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废都》饱受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当时突破常态的性爱叙事.其中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的压抑颓废与毁灭恰是知识分子用性的放纵对抗社会与国家的结果.同时,叙述者在庄之蝶与多个女人的性爱叙事中亦明确地把叙事指向瞄向了文化、社会的堕落、颓废而给人的精神所带来的巨大损害的批判.社会批判主题深刻而震撼.小说中对于女性自我身份的定位与追求主体性的吊诡叙事,也可认为是《废都》女性思考与书写对于此前的性爱叙事文本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鬼神文化、神幻物象弥漫在《废都》的字里行间,这样的魔幻想象与"废都"文化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庄之蝶形象生成的文化场域。埙乐和牛的象征,庄之蝶与四个女性的关系,指向的都是知识分子建设自我精神世界的问题。贾平凹溯本追源,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中,呼唤知识分子要突破重围,重返历史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是一个在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斗争三种势力围困下突围失败的作家形象;而阎连科《风雅颂》中的杨科,则是一个从京城高校到家乡农村再到诗经古城,不断逃离现实困境,执着追求精神家园而不得的大学教师形象。从庄之蝶到杨科,作者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本,借此可以窥探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小说人物庄之蝶和杨科,不仅仅带有创造他们的作家个人的精神自传的色彩,更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运用本文人类学方法,对出版于10多年前的《废都》进行症候式阅读.通过对民俗文化世界、当下生活世界及动物人化世界三个窗口的透视,以期对“此作家”庄之蝶心路历程重新作出解读,并反思包括“彼作家”贾平凹在内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镜城.  相似文献   

5.
《废都》这部小说以西京城为社会背景,主要描写主人公庄之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精神和生活的迷惘、堕落与挣扎,展现了庄之蝶与他身边的女性寻欢作乐、肉欲满足的生活。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揭示出庄之蝶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同样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同为自杀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大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颓废主义进入中国以后,批评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文革前,颓废的研究受制于社会学批评的强大影响,颓废是作为一种负面的文学现象看待的。第二阶段从新时期开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主要是超越社会学批评,开始从审美的视角看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的美学特征。颓废研究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就是坚持审美的研究立场,并将颓废主义视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批判地分析,才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陈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都是198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篇什.它们塑造了一群叛逆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详细展现了他们探寻自我的精神历程;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传统观念时或者消极颓废、或者顽强执着、或者玩世不恭,张扬出不同的个性,表现出了迷惘、苦闷的精神气质;由于传统观念依然强大,他们很难与其直面“搏斗”,只能在自我的理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柴鲜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39-43,83
在贾平凹的《废都》里,借女主人公柳月之口,指出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真实生活态度,他们对现有生活充满厌倦、无奈或焦虑,渴望改变现状,开始一种新生活,因此寻找"新生活"是贯穿整部作品的隐性线索。小说围绕作家庄之蝶与四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展现她们对"新生活"的共同渴望和不同的追求方式,但她们的追求并没有带来幸福的现实。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毁灭"新生活"希望的不是庄之蝶,庄之蝶也是受害者,毁掉希望的是植根于现代社会失去理性控制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文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文学中得到发展.三者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自杀”这一共同的故事情节中,却表现出大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租界时代上海的颓废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西方颓废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租界语境密不可分.西方的颓废思潮传播到租界化的上海后,受到租界文化语境和时代语境的改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名士风流以及租界的疯狂享乐观念相结合,另一方面,讲求文艺功利效应的文艺家又试图以人文主义和民族大义的观念来重新划定颓废的意义边界,由此,生发出多种颓废文本样态,造成了二三十年代文学的颓废风格.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地位逐渐独立,知识分子将成为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工农群众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废都》着重展示了主人公庄之堞从“名人”到被时代抛弃的“废人”的生存悲剧。他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生存状态,其原因有社会转型期的自我错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自我退缩和精神颓废的悲剧宿命等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是一个面向现实的作家,他对封建礼教困厄下的女性悲剧命运给予热切的关注,通过穷愁的人生透视社会的不公和人间温情的匮乏,尤其是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悲剧存在描写,则着重揭示他们的庸俗、卑琐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理想的生命意志的失落与颓废.另外,有的作品表现革命者决绝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品质,成为英雄悲剧小说中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废都》中的人物无以数计,但血肉最丰满、性格最复杂、最富有审美意味和典型意义的人物,非庄之蝶莫属。解读庄之蝶初初一看,怎么也难觉得庄之蝶是个好人。首先就是秉性轻薄、贪图女色。与唐宛儿初次见面,在饭桌上便借鳖头与她调情。那情调得可够粗俗的了,鳖头即龟头...  相似文献   

17.
<废都>出版十几年来,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在文学观念发生诸多改变的今天,重读<废都>或许更能理解其内涵.本文试图从庄之蝶沉沦之原因,自我救赎之选择,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方面,来分析<废都>的深刻意蕴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颓废最早出现于古代的拉丁文,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拜赞庭的衰落及覆亡灭.颓废成为美学概念、文学流派是到了近代的十九世纪末才发生的.颓废主义的审美取向与文学写作,不仅仅在西方发生影响,而且在东方的日本、中国都产生影响,甚至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及当今.本文从历史的纵向与文学的横断两方面,通过历史的梳理与文学的个案,揭示颓废审美与文学写作的关联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废都》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现代知识分子在物欲横流社会的生存困境与精神颓废,围绕着西京名作家庄之蝶有唐宛儿、柳月、阿灿、景雪荫、慧,明及牛月清等众多美女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世俗化美女各自的悲惨遭遇,揭示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举步维艰与贾平凹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因为法国颓废主义文学运动对于我们而言有种陌生感,所以我们试图通过介绍与简要分析于斯曼<逆流>来大致概括出这个颓废主义运动的一些特征,以帮助我们认识颓废主义文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