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电视报行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电视报》期发行量达到300多万份,省级广电报在几十万份至上百万左右,而地市级的广电报,很多也在10万份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对手的挑战,虽然我国的电视业仍保持着良好态势,广电报却风光不再,许多报纸纷纷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2.
何浩 《今传媒》2009,(9):58-59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报业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广播电视报现象.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为主的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这支报业新军虽起步较晚,却势如破竹,被业界称为一匹"黑马".至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广电报270多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  相似文献   

3.
陈珊 《视听纵横》2008,(4):116-11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自问世后一度呈现非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方广播电视厅局均办有广播电视报,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份。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报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影响力的下降成为行业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支报业新军——“广播电视报”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每期总发行4000多万份,占全国所有报纸总发行数的1/8,绝大多数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居于首位。有的省市广播电视报每期发行数达100多万份,一般都不下10万份。在已取得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广播电视报的办报方针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以促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5年,全国仅有46家广播电视报,其中省级广播电视报有二十余家,而城市广播电视报不足二十家,当时的城市电视台也不足五十家。到了1995年,全国计有电视台982家,有线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据《文汇报》)相应地城市广播电视报也发展到200—300家。 城市广播电视报兴起,打破了省电视报的一统天下,一个省多的拥有城市电视报20多家,少的也有10余家。如某省广播电视报,1985年发行量曾突破130万份,而到了1995年,发行量只剩下了20-30万份;从地域上也相应缩小.原来几乎遍及全省各城镇,如今仅限于省城一带。 城市广播电视报迅速兴起,是有宏观经济基础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在经济基础相对贫乏的80年代,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贫乏,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迫切需要这份报纸,因为那时候,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消磨在电视机前的。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电视台与观众间的桥梁和向导,广播电视报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内容倾向浅析陆荣生目前,全国各地创办的广播电视报已多达200多家,发行总量高达五六千万份,创全国报纸发行量之最。广播电视报深受受众厚爱,并不等于说广播电视报已完美无缺了。笔者因工作之便,每周能拜读到上百家广播电视报。浏览各报,分析比较,依笔...  相似文献   

7.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也相继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都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其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广播电视报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的特有媒体、电视传媒的衍生物,曾经在观众和电视的沟通和交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创造了"春天的神话",据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有170家广播电视报,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拥有1.4亿读者.  相似文献   

10.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6,(22):48-49
在人们的回忆中,都市报曾经是最厉害的报种,从1995年开始出现,支撑了报业20年的繁荣;但实际上,还一个报种被很多人淡忘了.曾经,全国有几十家这种报纸的发行量超过百万,全国共有5000万份的发行量,那时候,城市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自费订阅了它,男女老少都读它,它足足繁荣了近十年,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就是广播电视报. 极度繁荣的广播电视报 从媒介特性来看,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报纸,它完全依赖于另一种媒介——广播、电视,以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及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职能.读者定位为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中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白锋 《新闻传播》2009,(8):81-8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媒体处于新兴阶段,广播电视报是人们获得资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壮大起来.广播电视报是一份特殊的行业报.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曾经达到30万份.广受哈尔滨市读者的欢迎.在服务哈市市民声屏导视、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传媒格局的巨大变化.广电报在今天竞争激烈的传媒背景下.却处在一个很艰难的境地。全国约340家广电报.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已为数不多.而且远低于这一底线的报社仍在持续增加;20万份以上的更是只有少数几家;广告创收普遍出现大幅下降;入不敷出的广电报社不在少数。创新和改革已势在必行.不创新就只有坐以待毙。美国著名的节目导视类期刊《TV Guide》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替电视观众对节目预告进行梳理.并且按照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加以归纳.真正起到了电视指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上,《TV Guide》买断了美国所有电视台的节目表,这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谭军波 《今传媒》2007,(9):35-36
广电报即广播电视报,这是中国报业一支独特的力量.省级广电报多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停刊,改革开放后大量复刊.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地级市的电视报纷纷亮相,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广电报270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其中,省级广电报半数超过100万份.广电报一般由各地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刊登电视节目为主打内容,曾经为电视台带来过可观的收益.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普遍遇到危机.如今,全国广电报约有340家,发行10万份以上的为数不多,20万份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分析探讨他们的发展过程,关注他们的无奈痛苦及变革走向绝对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电视报《电视周报》(即《中国电视报)的前身),在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气候下应运而生。随之,各地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广播电视报140多家,实际上已形成中央、省和地区市级“三级办报”的格局。据1990年的统计,其中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就有《中国电视报》、上海《每周广播电视》等lo家。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的期总发行量约4500多万份。仅从这一数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  相似文献   

17.
提高广播电视报的文化品位张小泉进入90年代,作为报业中后来者的广播电视报,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迅猛发展,成为各城市发行量最大的专业报纸。据1994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60余家广播电视报、期发量达到5千万份左右。以山西省为例,近两年来,就有大同等三个...  相似文献   

18.
就发行量而言,广播电视报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现在,不少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就在2万份左右。而那些发行量仍居当地报刊发行量之首的广播电视报,其实早在发行量下滑时,就做了大量“遏止”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北京市城八区的每一户家庭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新改版的《北京广播电视报》。从2005年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每周给北京五环以内的城区家庭赠送一份报纸。此举使得该报的发行量陡然增加到240万份.成为北京地区发行量第一的大报。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的广播电视报曾经一度辉煌过,但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量急速下滑,并陷入一种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报业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之外,报纸定位及发展方向一直未能明确,也是困扰着广播电视报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广播电视报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