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算经十书是唐初国子监算学馆中规定为课本的十部算经的总称,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它全面反映了自先秦至唐初我国的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湖南书院的数学(算学)教育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湖南新政事业的一部分,是湖南教育事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由浏阳、湘乡而及省城长沙,然后推至岳州、常德、衡州、武冈各地。由于有数学名家执掌,其组织与实施皆有较高的水平,主持其事者称算学山长、算学总教、译算山长、算学监院、算学斋长、算学教习、算学主讲、算学学长、算学分教习等。当时认为"算学原有中法、西法之分",教学中强调"学者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并习兼攻,毋庸歧视"。教学内容除传统算学经典之外,还有三角、几何、代数、曲线、微分、积分等近现代西方数学知识。本文的揭示,完全可以改变书院只教授儒家四书五经的陈旧认识。  相似文献   

3.
唐承隋制,在武德二年设国子学时应该保留了算学,武德六年就有算学博士的明确记载。唐代算学经历一个反复废立的过程,曾一度改隶太史局、秘书局。大概在中宗反正后,算学重归国子监。明算科的设置应该在武德四年与其他诸科一起设置。根据举子选习算经的不同,其考试内容分为两类。考试的方法大致与明经相同。明算出身,仅授从九品下,为唐五代最低释褐官。但因其知识狭窄,缺乏从政所需的文官素质,罕有获重用者。算学出身自然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
华衡芳     
中国在清朝后期,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传统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的数学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华衡芳在国家贫穷落后的情况下,毕生致力于科学与教育事业,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西方数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华衡芳是江苏金匮县(今无锡)人,生于1833年.他幼年时偶得一本残缺不全的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读而好之”,“不数日而通其术”,从此对算学发生浓厚兴趣,并经常收集、研读算学书籍,这为他后来翻译、撰写数学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59年,由华衡芳著文、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作图的…  相似文献   

5.
程大位虽满腹经纶,却不慕功名,终身投入算学。他所编撰的《算法统宗》被国内外公认为影响最大、最久的珠算巨著,极大的促进各国数学的发展,至今对现代数学教育仍能起到指导作用,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可以说,程大位也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中国的古代数学散发着灿烂的光辉,隋唐时期也曾有过“算学博士”制度的辉煌。但是,这一切在近代基本上被抛弃了。到了20世纪,中国的数学教育,完全重起炉灶,全盘照搬国外。数学课程、教材、教法,先学日本,继学欧美,再学苏联,现在则崇尚欧美的后现代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这一名称的由来吗?现在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数学,在我国古代叫算术,后来叫算学,又叫数学,近几十年来才统一叫做数学。算术。许慎《说文解字》对“算”这个字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9.
孙晓天 《人民教育》2012,(12):38-39
面积一直是小学数学的经典内容。传统上,"面积"属"算学",重心在"算",几何意味并不明显。2001年以来的数学新课程,在继续保持"面积"计算特质的同时,突出了它的几何意义,使面积成为学生通过图形认识现实世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题材。这样一来,仅仅知道面积怎么算  相似文献   

10.
洋务时期,迫切需要变革传统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以培养和选拔适应时事的新式人才.为了培养精于洋务的新式人才,算学率先被纳入到新式学堂的课程体系当中;为了选拔胜任洋务的新型人才,算学重新被列入到科举制度的取士科目当中.在推动教育与科举改革的过程中,算学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出于观念、传统、现实等方面的考量,洋务派把算学作为推动教育和科举改革的突破口,期望通过算学优先学习和开设算学科,把近代科学知识纳入到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知识体系中.此举对后续的教育改革、科举改革和文化转型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面积一直是小学数学的经典内容。传统上,"面积"属"算学",重心在"算",几何意味并不明显。2001年以来的数学新课程,在继续保持"面积"计算特质的同时,突出了它的几何意义,使面积成为学生通过图形认识现实世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题材。这样一来,仅仅知道面积怎么算就显得远远不够了。注意从生活里使学生发展需要工具的动机,通过学生自己的再发现,归纳地构建面积的算法,正  相似文献   

12.
中算史上,除《九章算术》外,还有许多名著。经过历代数学家的传抄和注释,至唐朝李淳风等人注释审定的十部数学教材为:《周髀算经》、《海岛算经》、《九章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辍术》、《辑古算经》和《夏候阳算经》。《数术记遗》和《三等数》是课外读物,系参考书之类,后来因《缀术》失传,以《数术记遗》替补,号称《算经十书》。《算经十书》自唐代始,是国子监规定的必修教材。“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邱建》、《夏候阳》各一岁,《缀术》四岁,《辑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等皆兼习之”。除规定学时外,还规  相似文献   

13.
“算术、算学、数学”的来历“算术”一词源于希腊,原意是“计算的艺术”。我国古代,算术指的是数学的全体。正式使用“算术’这一名词是《九章算术》一书,其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到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算学”这一专门机构。我国小学...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中国的古代数学散发着灿烂的光辉,隋唐时期也曾有过"算学博士"制度的辉煌.但是,这一切在近代基本上被抛弃了.到了20世纪,中国的数学教育,完全重起炉灶,全盘照搬国外.  相似文献   

15.
明朝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遵奉“武治祸乱,至太平”原则的基础上,设国子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为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为其统治阶级, 在国子监中,设监规制度,对师生的品德、言行、纪律、学习等各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从而规范了古代封建教育管理体制。但到明宣统以后,由于考核体制宽松、俸禄降低、赋税繁重,致使教育质量迅速下降,国子监的教师与监生流失严重,监规制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国子”是周之旧名,秦以吏为师,汉兴太学,晋设国子学,隋唐改为国子监,宋元国学仍为国子学,明代改称国子监。作为明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随明朝建立而初创,发挥了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它在明代教育、科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明太祖时期倍受重视,规制较为完整,遂拟就应天府国子监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细节方面问题入手,探讨太学生在国子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源于京师同文馆,它由一个翻译学校变为一个实用科学的学校,经历了顽固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论战。同文馆最早传授实用科学课程的是其中的算学馆,算学馆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科技教育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此后,同文馆不断输入新课程,制定了“八年课程表”,并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同文馆科技课程的输入和设置,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文馆的科技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段建民 《教师博览》2002,(12):52-52
祭酒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举杯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司业隋后至清末,国子监设有司业官,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佐祭酒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为正五、六品。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在中国从传统数学向现代数学的大转变时期,中国数坛出现一位传奇人物——周达。他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先驱,创办了第一个数学团体——知新算社,第一个去日本专门考查数学,创建我国唯一的一个私家算学图书室,参与创立中国数学会。同时他又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的“邮票大王”;还是一个不善经营的资本家。他在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上,扮演了一个极重要的角色,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0.
回顾四大战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数学教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观点。曾经采取“四大战术”都未完全达到目的。我国以《算学》作为小学课程始于公元一九○二年。晚清,提出算学教学目的要“兼使精细其心思”。民初,提出算术教学目的要“兼使思虑精确”。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处于“兼使”的地位,目的不明确。四十年代初,旧教育部提出算术教学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