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  相似文献   

3.
对学习方式变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等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  相似文献   

4.
[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有的教师简单化地理解,重“放”轻“导”,一味地,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有的一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使教学偏离主题,违背了原文的主旨,造成文本价值观的失落。有的重视了读书,但阅读目标不明,要求不清,“信天游”式的课堂不乏其例;有的课堂齐读过多…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由谁发明,一种教学用语,伴随着一种教学模式开始蔓延起来。其内涵都离不开“喜欢”二字,如:“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或“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读哪段(句)就读哪段(句)。”“你喜欢背哪一段就背哪一段。”“你喜欢研究哪个人物就研究哪个人物。”(教《草船借箭》)之类)“你喜欢哪一种就研究哪一种。”(教《新型玻璃》之类)表面看来,都是为了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绝对的自由,但总觉形式上的追求超过了内涵本身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一些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如:“你学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哪一段”等等。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我们不否认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必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8.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最有价值?就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就是最有价值的。但因学生年龄小.认识力、控制力不足等原因,致使他们有时喜欢的不一定有价值,所以教师不能过度地给予学生自主,任由他们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而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地让语文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津津乐道的。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近期连续听了几节语文评优课,课文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戈特的小说《窗》。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读后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类似这句话的表达在其他几位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过,在很多公开课上似乎也很盛行。它体现了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学生理答的自主性,体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是,"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的教法也有很多不太妥当的地方。一、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同时,可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读”,从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要保证其效果、效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程惠娟 《教学随笔》2009,(10):34-3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使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用语也在悄然地变化着。这固然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然而,在这些教学用语的背后,却有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一说法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 ,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再见了 ,亲人》一课。在支老师精彩的教学中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的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使我深受启迪和教益。一、教育“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支老师在《再见了 ,亲人》的教学中 ,处处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 ,支老师告诉学生 ,你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 ,还学生自主权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让学生自由表达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以是对课文的认识、了解 ,或是感受、体会 ,甚至疑问 ,允许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学完课文后 ,让…  相似文献   

14.
对新课标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瑛 《中小学管理》2003,(10):32-34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是,在新课标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下面,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谈谈新课标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  相似文献   

15.
王怀中 《河北教育》2007,(10):12-13
现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从张扬学生的个性出发,想让学生自主读书,动则“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其实这种教学行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学习现代教学理念 ,借鉴和运用某种教学形式的时候 ,必须考虑教材等其他教学因素 ,切勿一味模仿 ,盲目照搬。不然 ,就有可能出现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的现象。笔者经常听到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说 :“你喜欢学习哪段(句)?”“你想怎样学就怎样学”等等 ,这说明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有了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的权利。如教学《落叶》一课 ,经常有老师利用教材第2~4段句式相同的特点 ,在引导学生学懂第2段 ,总结了第2段的学法以后 ,随即放手让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由,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等。课堂上,“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学哪一段”、“你喜欢背哪一段”等标志新课程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孙宇 《教书育人》2006,(12):74-75
一、改进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小学英语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真正的教学环境。而课堂是学生们把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足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一些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地方不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哪一段?”……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我们不否认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必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鹜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只会是削足适履。比如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对文章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韩秀丽 《山东教育》2000,(31):19-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要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当前的学生已习惯于做盛知识的“容器”,尽管我们教师在尽力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应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传统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