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是《周易》的重要范畴。《周易》以阴气、阳气、阴阳相互转变为本,从本质上规定了"气"的内在存在性,所以《周易》中的"气"本身就是一个本体存在的元意识范畴,这也就规定和意味着"气"的美学意识和思维模式的初步形成。《周易》之"气"的美学意识和美学思维模式对我国古典文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意象在中国传统诗学乃至思维中拥有重要地位。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理论,与《周易》的卦象理论一脉相承,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古典诗词的意象生成与《周易》中的取象思维方式即"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是对《易经》中取象思维的继承与超越。以具体诗作为例探讨古典诗歌意象与取象思维的关系,对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周易》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源头,西周以下各学术文学流派无不受《周易》之影响。探讨《周易》的内在思维特色,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学创作、文论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作内心情意,强调“意”,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中国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本从历时的角度,于“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言之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美学观念的产生及发展演变,探讨了其基本内涵及对后世艺术作品审美追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者纷纷从中国古典文论中挖掘丰富的生态现,力图为生态美学寻找理论基点与历史渊源.但是,中国古典文论有其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国古典文论的盲目摄入对生态美学学科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美学神秘化了:非科学的方法论还难以担当起建构生态美学方法论的大任;对自身超越性的遮蔽是生态美学盲目吸收借鉴中国古典文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文论和美学的历史,是古典文论和美学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和美学,由旧的学术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即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这是中国文论和美学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常见的概念。早在《周易·系辞》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最早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文论发展状况的横向两个方面,对朗吉弩斯的美学和文学观点在《论崇高》中的表现作了系统性的阐述和比较性说明。朗吉弩斯对西方古典文论的贡献和《论崇高》在文论史上的地位,亦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大约成书于商周之际的卜筮之书《周易》,恰好处于甲骨卜辞向《诗经》过渡的历史文化层面上,充满神秘而且又富有想象色彩的神话传说和原始巫术以及祭祀中诗、乐、舞三者合一的仪式氛围,无不影响着《周易》成书过程中的作者们,使《周易》这部书渗透着那个特定时期诗的智慧和艺术精神,也为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古典诗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源流研究必须涉足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易》本出于占筮,但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筮仅占《周易》内容之一部分,而《周易》中的哲学思想、科学思想、伦理道德等则占有重要地位.时下,有些人打着研究《周剔》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肆意歪曲《周易》本义,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愚弄和毒害群众.为此应从多方面给予批驳.  相似文献   

12.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艺的鉴赏和创作,对于“风骨”的讨论和研究长期也来也为各代文论家所瞩目。本文尝试将“风骨”放在刘勰《文心雕龙》的具体语境中进行探讨,将其看作集审美要求和艺术实践于一体的流动性范畴,进而理解“风骨”内涵的历史流变及其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艺的鉴赏和创作,对于“风骨”的讨论和研究长期以来也为各代文论家所瞩目。本文尝试将“风骨”放在刘勰《文心雕龙》的具体语境中进行探讨,将其看作集审美要求和艺术实践于一体的流动性范畴,进而理解“风骨”内涵的历史流变及其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文论和美学的历史,是古典文论和美学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是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和美学,由旧的学术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即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这是中国文论和美学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碧 《西北师大学报》2006,43(3):108-113
占筮在《周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美学意味。《周易》卜筮既是智慧之“研玩”,又是一种体验性的审美;大衍之数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数的认识和崇拜,又蕴涵着其对数的审美和大而化之的审美态度;在《周易》中,“神”和“易”几乎同样特殊,占筮之神秘也使其通向审美。我们有必要对《周易》占筮重新认识,并挖掘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美学思想方法的特征及其重要价值(1)通过对数学哲学的相关论点的介绍和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简单比较论述了数学美的客观实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数学也具有美学思想方法的观点;(2)《周易》的对称思想对中国传统数学美学思想方法所产生的影响;(3)通过甲骨文相关史料、中国传统数学的古典文献,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几何证明、算术计算、代数运算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对称性美学思想方法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易》象数思维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等思想构成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而“言意之辨”、“意境说”等文学思想都和《周易》象数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如语言功用的两面性,言语表达应该持有"诚"、"信"、"慎"等正确态度,言语表达实践中应该讲究"言有物"、"言有序"、"辞文",言语表达基本方式是象征地言说。由于中国古典文论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今文论探胜》出版两年后,我们又向读者呈献出《〈周易〉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私心庆幸之余,又深感有关课题的探索任务还远未完成,前面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继续跋涉。 《周易》作为前科学,是科学和迷信的奇妙组合。《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就在科学和迷信的杂糅中赋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周易〉与中国文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的立项课题,正是立足于科学地研究《周易》,对《周易》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作一次历史的、全面的清理。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学者早已把《周易》的精髓用之于现代科技、西方文人早已在《周易》的启迪下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作了彻底的变异进而使其文学、文化的发展在迥异于传统的轨道上迅猛飞腾,从而在现代科技发展的面前毫无馁色之时,我们既感慨西人之善用他山之石,又浩叹国人对《周易》作科学研究之不足。我们的努力耕耘,正是试图从《周易》的思维特色与中国文学内在机制的关系这一特定侧面对《周易》作科学研究的一项探索。奉献给读者的,只是这项探索的部分成果。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继续慷慨解囊,献出更多成果,以回报读者的厚爱。  相似文献   

20.
[2]意境创造与《易》理 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美学基本范畴,其孕育、形成、发展、广泛运用的历史特别悠久,艺术生命力特别强韧。以意境创造为指归,是中国诗歌领域的普遍性的艺术追求。笔者曾对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学说作过深入探究,1980年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在专题发言中提出;“意境说是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文论研究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文赋》为其理论渊源,《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开了先河;形成于唐;广泛运用并发展于清;至今沿用不衰,文艺评论的实践中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这一论点在《大会简报》作了详尽的具名报导,又以大会共识写进了大会报导,公开发表。1983年,笔者又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就此课题作大会发言;自1981年起,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系列研究论文,有的论文已被列入文献题录。上述报告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多次被引用。笔者对《周易》的研究正是从对意境学说研究所引发的。在追本溯源,前顾后瞻中发现,意境创造同《周易》的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