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一见面,微微一笑,握手寒暄:“咱们同行”。猛的一怔,一问方知,眼前这位娇嫩中透出勃勃英姿的女记者果真与“军”有缘: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大学毕业后,当记者又负责军事新闻。4年的寒窗苦读,满脑的“唯物辩证”。1994年,她从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凭着一口普通话和扎实的理论写作根底,顺理成章地走进了新乡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室。不久,电台为配合国防教育,展示军队风貌,开播了“军营生活”。节目,她一听说,急忙找到台领导,死磨硬泡,认准了要当“军营生活”的主持人兼记者。台长说:军事报道要懂军事,知军人,…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建设》2005,(11):30-31
初等教育专家、小学特级教师斯霞,曾名碧霄,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她自幼在家乡斯民小学受到良好教育,1922年提前考取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到浙江省立第五中学附属小学工作。1929至1937年,她先后在嘉兴集贤小学、萧山湘湖师范学校、杭州林司后小学、绍兴五中附小、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任教。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下旬,我到荆州采访,发现了两条新闻线索:一条是荆州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名叫赵先菊的26岁女聋哑青年上小学一年级;一条是江陵县资市小学一年级里有个年仅3岁的学生向世豪,我怀着浓厚的兴趣租车前往两地采访。 在荆州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正在上课的一群“小不点”中,赵先菊特别显眼。陪同采访的王校长说,她10来岁学缝纫,车工娴熟,因没文化,不会裁剪。半年前,她的父母将她送到这里试学,谁知 她一学就入迷,强烈要求继续读下去。经上课老师同意,我进入教室,抓拍了赵先菊举手发言,哑语回答问题等一组《青春哑女与稚…  相似文献   

4.
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后来当兵进军校,这期间已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老师的容貌名字已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位老师──《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4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帮我圆了上军校当记者的梦。4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绪,令我难以忘怀。1992年12月,我从皖西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二炮某部军营。紧张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笔,每天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节假日,我都泡在写写画画上。入伍第一年,我就写了上百篇反映基层连队训练、生活的稿件,然而没有一篇能打…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在烟台币华联商厦门前,一位解放军战士正在挥毫泼墨,义务为过往群众写春联\画年画。他那苍劲有力、浑厚传神的字画,令围观群众喷喷称道、赞不绝口,许多群众排成长队渴望得到他的一幅字画。这个战士就是被誉为“军营书画家”的烟台警备区船运大队二级专业军士张国永。张国永从小就迷恋上了绘画。上小学时,他的作品就被学校推荐参加了邓州市儿童美展。1983年11月,他携笔从戎,来到了北国锦州某高炮团四连,当上了一名炮兵。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写生创作上,用手中五彩的笔,描绘火热的训练场,在绘画艺术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6.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7.
某部军嫂杨春霞利用到军营探亲的时间,为部队的新闻报道出力。五年来,她先后采写出反映部队工作的稿件200余篇,见稿率达60%。1994年春,新婚不久的杨春霞第一次来到军营,立即被部队火热的生活所感染,当小学教师的她突发奇想,决心要用手中的笔去讴歌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当她刚把这一想法与丈夫一说,便立即得到响应。丈夫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后盾。于是,她与报道员一起深入基层采访、写作。短短的两个月假期她便写出了30多篇通讯、消息和特写。不久,《前卫影苑》、《河南日报》等多家报刊便见到了“军嫂杨春霞”的名字,在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小学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很多学校从无到有,甚至从图书室到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小学图书室只徒有其名。本文就农村小学图书室的建设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农村小学图书室的重要性在国外许多先进发达的国家,学校图书馆(室)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桐柏县埠江镇水湖流村的冯丽,未进一天校门,竟然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57分,超过重点大学理科分数线28分,全村人都为她称赞。 冯丽今年18岁。一岁半时,因患小儿麻痹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成了一个2/3躯体没有知觉的残疾人(图一)。她七岁时,到了上学的年龄,冯丽渴盼读书的愿望越来越高,身为乡村医生的父亲为她买回书本认真教她,冯丽的悟性特别好,教几遍便学会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得了全镇第一名。埠江镇一初中收下了这个特殊学生并安排教师轮流到她家辅导补课,中招考试又在全镇名…  相似文献   

10.
童年趣事     
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媛媛,妈妈是医生,你在学校里不管干什么事情,妈妈都能从显微镜里面看见。所以你上课不能乱讲话、做小动作。不然,妈妈看见了,回家一定要批评你。”从那之后,我变得特别小心。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下课小心翼翼地玩儿,总害怕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妈妈从显微镜里看见。我虽然害怕,但又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显微镜里是不是真能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事,便吵着让妈妈带我到医院去“领略”一下显微镜的神奇功能,妈妈被我吵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刚好值班,我就跟她到了…  相似文献   

11.
刘清昌 《军事记者》2004,(12):59-59
我要退伍了。近些天来,军营里战友惜别的气氛渐渐浓了,照合影的,写留言的……不知怎的,一位特殊的“战友”使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她就是《军事记》。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孙庆春的镜头会说话,也有人说孙庆春的文字有嚼头。对此我真不敢当。假如给编辑、读者真的留下了那么点印象的话,我只能说我对军营和战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感情归根到底一个字,就是“爱”!让爱的种种情愫凝聚到镜头和笔端,去宣泄感情,去打动编辑。—一孙庆春初夏的一个深夜,孙庆春在闷热的暗室内,放完女军医王毅的新闻照片;开始写文字说明:“一曲《说句心里话》,常使她唱出两行热泪。作为妻子,她一年难得与在地方工作的丈夫有几次团聚;作为母亲,6岁的女儿常常被她锁在家里。这位济南军区某团卫生队军医、团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3.
斯霞     
初等教育专家、小学特级教师斯霞,曾名碧霄,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她自幼在家乡斯民小学受到良好教育,1922年提前考取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到浙江省立第五中学附属小学工作。1929至1937年,她先后在嘉兴集贤小学、萧山湘湖师范学校、杭州林司后小学、绍兴五中附小、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任教。1937年夏,她开始了八年的颠沛流离生活,辗转于长沙、重庆、雅安、天全、乐山、宜宾、合江、赤水。1947年初,重返中央大学附属小学任教。1949年4月南京解放,她热情欢迎解放军,参加文艺演出等社会活动。在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妻子在不是我妻子的时侯,常常想当兵,就因了他爸不是什么大官,也因了她住在一个小城,这个梦破灭了。其实,她想当兵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就因这,她选择了当兵的丈夫。妻子的个一米六八,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透出了一股俊俏灵气。在我之前,追求她的不少,然她无一相中,直到我一身戎装出现在她眼前,她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自从有了我,她的从军梦便随着我踏入了军营,每个队列动作因想着她,我便整齐有序;每一次射击因想着她,我便弹无虚发;每一篇稿件因想着她,我便信心十足。在我的…  相似文献   

15.
追寻希望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未来的现实。1982年冬,潘建成抱着“走出大山,到军营大学校锻炼成长”的希望,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从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一个贫困的山村来到了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火箭兵战士。从古老的太行山步入沸腾的军营,生活环境变了,但是,潘建成的追求依旧,他想上学,他想寻找回往日里失落的“大学梦”。春去冬来,三易寒暑。他全身心地努力过,部队也曾把他作为优秀士兵极力推荐,支持、鼓励他考学,但终因文化基础不好而考场财〕匕。“看来我不是上学的料。”他落下了失望的泪。后来,在指导员和战友们的帮助教育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里,我们专门就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一些军事知识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借鉴、参考和共勉。首先,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过去一提起军营,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说军营神秘并不过分,因为军营是军事禁区,禁区有许多军事机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事机密如果被敌人窃取了,就等于把生命交给敌人了。在军事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警言:保密就是保生命,保密就是保胜利。因此,地方记者进军营必须通过层层审批,采写的稿件也要经过严格把关,惟恐出现泄密事件。在改…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缘(散文)晓丁依稀记得上五年级时,有一天母亲翻阅着报纸对我说:“滨呐,长大以后,妈妈能在这上面看到你写的文章吗?”母亲一定想不到她随意一句话,促成女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护校毕业后分配到晋南一座小城,火热的军营,启动了我的思维,尽管我还不懂得主题结构,只知道写了一篇又一篇。一天,好友送来一张《健康报》的稿费汇款单,这是一月前完成的小散文《产房随笔》,没想到宣传干事略加修改后寄往报社,竟被采用了,版面上还加了围框和题图。初尝成功的甘甜,手中的笔就把不住关了,开始把那些难以称之为“文章”的文字四处…  相似文献   

18.
山村中秋夜     
那年,我在一个山村小学教书,由于山高路险,一般很少回家。学校也就4间土坯房,3个年级占了3间房,另一间当了办公室。而我的床也安在办公室里,晚上拉上两个凳子一支楞,把靠墙的床板铺上,就成了卧室。学校就4名老师,其他3个都是自己村里的,下课就回家。每到晚上,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9.
在书法界、楹联界,曾经19次荣获国内外大赛一等奖、先后受到8位共和国上将接见的“军旅书法家”倪进样,是公认的才子;在军营、学校、孤儿院,在不闻墨香的地方,25岁的“倪老师”是众誉的“雷锋”。他集才气与正气于一身。走近倪进祥,随处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精神磁场,它辐射文明、辐射高尚。从普通一兵到军中骄子,倪进祥说:我成才的阶梯是军营有人说,倪进祥鼎鼎大名,是靠自己“写”出来的。一支柔毫,满腹诗情,无人能比。倪进祥说,我普普通通,成功与名气是部队“栽培”的。无数关心,无尽厚爱,人人可及。这绝非…  相似文献   

20.
陈姿艳老师是一位凡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对她怀有十分崇敬之心的老师。这是因为她有一颗高尚而又体贴爱护学生之心,她在执教中无论是教育法或是心理学各方面都是超群的,凡受教于她的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她人格的魅力、尊长的慈爱、长者的关怀。有件事我终生难忘:我就读的小学是比较差的一所学校,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高,自己又是个贪玩的孩子。1949年夏幸运地考入“沪江附中”,当时英语教学采用“直接法”,老师上课如同美国学校的“语文课”———完全用英文,要求学生也是在上课时不讲一句中文,连点名时的回答也不能说“到”。第一学期的英语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