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第一次广播戏曲学术讨论会之后,戏曲广播剧这株广播文艺园地的新花开始在全国竞相开放。如果说河北省电台1981年制作的第一个戏曲广播剧《桃花》开创了戏曲广播剧的先声,那么,到目前为止,全国大约已有七、八十个剧目相继产生。为了总结交流戏曲广播剧的创作经验、体会,探讨戏曲广播剧的发展规律,展示近几年来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戏曲广播剧的繁荣、发展,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各电台的80多名代表,于1984年3  相似文献   

3.
戏曲广播剧(或称广播戏曲)是近年来出现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个新的品种。它把戏曲和广播剧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了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艺术效果。我们在中央台和各省、市兄弟台制作戏曲广播剧的启发和借鉴下,也作了初步的尝试。由于我们对这一新的品种从实践到理论还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因此,在学步的道路上,想选择一条较为方便的捷径。于是,想到了先从较成熟的作品中进行改编。这就是我们选择川剧《火红的云霞》改为戏曲广播剧的动机。然而,实践证明:这也并非一条便捷之路,只不过较新起炉灶,减少了一些组织工作上的环节,同样经历了戏曲广播剧制作的思索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戏曲广播剧是戏曲和广播剧的结合,是一个新的广播艺术品种。促进这一艺术式样的健康成长,不仅有利于发挥广播文艺的教育、认识、欣赏等作用,而且对于舞台戏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来,从艺术范畴看,“任何艺术实践就是同时探索内容和探索适合此种内容的形式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5.
戏曲广播剧作为电台广播戏曲的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是近来才产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实践、探索。戏曲广播剧要不要打击乐?如何运用?我认为要用,但必须用得适当。根据是什么?这里我想先就怎样理解戏曲广播剧这个概念谈点认识。我认为戏曲广播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戏曲化,二是广播化。两者各有特性但又有共性,对戏曲广播剧打击乐的运用问题,我也正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一、广播剧的初创期无线电广播发明于1906年,电台正始播出则始于1920年。相隔3年之后就诞生了广播剧。过去我们都把1924年英国广播剧《危险》当成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最近我发现1923年10月,在格拉斯哥广播的广播剧《罗布·罗伊》(原作司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文艺的又一广阔天地,是少年儿童广播剧的艺术创造。创造少儿广播剧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广播剧并不是戏剧品种中的新品种,自从有了广播事业,就有不同艺术形式的戏剧广播。但是戏剧广播并不等于广播剧。因为戏剧广播不管是什么品种,是地方戏曲、是话剧、是歌剧还是外国戏,是选段、还是整出,它都不是按照广播剧特有的性能去创造的,它创造的  相似文献   

8.
导演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那么,导演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它对戏曲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它的特征、职责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戏曲广播剧应当建立导演制导演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短暂的艺术。从戏剧的起源、形成至发展的全过程,步步可寻到导演的足迹。但是,导演、导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是适应广播发展和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是广播领域重要的节目形式。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播出的《危险》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十年之后,《恐怖的回忆》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广播剧的诞生。至今,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展播的三十多部戏曲广播剧,样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组录的立体声戏曲广播剧《春雪》是其中的一种。《春雪》以唱为主,近似轻歌剧,和前年组录的《沂蒙山人》相比,有了一些新的做法,解决了一些以前没有解决好的难题。一是过去是改编,这次是创作。二是保持了过去的风格,发挥了戏曲以歌唱塑造人物的特点。三是注意了音乐、唱腔、念白、效果艺术的总体和谐统一。以上三点既是《春雪》的特点,也是我们组录《春雪》的指导思想。一、剧本人物的塑造《春雪》是出小戏。小戏难写,目前戏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空中戏剧”。广播剧中的音乐是感染听众的有力手段,它在广播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及多方面的表现功能。在广播剧中,有开场音乐,有剧终音乐,有背景音乐,有主题音乐,有渲染气氛的音乐,有描写情景的音乐,有抒发感情的音乐,有转换场景的音乐…………正如广播剧的内容和形式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一样,作为广播剧三大要素之一的音乐,其用法也是千变万化的。然而,不论音乐有多少种类,有多大变化,它在广播剧中的基本职能超不过描绘、表情和剧作这三大范围。广播剧中的这三类音乐,因它们在剧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而突出体现出某种职能,然而尽管它们彼此间使  相似文献   

12.
任春燕 《视听界》2012,(6):104-105
在众多媒体中,广播以声音传播的优势成为惟一可以让受众一心二用的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能将不同声音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播出制作水平的提高,也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广播剧发挥广播特点,运用戏剧技巧,在声音的世界中塑造人物、铺陈场景、展开剧情、描绘主题,人声、音效、音乐在剧中达到完美的结合,将广播的声音特征展现到极致。收听广播剧如同读一本小说或一部戏剧,听众在收听时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一部广播剧的完美呈现可以说是由编剧、导演、演员和听众依托各自的想象共同创作完成的。无论文化高低、阅历深浅,每位听众都可以伴随着剧情对似曾相识的感受产生联想,引发共鸣,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音乐以“配角”的身份进入电视剧和广播剧时,它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是可有可无的呢?还是全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视剧音乐和广播剧音乐的共同点。众所周知,电视剧是视觉要素和听觉要素结合的艺术,广播剧则是一种听觉艺术。一部电视剧或广播剧,当它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定稿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就应满足剧本的基本要求,起到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暗示时代背景以及过渡,转场等等作用,而且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广播剧《格桑花开》为例,阐述了广播剧直抵人心的声音魅力,分析了广播剧在时代主题表达、真实与艺术结合、音响与音乐融汇等方面的创作要点以及广播剧的多媒体拓展。笔者强调用匠心制作精品,提升声音品质,以优质内容增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戏曲广播的优势,我们大家都在探索一种吸收戏曲艺术的可听部分,摆脱开舞台色彩的听觉形象,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既有广播特点又具戏曲特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暂且称之为“戏曲广播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单已经诞生,而且许多兄弟台都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有见地的理论研究。对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其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探讨,无疑是其成长的重要条件。在诸方面的探讨中间,除了研究其与姊妹艺术的共性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文艺声音艺术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只诉诸人们的听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①广义的广播文艺;无线广播电台和有线广播站播出的、供听众收听的文学艺术节目的总称。包括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话剧录音剪辑和各种综合文艺节目等。  相似文献   

17.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18.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凭听觉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剧中人物对话,独自外,还必须合理运用音乐。音响。解说等创作手段来协调整个剧情演绎的节奏和气氛。本文结合笔者编导的《瞬间》(先后荣获98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98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和《玻璃心》(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谈谈对广播剧抒情本质的把握和审美空间的开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曲艺、文学、戏曲、广播剧等广播文艺录音资料的生产数量迅速增长,载体形式多样,开盘磁带、盒式带、立体声磁带、激光唱片、视屏唱片等多种文艺录音资料的库存量迅速上升(一个省级电台一般均有三、四万盘)。面对广播文艺录音资料迅速增加的情况,我们的著录、编排、检索等环节仍然处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落后状态,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使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