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浙教版思想品德第12册) 上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我感悟良多.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头创设了一个情境: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扒手正将手伸进女乘客的背包里,意欲行窃.学生小林发现了,上前拽住扒手的衣服,大叫"抓贼!"那扒手缩回了手,狠狠地扇了他两个耳光.  相似文献   

2.
房诗林 《上海教育》2006,(4B):53-53
情景再现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方面对编程没有兴趣,一方面对一些编程的原理也感到难以理解。在上《程序设计》(地图出版社)中的“交换两个变量”这一知识点时,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需要开设一个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3.
在我校六年级的一节《换把椅子坐一坐》的心理活动课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插曲: 在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一环节中,大多数学生说得很好,突然班内的一位男孩高高举起了手说:“老师,让我来说,今天你不叫我回答的话,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相似文献   

4.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们专注地看着书。咦?一个学生的神情不太正常,边看边笑,津津有味,我走过去,他浑然不觉,我拍拍桌子,他仍然无动于衷,我仔细一看,不由怒火中烧,原来是时下正流行的漫画书《流星花园》。我一把夺过来,恨不得立刻将它撕掉。且慢。放下愤怒的双手,我迅速调整了情绪。类似的书以前也曾“出没”过,统统都是一收了之,但学生依然是照看不误,“大棒”政策并未达到惩戒的效果,相反,阅读课外读物的却“前仆后继”,泛滥成灾。我何不就此机会,用这本漫画书大做文章?我手举漫画问大家:“你们喜欢《流星花园》吗?…  相似文献   

6.
“以偏赅全”这个词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偏赅全”作为一种常见的文法错误而存在。比如语病题、文本阅读选择题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种错误类型。老师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将其板书在黑板上,也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赅”写成“概”。我前些日子就遇到了这种尴尬。我正唾沫横飞,自我陶醉地讲解怎样的错误是“以偏概全”,突有一学生手捧《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老师,‘概’错了,应是‘赅’。”我以为这个学生是在搞恶作剧(因为他一向比较调皮),将信将疑地走到他身边,一看词典,傻了。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正在教《认识画图》。这节课的第一环节是“启动画图程序”。按照以往的习惯,我讲解了用鼠标器启动“画图”程序的两种方法,并分别让学生试着练习。突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又发现了一种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用这两种启动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启动。我马上请这位学生演示他所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衣奎伟 《中国德育》2005,(10):47-47
《新民晚报》曾登载过一条新闻: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勇勇,在家中是个小皇帝。每天上学前总要跟妈妈条件,达不成协议就来个“罢课”。“六一”儿童节,由于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使性撒矫,最后不得不由爷爷奶奶来打圆场。然而,这位“小皇帝”还不满足,要惩罚妈妈——打一个耳光。  相似文献   

9.
刘欣 《教育导刊》2004,(14):34-35
小林今年5岁了,他很爱说“对不起”,是个专说“对不起”的小行家。他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每逢被大人发现了,他就会告诉大人:“我说了‘对不起’了。”渐渐地,每逢做错事情或弄伤别人的时候,小林就说对不起;如果他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已经向他说了‘对不起了’。”小林已经陷入了欺负伙伴——说“对不起”——再欺负伙伴的一种恶性循环。我通过细心观察,与家长交谈,了解到小林是个好胜心强的孩子,平时爱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快或解决与伙伴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最近,大家都在热烈地议论小学生要不要“敢于斗争”。这让我想起那次在公交车上的故事。那是一个星期天,车上的人很多。我乘车去英语学习班。突然,我发现一个扒手正把他罪恶的黑手伸向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的口袋。这一切都被我看得一清二楚,我正想大声喊出来,发现扒手旁边还有几个神色异常的人,好像是他的同伙。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沙子和石头     
陈昌华 《小学生》2004,(6):42-42
有个故事说,两个朋友穿越沙漠。在途中,他们发生了争吵,其中一个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那个挨打的受了伤,但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沙子上写道:“今天我最要好的朋友打了我.”  相似文献   

12.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 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沙子与岩石     
刘岚 《高中生》2010,(6):58-58
两个朋友结伴穿越沙漠.旅途中两人突然吵了起来,其中一个掴了对方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掴了我耳光。”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上完了,我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并强调背不出的罚抄课文三遍。第二天,我首先点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他除了把“伛偻提携”背成“区娄提携”外,基本过关。接着,我又点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女生,谁知她仅背了第一句就不做声了。后面几个学生,除了一个背了一半以外,其余的全成了哑子。我有些生气。“能背诵《醉翁亭记》的请举手。”等了半天,六十六个学生中,仅有两双手犹犹豫豫地举起来了。“这篇课文就这么难背!?”“不难背你就试试!”一声嘀咕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教室,冷不防将了我一军。“好吧!我背一遍。”“背不出也要抄三遍。”一…  相似文献   

15.
【教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白杨》师:(在学生读完第16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中有个生字,就是新疆的“疆”字,看老师板书。(老师在黑板上写“新疆”两字时,故意少了“土”。学生沉默了片刻后,有两人举了手。)生:老师,你写错了。“疆”字少了“土”。师:(故作惊讶状,看看黑板)呀,真的!(写上土”)这个“土”字还真不能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这个“土”字在“弓”的里面,我想是不是古人拿弓箭来保卫它呀?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这块土地还真不能丢,否则,就是有罪的。(学生都笑了。)生:我们不…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两组镜头:镜头一:某校下课后,一年级小学生围住林老师,一个女孩拉住老师的一只手,一个男孩拉住老师的另一只手,有两个小孩高叫:“林老师,我也要拉你的手!”林老师不慌不忙一一握住在她周围的每个  相似文献   

17.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忽悠”得腾飞起来?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18.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19.
每次考试结束,按照惯例要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请家长签字,再把试卷交上来。这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们也从未有过异议。这次成绩刚一出来,就有几个女学生到我办公室来看成绩。她们几个都是优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看到周洁的分数时,其中一个叫起来:“呀,只有及格,看来又得挨她爸爸一顿打了。”“什么,她爸爸要打她吗?”我吃了一惊。“怎么不打,上一次也因为考试刚及格,叫她爸爸签字,被她爸爸打了几个耳光。”那位快嘴快舌的女学生马上说。“竟然有这种事?”“当然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因为没考好挨过爸爸的打。”“…  相似文献   

20.
在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评比中,我借用外校学生执教了一节“电视里看世界”。在区里讲这节课时,学生表现得很精彩,因而,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遗憾的是,这次却事与愿违——课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竟然只有四名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当我接着追问“为什么”时,两只举起的手又放下了。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他说喜欢《动物世界》,便没有了下文。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