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林匹克数学研究与数学奥林匹克教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数学奥林匹克教育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活动,随着这种活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特殊的数学学科--奥林匹克数学。奥林匹克数学是基础性的综合数学,是发展性的教育数学,是创造性的问题数学,是富挑战性的活数学。认识奥林匹克数学的体系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问题特点;妥当确立数学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定位,把握其教学要求,科学实施其教学方略,可促使我国数学奥林匹克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学教学竞赛活动起始于1986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已经被广泛地每年在全国各省市教育所属部门的中学举行;被参加的学生由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由全国初中、高中数学联赛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受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影响,其它学科也相继举办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奥林匹克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学科竞赛的意义,它已经在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考试、评估机制.通过举办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力提高与发展;更加能尽早、及时地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发展异常的迅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品质、思维品质的作用、与中学课程改革的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的考试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奥林匹克数学题目的特征及中国传统的考试文化共同影响着中国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奥林匹克教育与一般中学数学教育侧重点的差异和开展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数学奥林匹克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奥林匹克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奥林匹克数学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功能,指出科学合理地举办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对于传播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和选拔优秀人才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是锤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基础教学板块.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技能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使其形成会学、自学的优秀素养,掌握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数学教育活动为对象,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与高师数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对高师数学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学教学竞赛活动起始于1986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已经被广泛地每年在全国各省市教育所属部门的中学举行;被参加的学生由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由全国初中、高中数学联赛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受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影响,其它学科也相继举办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奥林匹克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学科竞赛的意义,它已经在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考试、评估机制.通过举办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力提高与发展;更加能尽早、及时地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等数学》2010,(3):F0004-F0004
为促进我国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和竞赛活动成绩,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与《中等数学》编辑部联合举办“2010年数学奥林匹克等级教练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由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并邀请有关竞赛专家授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更详细的活动方案敬请留意2010年第4、5、6期杂志。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动背景 1.教育目的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奥林匹克的丰富人文内涵,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意义重大。本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紧扣“人文奥运”的时代主题,发挥奥林匹克全方位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等数学》2005,(8):26-26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上海大学数学系拟于2005年10月在上海主办全国第二届奥林匹克数学研讨会。会议除将邀请国外知名的专家到会作大会报告外,还将请中学第一线的名教练员作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会议从现在开始接受报名,并开始征集论,尤其欢迎下列方向的论:1.奥林匹克数学与中学常规数学教学的关系;2.全国联赛专题研究;3.数学解题策略;4.数学竞赛命题策略;5.数学奥林匹克代数问题;6.数学奥林匹克几何问题;7.数学奥林匹克组合问题;8.数学奥林匹克数论问题;9.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成为衡量教育活动质量的有效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将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作为教育价值的外在体现,知识只有在得以运用时方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也成为初中数学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其对初中数学知识应用性能的提高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运用建模思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为题,对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蔡琳  郑焕 《数学教学》2008,(3):46-48,F0004
数学奥林匹克自发展以来,不但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促进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与传播,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朱华伟教授在文献[1]中论及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时说到:“奥林匹克数学有利于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苏淳 《中等数学》2005,(2):34-38
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原称列宁格勒数学奥林匹克,起始于1933年,1992年起改称现名.它是第一个把数学竞赛称为数学奥林匹克的竞赛活动,也是颇具特色的竞赛活动,在俄罗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俄罗斯代表队中,通常都有来自圣彼得堡的队员,并且,他们往往是代表队中的主力队员.俄罗斯的学制为十一年,其中六至八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按年级进行,其中第一轮和第二轮竞赛在中学的所有六个年级进行,而对高中生则还有一轮选拔赛,其目的是选拔参加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选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不定期地向读介绍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自1992年以来的六至八年级的试题及解答。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课改的稳步推进,活动化教学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教师应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有效的活动,唤醒学生求知欲望,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文章就活动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积极探索,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持久、深入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业评价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优劣的综合评价技术.它在教学效率评估和学习目标检测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人说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在世界水平是领先的.我们在每年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总会满载而归.也有人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代数不等式问题,认为:它已成为发展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人的数学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质是融数学机智、数学精神、数学文化、数学气质、数学修养于一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维问题是教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原苏联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当前,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表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正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启迪数学思维、开拓数学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育逐渐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另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校校通”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城域教育网的建设加强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为开展小学课外网络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中小学网站利用网络开展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开发了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奥数网上课程,但其教学形式大多是“名师同步课堂录像+试题库”或以文本形式呈现的“例题讲解+试题库”,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究其原因,是对网络课程中各个教学要素缺乏系统设计。本文以《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谜》网络课程的设计为例,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