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平等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强调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并不是要完全破除教师的权威,也不是要降低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间的对话和理解,而唯有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和理解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哲学解释学的对话理论当中,主体间性论和意义生成观为重新观照语文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和师生与文本问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意义生成观对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与文体的理解作了更合理的阐释。这两者都为探索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师生个性化的成长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在对话关系中,师生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对话中,师生对文本才有自己个性的理解,才能真正促进彼此个性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中的反中心论否定“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它强调师生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需要理解的对话,需要真情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合作、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师生通过理解的对话,真情的对话,合作探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师把握好与学生对话的原则,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正一、运用平等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正一、运用平等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选择使用能体现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言语策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对话、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对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理解、信任和民主关系下的师生、生生间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发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师生与文本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对话教学的实践过程,反映出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和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互相尊重、自由和谐、平等对话与交流的人际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是良好教育的前提,但是在构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师生间的伪民主、师生关系的绝对化平等、师生间的情感疏离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正确处理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等策略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样的民主概念有其教育领域中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才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式的合作关系注重的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话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会生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首先体现在人格的平等上,其次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平等上。师生间的对话是相互作用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前提下,老师应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学生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交流学习中体验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只有对话,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有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