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今天的日本,有一个真实存在而又不言自明的禁忌,就是避免谈及已故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否则就会遭到右翼分子和保守媒体的围攻。2000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比克斯在其撰写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论定,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该书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该书“内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2004年9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的中文版面世。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头目进行了严肃的审判和定罪,而作为军国主义分子的后盾、日本最高权力拥有者的天皇——裕仁,不但没有被定罪,而且还被主战国的美国美化为“热爱和平”的傀儡。其中是非曲直,到底该如何评判呢?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根据“宪法”的规定,天皇不能参与议政。当时,作为天皇的裕仁,事实上也没有违反这个“宪”。二战后期,当日军败局已定,大势已去,天皇裕仁又主张结束战争,好像他是希望和平的,但事实上,裕仁天皇在侵略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天皇是日本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凡内阁作出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战争罪犯纷纷伏法,而作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日本,在对负有战争责任的战犯被审判的同时,日本天皇却由于种种原因逃脱了审判,从而使天皇的战争责任未被及时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流毒至今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天皇制是19世纪末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890年10月,日本发布《教育敕令》,强调国民都要忠于天皇,并规定“神道”为国教,强调国民信仰,宣传天皇就是“人问活神”。此后几十年间,天皇专制政权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对邻近亚洲国家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原日本玉川大学教授若檄泰雄在《日本的战争责任》一书中说,是天...  相似文献   

5.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以后,在对国家权力的解释上,一时成为主流学说的天皇机关说于1935年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这就是所谓的“天皇机关说事件”.事件之后,军部的势力急剧膨胀,1936年发生了2.26兵变,以及次年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加快了战争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情况下,日本国内为战争翻案、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十分猖狂。本文主要从民族心理、历史原因、天皇崇拜及军国主义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日战争已经过去61周年了,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著下此文。本文论述了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包括那些具有军国主义思想、野心的天皇、军人等人的战争体验。但真正的战争体验是亚洲及整个地球上牺牲者的体验,战争对他们无异于牺牲、痛苦、灾难,这对日本平民来说亦如此。做为中国的青年学生,我们既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还要不断的反省,以史为鉴,从中汲取教训,来维护全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战的战争的挑起国和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在认识历史问题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政府和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真诚的道歉和持久的对战争的悔过。而相比起来,日本从天皇到政要竭力否认战争的事实,甚至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深深伤害了亚洲受其侵略过的国家的人民的感情。两国何以出现实全不同的认罪态度,原因有受战胜国的影响,战败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本国的国民性以及政府态度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9.
与谢野晶子不仅是日本的一位优秀的歌人,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热爱和平的诗人。她的著名反战长诗《弟弟你不能死》,以现实性写生的笔法叙述了弟弟应征参战的悲剧,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批判了天皇与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日本天皇的每个早晨都须头戴繁复而又沉重的皇冠,连续几个小时端坐在王位宝座上,手、足、头、眼以及全身所有部位都不能动弹.这种禅定式的姿势对于常人来说当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可是天皇不是常人,他是秉承天帝意旨造福人间的万物之王:世俗认为,万一天皇的身体不幸向某个地区移动、倾斜,或者他的目光注视到了某一个地区,就可能会有战争、饥荒、火灾等灾难出现在某个地区甚至全国.  相似文献   

11.
超级成语SHOW     
1.apple polisher马屁精 A:Has the chief accepted our plan? B:Not yet.I guess We should send Jim along to talk to the chiefsince he's such an apple polisher.I'm sure he can help.  相似文献   

12.
Young reader, would you know whether the tendency of a book is good or evil, examine in what state of mind you lay it down. Has it attemptel to abate your admiration and reverence for what is great and good, and to diminish in you the love of your country and your fellow creatures? Has it addressed itself to your pride, your vanity, your selfishness, or any of your evil propensities? Has it defiled the imagination with what is loathesome, and shocked the heart with what is monstrous? Has it disturbed the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which the Creator has emplanted in the human soul?

Robert Southey

  相似文献   

13.
In some respects this article is redundant. Af ter all, a growing number of Jewish schools, both day schools and supplementary schools, have included Israel in their curricula in a prominent way. We mention Israel in our prayers. We teach the history of the Land of Israel. We recruit teenagers for Israel summer programs. Why then should the Gulf War have any impact on how we portray Israel in our schools? Has this war opened an educa tional window of opportunity? My question is rhetorical and the answer affirmative. Seeing Scud missiles fall live on Tel Aviv via CNN has temporarily transformed the perception of and the relation to the Jewish State. Maybe at long last we have the chance to make a very illusive Jewish symbol into a concrete reality for Jewish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Let me explain why this is so necessary and how I propose to make it happen.  相似文献   

14.
存在是什么?客观存在不主观吗?主观存在不客观吗?教育如何看待存在?教育学如何叙说着存在?教育是否充分意识到了人的丰富而伟大的存在?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存在也.  相似文献   

15.
Timmy, age four, walked slowly into the child care center, giving no outward indications of concern. Cautiously, he turned to his teacher asking, “Is that war over?” When his teacher shook her head in response, he shrugged his shoulders simply and replied, “Then I'm not riding any tricycle today. I don't want it to get a SCUD bomb on it.” With this in mind, he walked to the block area and began building.  相似文献   

16.
大学:适应,保守,还是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曾有过对口、适应一类的说法,如适应社会需要等等。大学需不需要适应?大学适应什么?大学有保守的一面吗?它本保守,还是应当保守?大学还能超越吗?它又超越什么?大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索列尔的序言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来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是与历史事件进程紧密相关并参与其中的.整个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在索列尔看来或许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对自己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第二,无产阶级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参加反抗其他阶级的斗争?第三,无产阶级是否将要推翻资本主义的组织结构,连同它的全部的传统思想体系?其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传播现在还远赶不上社会达尔文主义,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却能让我们中的部分人写出关于历史的更加令人信服的著作,远比那些仅仅在哲学和古典学问的帮助下运用他们的技巧的文学家更加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怎样的教学行为最有效 ?优秀教师的教学表现如何 ?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在介绍教师效能感研究的基础上 ,从三个方面探讨效能教师的教学策略特征 ,以期对师范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行政收费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大量的行政收费又都宣称自己有文件为依据.那么,行政收费能不能以文件为依据?以文件为依据的行政收费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应怎样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文章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冈升平在二战期间亲身经历了战争。战后,他根据自身的战争体验,创作了一系列的战争文学作品。他主要从微观的视角、受害者的视角和庶民的视角描写战争,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而没有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追究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