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华 《早期教育》2001,(13):26-27
科学领域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短期的,如哪些磁铁能将哪些物品吸起来?如果将水和、油混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孩子们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并看到结果。另一类则是围绕某个主题的方案,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自由探索、实验才能完成。如记录天气或外出散步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是长期活动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吴玉琴 《考试周刊》2014,(84):194-194
<正>一直以来我园坚持以科学教育作为一大特色,一直努力让每个孩子爱科学、乐实践、好探索、会创造,将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方法融合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童真在孩子的心头释放,让孩子体验到科学探索带来的幸福与乐趣。根据幼儿科学探究的特性及本园的科学教学方式,我园确立了《科学儿童观下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根据幼儿科学活动目标及目标的构建理论,我园确立了科学活动不仅要促进幼儿当前科学探究的发展,还要摸索出对今后科学探究起启蒙作用的主导思想。开展课题以来,我园在丰富科学环境,推动、普及科学活动;组织科学教学,完善科学课程体系;打造科学节会,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上,以小实验为主,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才会主动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需要老师在活动中关注孩子探索科学的需求,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科学探索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张莉 《成才之路》2011,(14):26-26
开展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捕捉幼儿的兴趣,发现孩子探究的兴趣,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孩子进行探索和研究。笔者在科学活动中对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科学教师不知道的,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堂里动起来,也成为了探究式教学的标志。我们科学教师也努力想办法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但是,我们孩子的参与是真参与吗?我们孩子的动是真动吗?左右思考,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活动中孩子的动是假动,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钱芬 《学前教育》2004,(3):23-23
质疑是孩子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不断推进。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科学活动按其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操作、观察、交流三大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除了必须做到明确培养目标、做足活动准备、组织好活动过程以外,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至关重要。它可以使老师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孩子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各类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那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到底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章一兰 《考试周刊》2013,(65):181-182
<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的动力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而是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性的问题。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科学活动内容你一定会觉得"科学"是深奥的,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专利。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也是通俗的,离开生活的"科学"没有生命力。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它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  相似文献   

12.
廖丽君 《考试周刊》2014,(98):195-195
<正>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有效地探索呢?一、给幼儿自由选择的空间、做孩子的玩伴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孩子准备数量充足、种类  相似文献   

13.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04,(23):56-57
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中,广大物理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对科学探究活动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设计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应注意那些问题?等等。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杨梅 《教师》2012,(16):66-66
一、活动来源 在一次自选区域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去科学区玩的孩子很少,就在我寻找如何激发学生去科学区玩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灵感:在一节劳动课上,洪珍这组的孩子在给刚刚开花的一盘花洒水时,不小心将晒在花旁的一盆绿豆打翻了,“这怎么办呢?”孩子们着急地嚷嚷着,“哎呀,这要拣多长时间呀?”听到孩子的声音,”我走近一看,一个主题探索活动在我大脑中形成了——神奇的筛子。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会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多.那么,数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什么意义?在教学中还有哪些注意点呢?本文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折纸教学活动大多采取以教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折纸活动能否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能否和其他教学领域进行有机整合?能否在折纸活动中充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这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在《找妈妈》的折纸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吴秀芬 《考试周刊》2014,(56):192-192
<正>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妙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都有可能提出一些疑问,当孩子对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产生疑问时,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一些科学概念,认识具体事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发问、验证。我们每周都有科学活动,怎样将这些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让科学活动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呢?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王翔 《幼儿教育》2012,(Z1):44-45
天文学家卡尔·根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满怀着好奇和敬畏,他们会很自然地对周围世界产生疑问并试图探究。为此,我们创办了科学学习中心,这是一个让幼儿共享资源、探索实践的学习场所,里面摆放着适合孩子开展科学发现活动的低结构性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提问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好奇好问是孩子突出的特点,可课堂上,提问却成了教师的专利,孩子似乎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然而,质疑提问是孩子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进。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