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画鬼     
杉浦日向子的《百物语》内容基本取自江户时代的各种"百物语",画风以浮世绘为根底,带有浅井了意式的平淡,被称作文艺漫画。本书由杉浦日向子从众多妖怪故事中精选出最能代表正宗的日本文化的鬼故事组成。你既可以欣赏作者浮世绘般的画风,也可以领略江户味极浓的日本风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版刻印刷,从现存世界最古的《无垢净光经》(即《百万塔陀罗尼》)问世(770年)到江户时代晚期,历来以整版雕字印刷为主流。当然,各个时期也局部出现过植字印刷,如室町末期的基督教版、江户初期的古活字版、江户晚期家塾及藩校的木活字版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浮世绘     
网买日本对比利时的门票.一罂41新闻浮世绘$旗工作室  相似文献   

5.
王翊语 《出版广角》2019,(23):58-60
17世纪,明清画谱经由中日海上贸易与私人携往这两种传播方式,将代表东方人文精神的绘画风格及技艺传入江户时代的日本。明清画谱在日本受到喜爱与推崇。得益于早期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在日本,明清画谱被大量覆刻,使得精英文化逐步向大众渗透。在对绘画知识的追求与出版事业的推动下,日本木土艺术家开始自主出版绘画类书籍。通过把这些著作与明清画谱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江户时代的日本绘画书籍在内容与印刷技艺上都受到明清画谱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金漆花鸟琴"为清宫旧藏古琴,与其它传世古琴不同,它的漆地表面有用金粉和颜料描绘的龙纹、花鸟、山石等纹饰,琴上龙纹图案,琴侧的花菱纹,琴面和琴背的花卉等,均与传统中国漆器上的纹饰存在明显差别,具有日本纹饰的显著特征。从髹漆工艺看,琴上纹饰和花鸟图案,创作技法上采用日本平莳绘、高莳绘、色粉莳绘等不同莳绘的髹漆技法。考察日本古琴发展及中日贸易关系,江户时代(1603—1867年)后期,古琴在日本颇为流行,并一度在日本成为一种时尚,古琴文化的发展在日本达到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张"金漆花鸟琴",具有江户时期日本莳绘漆器的艺术风格,应该就是受中国古琴在日本盛行风气影响的产物,它是日本江户时期制作的莳绘工艺品,而后流入中国,并为宫廷所收藏。此琴进入清宫的时间,当在乾隆末期前后。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金漆花鸟琴"为清宫旧藏古琴,与其它传世古琴不同,它的漆地表面有用金粉和颜料描绘的龙纹、花鸟、山石等纹饰,琴上龙纹图案,琴侧的花菱纹,琴面和琴背的花卉等,均与传统中国漆器上的纹饰存在明显差别,具有日本纹饰的显著特征。从髹漆工艺看,琴上纹饰和花鸟图案,创作技法上采用日本平莳绘、高莳绘、色粉莳绘等不同莳绘的髹漆技法。考察日本古琴发展及中日贸易关系,江户时代(1603—1867年)后期,古琴在日本颇为流行,并一度在日本成为一种时尚,古琴文化的发展在日本达到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张"金漆花鸟琴",具有江户时期日本莳绘漆器的艺术风格,应该就是受中国古琴在日本盛行风气影响的产物,它是日本江户时期制作的莳绘工艺品,而后流入中国,并为宫廷所收藏。此琴进入清宫的时间,当在乾隆末期前后。  相似文献   

8.
尤佳予  王晨凯 《今传媒》2016,(5):152-153
梵高作为众所周知的艺术天才,向他学习的后辈有很多,他的作品注重自身主观情感的表达,注重自我内在的探索,他描绘劳动人民时淳朴自然的绘画表现力,描绘喜爱的物象时又激情四射的表现力,包括他对自己自画像的认真描写,不美化,追求绝对的真实自然.梵高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他的绘画精神给了我们后辈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日本"美学"的发生研究,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有重要意义,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一书就"美学"理论的近代东方旅行所进行的观念的辨析就非常值得关注. 在日本,最初从科普与启蒙的角度传播西欧美学思想的人是西周,1867年开始他就在京都的私塾讲授美学类的课程,并在明治七年(1871年)出版的《美妙学说》中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美学的相关概念.此时正值西方国家盛行"日本风",特别是浮世绘版画,基本成为了西方国家关于"日本"的集体性想象,而这样的风潮最初竟是始于1856年法国画家费利克斯·布拉克蒙对一进口日本瓷器的包装纸的发现,这张"包装纸"上就印有北斋的浮世绘版画.  相似文献   

10.
王起 《大观周刊》2013,(6):13-13,11
自古以来,日本就输入和模仿中国文化。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达到烂熟期的江户时代,愈来愈多的学者认识到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本文试通过对江户时代的代表性学者山鹿素行的一生做一简述,并对其思想略作研究,展示中华文化的独尊地位逐渐被日本文化所赶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西 《出版经济》2002,(3):54-55
针对当前日本出版业存在问题的大部分来自日本出版流通领域的情况,一直致力于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研究的甲川纯一先生,前不久写出了《20世纪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变迁》一文,从日本出版业诞生的江户时代到2000年,全景式地回顾了近百年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必须既练内功,又借助外力,对现有的出版流通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增加日本出版业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朱新林 《图书馆杂志》2012,(7):84-88,93
龟井昭阳《楚辞玦》是江户时代古文辞学派治学特点在《楚辞》研究上的体现,是江户时代《楚辞》注解中的佼佼者,是他研治《楚辞》的精粹所在,正如"玦"字义,足以与浅见炯斋、卢东山、冈村瓮谷等人《楚辞》研究成果鼎足而立。目前,梁容若《中国文化交流史论》、星川清孝《楚辞研究》、戴锡琦等主编《屈原学集成》、李庆《日本汉学史》未著录,崔富章师《楚辞书录解题》著录较为简略,竹治贞夫《楚辞研究》、稻畑耕一郎《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徐公持《日本的楚辞研究》、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等研究成果亦语焉不详。由于该书是"日本学者独立地对《楚辞》所作的第一部注解书",在日本《楚辞》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故本文对其书作者、体例、内容略作考证,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13.
茂吕美耶的《物语日本》、《江户日本》、《平安日本》,到现在的这本《字解日本》,都是轻松的读物,在等车的空隙,在入睡前的一刻,在喝下午茶的当儿,不知不觉之间,绝对可以愉悦地快读一过。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日本南画和文人绘画离不开"文人"这一概念。日本的文人概念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纵观日本的历史发展,没有像中国那样形成明确的整体的文化群体。日本南画的产生情境不像中国文人画那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也没有像中国那样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文人群体的文化品行对一个画种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只是作为一个绘画流派存在。江户时代之前的文化群体基本上由僧侣、贵族、武士构成,江户时代后期,商人也参与到南画创作中来。他们从事绘画活动的目的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在南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可以说是他们合力完成了明清文人画在日本的南画演化。  相似文献   

15.
江户日本[日]茂吕美耶著定价:28.00开本:1/32出版时间:2006.8江户时代是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太平盛世,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成就了一个丰富、博大、世俗而又与众不同的江户城(东京)。茂吕美耶便是要带你回到江户城走上一遭。本书介绍了当时江户城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种种习俗趣闻。饮食、生活、情色、娱乐、幕府、侠义、怪谈等等无所不谈,从将军到贫民,从武士到艺伎,勾勒出一幅熙熙攘攘的众生百态。作者叙述平实又生动,既不像史书那般枯燥,也不像传说的那般无据。  相似文献   

16.
新闻浮世绘     
尸来,终于、 睡着了,可 以给你吃饭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黄卫~~  相似文献   

17.
刻本汉籍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古籍版本类型,相互之间虽然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版本形态也有诸多相似之处,然本质上却是打上很深民族文化烙印的独立文化遗产,因此,在版本学研究中不能混为一体。本文以中国清代与日本江户时期的刻本汉籍为对象,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自费出版究竟起源于何时,日本出版界并没有明确界定。学者们普遍认为从文化繁荣的江户时代的中后期,随着识字人数的增多,人们开始用笔记录,由过去的口头表达方式转向书面语。  相似文献   

19.
随笔     
日本人是索尼牌电视机,日本人是神龟忍者、蜡笔小新和阿童木,日本人是反町隆史、饭岛爱和小泉纯一郎,日本人是歌舞伎町、山口组和妈妈桑,日本人是樱花祭、浮世绘和十番棋,日本人是乌龙茶、三文刺身和午夜凶铃,日本人是东山魁  相似文献   

20.
陈玉芳 《大观周刊》2011,(33):9-9,8
武士阶级内部的主从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因为武士从一开始出现,就是生活在自己的主君的统治之下,武士集团得以存在就是以主从关系为基轴的。江户时期武士的军事主从关系是以将军和大名为轴心,包括大名和藩士等各个等级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维系主从关系的纽带从以前的土地变成了主君的禄米。江户时期的武士继承了传统武士的军事性和同时具有了法制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