再听到这可怕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6.
远眺,吴安臣印象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落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各地的作家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喜欢他们,乐于与他们亲密无间地相处。吴安臣是我多年的挚友了。第一次见到吴安臣是在几年前,我去大理参加滇西笔会,  相似文献   

7.
绿荫几许     
记得四五岁光景的时候,我家的院门前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杨柳树,大得它枝叶的绿荫能盖住门前那块干净而平坦的空地,活像一把天然而就的绿色大伞,高高的树杆上潮湿的"Y"字形分权处又结了一团云朵般水灵灵的蘑菇,而我总以为那是小鸟做的窝,也曾好几次想上去看看有没有小鸟蛋.柳树下是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溪,溪里时不时地浮出一些从村外田野里流过来的小鱼或小泥鳅.那时的我,就卷着很高的裤腿和衣袖,和着一块黄泥巴,每天都在那样的树荫和那样的小溪里追逐着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我在乡野     
正穿一件春阳的衣裳春日的阳光黄黄的,很是温暖,我喜欢把它穿成一件衣裳。山野还在萧瑟着,但我听见了一种声音,从地层深处传来。那是植物的根系吮吸温湿地气的声音,是无数生命活力的涌动,是一个季节的长梦苏醒。我的脚步轻捷起来,走过一株梨树又走过一株梨树,任目光去抚摸一个个花芽和叶芽。当目光滑过每一寸树皮的时候,树皮也因此而光洁起来。  相似文献   

9.
归来的小鸟     
咪咪6岁那一年,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她正在阳台上玩,忽然看见一个人提着高压气枪,进了院门.这人穿着皮夹克,戴着墨镜,叼着香烟,躬着腰,黑影似地溜到一棵大树下,冰冷的枪管支在树丫里,瞄准着另一棵大树上的小鸟.  相似文献   

10.
山上的小屋     
山如天,小屋恰似蓝空的鹰一点;山似海,小屋宛如波浪里的帆一叶。山,滇西的山,在时间的刻度里纠结着沉重的叹惋。我从一座山辗转到了另一座山,山的出现,打破了岁月的单薄,一道山梁连着一道山梁,组合成了滇西的群山。滇西的山,在某种意义上,晓畅清丽,婉  相似文献   

11.
孔雀杉     
记不清孔雀杉的印象来自何处,好像是四十多年前,第一次上大理鸡足山,在一座古刹山门前,见过两棵参天大树.从此,这两棵大树就常常闯入我的梦境,为我遮荫蔽雨,给我乘凉小憩……每次醒来,对大树的庇荫,总是念念不忘,怀想良久.  相似文献   

12.
当我写下这几行字的时候,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头上顶着黑包头,包头下摆露出几绺白发,踩着三寸金莲甩着双手笑眯乐呵地朝我走来。而此时,那个老人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了。  相似文献   

13.
探访凤鸣桥     
杨泽文 《大理文化》2012,(11):69-72
秋风送爽,阳光灿烂。没人陪伴的我独自行走在一段有迹可寻的博南古道上,而满心的愿望就是去探访凤鸣桥。 早年间时常翻阅《徐霞客游记》,在“滇游日记八”中所记载的一座桥梁曾经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是徐霞客所记载的五十余座云南古桥里,唯一一座未被徐霞客经过而又对其形态进行过简单描述的桥梁。后来知道凤鸣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还依旧横跨在滇西永平县杉阳镇的倒流河上,为当地百姓提供着通行便利,以至成为了博南古道上还在使用着的仅存的一座古老石拱桥。  相似文献   

14.
悠悠故乡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草根,故乡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后代儿孙就是树枝上的那片叶子。叶片伸展的脉络上,有故乡土壤中升腾的养分;叶面碧绿的毛孔里,滋润着故乡的清泉碧水。不论这片叶子飘落何处,它都来自那棵大树,在它的心灵深处,总会不时生出对那棵大树的依恋和柔情。  相似文献   

15.
又回故乡     
又回故乡,这是怎样一种心绪.在隆冬的静默里我悄悄地回来了,正如我悄悄地走.南方冬天的山村看到的是真正的秋景,有一棵两棵柿子树挺立在村头,树梢上挂满稀稀落落的红;凋零的黄叶,如金色的请柬,如岁月的风铃,见证和述说着山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傍晚,我在小镇医院的二楼上,看见这个傍晚,这个潮湿的傍晚。燕子从头顶上飞过去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别的一些事物。“唧”地一声,把目光从二楼的阳台边缘拉了出去,就看见这个傍晚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没有出乎眼睛的意料,它们好像知道我的视线定会经过这个傍晚,早早地铺排在眼光所及处。  相似文献   

17.
正车过漾濞江河西大桥,沿老缅公路蜿蜒西行,约半个小时,来到秀岭村,向左上一拐,离开公路,驶上一条绿荫小道。眨眼间,漫山雪白扑面而来,秀岭梨园到了。苍山一夜春风来,秀岭万树梨花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广阔的花海,从停车坪下的山坡,乃至东南边山坡,然后渐次而上,直到山坡与天相连的高处,都是花的世界。漫山遍野的梨花,热烈奔放,而又宁静幽深。那景致,那气度,让人目  相似文献   

18.
初恋     
我依然记得阳光洒在她那秀发上的情景。她转过头来,我们的目光相遇了,在那间喧闹的五年级教室里那一瞬间的相互注视,我感到我的心仿佛受到了猛然一击。我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名字叫雷切尔,我稀里糊涂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那时我一见到她就会情不自禁地在她面前张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谁更象一只夏天里不幸的飞蛾,被窗口——她的窗口的一束束灰白的光亮所吸引,在夜幕的阴影下不断地徘徊呢?那种狂热的,纯洁无邪而又迫切执著的境地,使我的嗓音沙哑,使我局促  相似文献   

19.
碧波之上     
正一当我第一次较为深刻地去思考自己的出生地,已经是在我离开故乡整整三年之后的事。接着又懵懵懂懂地过了很多年,我方才真正体悟到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那是因为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近了洱海,并且似乎读懂了洱海。然而在此之前,我似乎从未想过,自己居然就出生在这个群峰耸立、大山如聚的滇西北高原。千百年来,在人们一贯窄逼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丈夫,请慷慨大度地让我拥有一个小小的世界。当你看见我在纸上正草草涂写文字,请不要在我身后偷看,那或许是在发泄我久久压抑在心中的郁结,或是在构思我一首暂时还羞于诉说的小诗,或是在描绘那依然在我脑海彩虹般闪着光彩的童年。当我处于这样的心境之时,就请让我信笔驰聘。在我收拾行李准备出门时,请不要阻拦我,那是我想出门远足。你是我世界的中心,但不是我世界的全部。我渴望见到那群山之外更为遥远而神奇的世界景观,请让我尽情地如“独行侠”一般去探索我的“爱丽斯仙境”。当我满载着奇异的经历和全新的领悟力回到你身边时,我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