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一个部队报道员聊天.他说有个报社记者一次到他们部队采访.一条原本只计划在其他版面刊发的消息。最终却成为头版头条。这次“意外”不仅让他惊喜.也令他总结出不少关于新闻选材和报道时机把握方面的经验。他说,自己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每次遇到类似的“意外”.都能从中学到东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新闻报道工作“满园春色”.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7年夺得“前进杯”。他们用1500多篇新闻稿件,诠释了部队新闻写作的一片繁荣景象。该旅官兵说:“这是旅党委关心、支持报道工作取得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赵秀涛 《军事记者》2005,(11):51-51
俗语讲:“勤能补拙”。其意不外乎是说,干工作或某件事时要想出成效,只有“勤”字当头,才能补上“拙”。那么只抓住一个“勤”字。工作就一定能有起色吗?未必!笔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勤”的问题。用得不好,也会“勤”而无功、劳而无获。据报道:英国有一人通读诗书二万卷,却一篇章不会做,一首诗歌不会写。我们有许多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每天忙着搞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忙写稿,一年四季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但搞了几年却不见长进.原因何在?“勤”咋就没能补上“拙”呢?看来,“勤”不到点子上.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日照市东港区人武部的报道工作,近年来,每年都在军内外报刊上稿200多篇.年年都是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大家说,这应归功于党委的“全力支持”和“特事特办”。  相似文献   

5.
“群众说”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事件发生后,将几个比较一致的“群众说”罗列于一新闻之中,就可以起到暗示“民心所向”的作用:或群众对此持赞成态度,或群众对此持反对态度,或群众对此持不褒不贬态度,等等。因此,一个忠于新闻事实的新闻工作者,在使用“群众说”的时候,应当是很谨慎的。也许正出于“群众说”在新闻报道中有如此之功用吧,笔者读罢今年四五月间有关北京学潮的报道不免产生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6.
要坚决抵制这种主张不论主张新闻报道可以“合理想象”的同志说得多么婉转,不论有的人怎样转弯抹角地为这种论调粉饰,说到底,所谓“合理想象”也者,其基本论点就在于。新闻报道(特别是通讯、特写)是不可能完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事实(或称细节),是不可能依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采访和调查研究来获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往年稿子写得不少,见报的却不多?”年初,兰空某训练基地政治处宣传股在对往年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回头看”过程中,针对性提出了“不过‘三关’不投稿”的要求,确保了较高的中稿率。一是严把质量关,稿件寄出前必须经过宣传股长、政治处主任和政委审核把关,确保稿件的高质量和真实性;二是严把时效关,  相似文献   

8.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9.
初搞新闻报道,总闷在报道组读报纸、看材料,依葫芦画瓢,虽挤“牙膏”似地写出一大摞稿子.却无一篇见报。后经新闻干事“点拨”:搞新闻,无捷径,唯有勤“跑”,方能捞到鲜活的“干货”。我视报道干事的话为引路灯。将“跑”刻进心中,并用”腿勤手不懒”的写作态度,激励自己,锤炼“跑”功。上“跑”司政后技,下“跑”营连班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追寻官兵训练、生活、学习第一线,哪儿有新闻我便往哪J[‘“跑”。“跑”的多了,跟连队干部战士自然就熟了,渐渐地,他们也主动向我提供新闻线索。1996年冬季的一天,屋外…  相似文献   

10.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曾形象地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还有人说“标题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精彩新闻”这话一点也不假。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两三行字.三五句话,晒晒心情,诉诉苦恼。时下,这样在网上发微博已不算什么“潮”事儿了。可这条新闻报道的某装甲团坦克三连.在野外驻训条件下因陋就简.采用“微博”写在公示板的方式,听兵声。解兵难,让战士们在紧张忙碌的训练和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得到丝丝安慰与温暖.可谓“微博在墙.感知在心”,做法有创意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戴谦  谢迎 《军事记者》2012,(6):67-67
“他是军事干部.却对新闻工作倾注了极大热情。亲自策划.亲自调查,亲自写稿.是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说起广东省揭阳军分区司令员贾拾生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事迹,他的搭档、军分区政委张耀斌这样评价。在贾司令员的带动下.揭阳军分区群众性新闻报道开展得有声有色。近3年来,该军分区新闻报道实现了由后进单位到地区、省军区先进行列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13.
钱穆曾说:“学问之事,贵能孤往。”钱锺书先生则称学问为“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两位钱先生不知道,当下一些做学问者却信奉“有没有新发现先放一边,以偏概全才能快速出位”。新闻报道是一种认知框架的呈现,学术研究其实也类似:预设了一个立场后,就会选择性地寻找数据、文献资料,观点立不立得住不管,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5.
目不暇接的“风景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报纸上的“风景线”突然风光起来:马路上竖起一个广告牌,新闻报道说城市中又有一条“风景线”;交警站在指挥台上规范服务,新闻报道说交警为大街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一座过街天桥修起来了,新闻报道说空中架起一道“风景线”;最近看稿,竟写医院急诊室里医护人员忙碌接待病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部注重加强新闻报道工作,紧紧扭住新闻报道工作这个重要工作环节,坚持走“抓新闻促工作,抓工作出新闻”的良性互动的工作路子,始终围绕部队以飞行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展开宣传报道工作,推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新闻报道工作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围绕5个“结合”抓报道,是该部报道工作取得不凡成绩的奥秘。结合中心工作搞报道。作为担负培训新飞行员改装训练和为航空兵一线作战部队培养、输送合格“战斗员”的训练部队,飞行训练是我部的中心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生长的重要关节点。为此,我部确立“中心工作特别报道”的宣传思想,始终围绕…  相似文献   

17.
溢者,水满外流也。溢美者,夸奖过分也。这里所说的“溢美症”,不是医学范畴的概念,而是借喻新闻报道失实的一种现象。此症如今仍属常见、多发,“症状”人人可见。现就笔者所感,暂举数端备考。其一,数字凭概算,就高不就低。新闻中的数字是极“硬”的,但在某些人的笔下,却成了“橡皮泥”。一项活动,明明只有几十人参加,偏要写成“近百人”,要是几百人,报道定然是“近千”。海上明明只有四五级风,偏说成船只“冒着七八级大风浪前进”。某种意见明明是部分人的看法,偏要说“大家一致认为”,一人说,也写“群众说”。在新闻数字上打“马虎眼”,为的是“加重分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某企业经济效益好,半年度时,一位记者说这是落实生产责任制的结果;到“七一”,一位记者说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省报一位记者来,又说是该厂重视科技兴厂的结果。对此,该企业职工一笑置之。这些说法不一的报道,如果单独看其中的一篇,很难发现有什么不真实,但“真事”缘何成假话? 主要是在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出了毛病: 一是没有处理好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的关系。从主观愿望出发,片面强调倾向性,甚至带着某种主观需要,去确定报道的主题。比如,有个记者春节回家过年,看到父老乡亲大年初一颐不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可预知、发生突然、瞬间即逝的特点,常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此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工作,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技法,灵活处置在“突发事件”采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成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