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东南赛共有两道几何题,第2题和第6题,这两道题标准答案给出的都是纯几何证法,其中辅助线的添加及证明过程较难想到,下面笔者给出一种易操作的方法——解析法.  相似文献   

2.
问题83刊登于贵刊2007年第2期,第3期中给出的问题解答中运用了余弦定理等,且运算量较大,第10期中杨秀长老师又给出了一种解析证法,本文将给出一种纯几何的简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第6期刊登了徐纯剐、张琴竽老师的文章“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证明的棵究”中收集了代数法中的三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两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补充了6种新的证明方法,包括代数法中的两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三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新证法的探究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还存在着其他的证明方法等待着我们的探究与发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勾股定理,前人曾给出了数百种证法.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二册109页给出的就是一部分证法的构图,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正是利用了其中图4(下图1),巧妙地证明了勾  相似文献   

5.
就初二几何第 171页的例 1给出了多种证法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的一种面积证法  相似文献   

7.
就初二几何第171页的例1给出了多种证法,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7年第7期第110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刘运宜老师给出了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简洁证法,这里再给出几种不同的证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代数》(必修)下册第12页例7:已知a,b,m∈R_ ,且aa/b 此例课本和参考书上分别用分析法和比较法给出了证明,本文再介绍几种几何证法. 证法 1(构造直角三角形)作 Rt △ABC设, AC=a,AB=b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几何视角下对三角形中的一个共点的性质给出一种简洁证法,并将结论推广至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不等式,其证明方法也有很多种.在此,笔者将巧妙地利用“均分法”,并结合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给出一种简洁证法,并由此将对它作进一步的推广,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令标 《中学数学杂志》2010,(2):65-65,F0004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0年第2期40-41页的“一道数学名题的两种证法”一文(下称文[1]),给出了两种新证法,阅后较有启发.该名题是费马(分割)定理,其不同的证法散见于一些书刊.  相似文献   

13.
研究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法,对高考数学的复习是很有意义的.对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第18题的解法进行研究,第(1)问给出2种解法,第(2)问给出10种证法,不同的角度。复习巩固了不同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1997年中招考试数学试题的第六题是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此题证法灵活多样,思路广阔,不怕不怪,难度适当,不失为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难得的几何佳题.此题从多角度分析,可得到多种征明方法,下面给出几种证法,供读者参考.题目:如图亚,ABC内接于OOAB—ACAD是①0的切线,BD/AC,BD交OO于点E,连结AE,求证:AE’一DE.DB.证法1如图亚,延长DA到几...AD是00的切经,:.LFAC一ZABC:...BD(*C,入***C一*D,..*D一**BC.?四边形**…  相似文献   

15.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早发现并用于生产、观天、测地的第一个定理,是数学中第一个最伟大的定理.由于它的重要性和迷人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冥思苦索给出多达300多种的证明,是证明方法第一多的定理.新的证明还不断地涌现.本文集中介绍互有联系的变化着的证法,重点是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其中证法4、证法6和证法7属于作者.  相似文献   

16.
初等几何命题的射影证法与初等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射影几何中部分概念、命题在初等几何中的解释,探求射影证法向初等证法转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题已知x、y、z均为正实数,求证:x/2x+y+z+y/x+2y+z+z/x+y+2z≤3/4(1996年《中等数学》第2期数学奥林匹克问题初40题)文[1]、[2]分别给出了上述不等式的一种证法.本文再给出几种新证法.  相似文献   

18.
1题目平面内有间距为d的平行直线.证明:任意放入一针l与直线相交的概率为P=2lπd.(2013年清华大学保送生试题4)文[1]中,给出了该题的几何证法.本文思路另辟给出它的解析法证明.  相似文献   

19.
<正>题目(原初中几何教材中的一道几何面积题)求证:梯形面积等于一腰和另一腰中点到这个腰的距离的积。该题从表面看似乎无从下手,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多种证法。下面给出六种证法供参考。该题的符号表达:已知梯形ABCD中,  相似文献   

20.
题目 证明:如果(x+√x^2+1)(y+√y^2+1=1,那么x+y=0.(第31届西班牙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1]给出了该题五种证法,笔经探索发现了又一证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