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单纯的对“教”的研究转移到重点对“学”的研究,这无疑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呢?一、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所谓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知识准备状态,设身处地想想,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应该怎样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弩力使自已“贴近学生”或“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推导公式时,学生需要用到“转化”的思考方法,而这种方法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已学过。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首先考虑诱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是把三角形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已知图形,从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为此,可复习提问:我们曾用剪拼、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  相似文献   

2.
刘秋生 《湖南教育》2002,(20):37-37
在新旧知识迁移中提问。教学时,教师在知识的联结点上选择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点———新旧知识联结点———新知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问:当梯形上底缩短为零时,这时梯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变成怎样呢?(S=(a+0)h=ah)当梯形上底和下底同样长时,梯形变成什么图形?(S=(a+a)h=2a×h=2ah)这样做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些几何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中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一般都是按教材的编排用补的方法讲解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先是用割补的方法讲解,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去印证理解公式的正确性,效果甚好。 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先取三角形底边中点,从底边的中点引出一条线段至邻边的中点(也与另一邻边平行),得到一小三角形,割下小三角形旋置在上,成为一个底是原三角形底的1/2,高与原三角形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如图1),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九册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S△=ah÷2”,学生对÷2很难透彻地理解,以致在应用中经常遗忘。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制作如下幻灯片:△ABC与△CDA全等,O为AC的中点,△CDA绕点O旋转180°,便与△ABC结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幻灯投影,弄清拼合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使学生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  相似文献   

5.
来信编辑同志: 你们辛苦了! 笔者很爱阅读贵编委会编辑的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从中汲取了不少的知识,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有一问题使我感到困惑,想谈谈个人的见解,并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事情是这样的,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五章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本地有部分教师夸大了梯形面积公式的作用,告诉学生: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使用梯形面积公式“S梯形=(上底+下底)×高÷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许多类似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因果联系,找出一般规律和定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在推导几何公式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归纳推理。如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12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在这个推导过程中运用了归纳推理,即…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深刻性。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如果只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口头说,学生凭想象理解、记住公式,利用公式去求三角形面积,也能实现学生会计算的目的。但如果合理使用教具,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观察,发现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能否变成三角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种答案中选取沿对角线折,然后剪开,再变换角度重叠,就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悟出,…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以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一教师安排了一个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如图1)。图中三角形的底一定,过A点作一平行于BC的直线1,用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三角形的特点,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懂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知识的途径,下面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供教师参考。第一种方案先讲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面积。让学生数出画在方格板上的一个三角形占有多少方格(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即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说明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面积很不方便,也不够准确,应当学会用计算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75~78页。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渗透用"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1)幻灯片演示:一个底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2要求学生口算它的面积。(2)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幻灯片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3)小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式是通过剪拼…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例4时,教师常常结合例题图(如下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提问:“你能想办法算出下面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大多数学生则“直截了当”地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的方法算出结果,教师教得顺理成章,学生学得顺风顺水,并且为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指明了道路。但直接暗示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计算”是否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复习时提问的有效性不强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HL)》一课时,为了解学生已有的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SA AAS SSS)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新课题的学习.这样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铺垫 1.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师:请同学们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想一想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同时用教具演示出推导过程,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引导学生思考:拼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底乘以高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除以2?(学生回答略) 2.复习梯形的认识。师:请同学们指出这几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说出其长度各是多少?(出示梯形教具)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教材中采取的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在上这节课时 ,有位教师没有囿于教材的束缚 ,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没有暗示学生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采取了教材推导的方法 ,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 ,而有部分学生却有这样的推导过程 :A、B两点分别是三角形两边的中点 ,沿AB剪下 ,再如图便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 ,这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平行四…  相似文献   

15.
(一)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本人在进行扇形面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教学时,分步推导扇形面积公式,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灵活运用。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灯片演示),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板书:s=πr~2 第二步,在所在圆中出示一个圆心角为1°的扇形(复合灯片演示),提问这个扇形面积占所在圆的几分之几?板书:s=((πr~2)/(360))。为什么?(因为周角是360°) 第三步,在同圆中(复合灯片演示)先后依次出示圆心角为60°的扇形、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圆心角  相似文献   

16.
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后,一位教师用投影仪打出如下三角形: 师:图中三角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5分米,求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学生计算后回答)三角形面积是:4×2.5÷2=5(平方分米)。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教材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将原来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直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做法,改为利用图形旋转与平移变换后再将两图形进行拼合。这种改变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即变换的思想。教师教学时,应该牢牢地把握住教材的这种变化,让学生真正学习和理解这种几何变换的内涵。教学时不妨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莉  王燕 《河北教育》2000,(1):33-33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成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巧数方格,蕴伏规律。 引入新课后,首先是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出示一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如图: 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方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69~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旋转、平移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在测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能灵活、合理地选择对应的高和底进行计算。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厚纸做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模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指…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三的学生在学完三角形的内切圆后,教师都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出三角形面积S=rp,其中r为该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p为该三角形的半周长.因为这一公式在高中阶段可以推广为:任意锥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