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经济在1956——1973年得到高速增长,但是从1973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就趋于迟缓乃至增长停滞。本从日本的浓厚规制色彩的经济体制、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日本企业的特殊治理模式和日本日渐滞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来分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来看正在经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得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说明了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通过指出日本和小企业支援政策的目的和主要措施,阐明了中小企业支援政策对日本中小企业的保护、支持和促进等作用。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和中小企业支援体系,就不可能有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有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文化与日本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文化与日本的教育李守福日本的民族文化是在日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和在为这种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游牧经济、农牧混合经济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4.
略论二战中日本战争经济崩溃的原因向冬梅,徐德荣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为战争物质基础的战争经济的瓦解。本文拟就日本战争经济崩溃的原因做一粗浅的分析。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脆弱性现代战争是"经济型"战争.经济...  相似文献   

5.
日本企业教育培训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为战后日本经济重建和后来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企业教育培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体系。研究日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特点,对我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尽快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日本大规模地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集中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为此企业把职工教育培训放在了与技术引进同样的位置,并把人才培养放在…  相似文献   

6.
李华 《中学文科》2007,(4):48-4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欧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和史实,以及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建立及原因。日本经济发展后政治上的新动向。通过分析评价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用经济常识观察和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仅唐王朝的中央政权与日本进行友好往来,而且隶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也与日本保持友好的通聘关系。渤海聘日的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进行贸易。双方的经济交流分三个层次进行。其次是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诗文、佛学、音乐舞蹈、乃至体育项目不断传入日本。日本方面除了要实现经济、文化交流外,也有自己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各自的需要,渤海与日本保持了200余年的通聘关系,从而大大促进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并写下中日友好史上光辉的一章。  相似文献   

8.
日本高中职业技术教育DE演进谭移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的教育发展史上和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点,各类高中都进行职业教育,包括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它随日本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岳麓书社出版的《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本课通过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经济的高速发展等教学案例,认识战争的危害,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辨证的思维方法,阐述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而作为取胜手段的教育改革,成为举世瞩目课题。日本作为“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有人认为日本的教育模式是效仿的榜样,并主张“日本化”,从日本教育改革的正、反两方面、以及成功与失败的深层结构中去剖析,告诉世人日本教育的“真相”与基本构造,揭开日本经济成功之谜。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是在美国的一手扶植下成长起来的经济大国,美国本想利用同日本的经济关系,以便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并把日本变成强大而可靠的同盟,但是,美国最终把日本培养成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对手。从1945年到2000年美日经济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同时,由于美国和日本是影响亚洲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的两个主要国家,美日经济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色彩浓厚的经济外交,以谋求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日本所持的外交理念和国际社会现实的差异,导致其经济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塑造大打折扣。文章试图通过对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疏理,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本美化侵略的教科书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战后日本极右翼势力曾遭重创,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需要,对其加以扶植。70-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皇国史观、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极右思潮抬头。90年代,日本政党体制发生重大变动,保守势力一度受挫,不久重又上台。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党政治的重大转变。日本社会民主政治的影响力减弱,军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抬头,极右翼势力更加猖狂。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实侧北冰冻三尽,非一日之深。这一现象的出现溯因于日本根深蒂固的皇国史观、难以泯来的军国主义野心、时时涌动的偏狭的民族短主义情绪以及日本政党政治历货化加剧、日本经济与社会改革陷入困境等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均不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掉以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成功与其教育密不可分。这里对日本各大学的学术研究环境作些分析评述,或许能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一、国家的背景与资源日本是依靠团体合作制度取胜的国家,单个的日本人不一定比犹太人、中国人或美国人优秀,但日本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三方面研究、发展及生产上的紧密配合,可说是任何国家都难以相比的。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策略的目标是促进几项特定工业的成长,并协助这些工业建立全球性竞争力量,以使第一项特定的工业在科技上都比以前进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价值的目的。日本最先是纺…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作为一种就业制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独具特色的,它被认为是战后日本获得经济成功的“三件神器”之一。文章将通过分析日本人强调的集体主义、经济的双重结构以及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日本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要在短期内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终身雇佣制为日本的企业,进而为日本社会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日元升值的由来及其影响(续)陈建日元升值对美日经济关系的影响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美日经济关系始终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国际支柱之一。日本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日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反过来,美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变动的影响。如前所述,...  相似文献   

17.
造成日本经济危机持久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本文从日本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日本政府财政决策失误的必然恶果两大方面作了分析论证。认为日本政府未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泡沫经济”的崩溃又阻断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日本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又趋干保守,财政景气对策严重滞后,加之金融调节监管不利等诸多因素导致日本经济危机长达15年之久。至于2005年日本实现经济复苏的障碍,文章认为:日本金融改革和金融秩序重建任务艰巨;巨额财政负担沉重又制约了经济复苏;日本现行经济结构问题早已病入膏肓等是日本经济实现复苏的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第二大战中失败,除了其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遭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坚决抗击外,还有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和严重不足、工业实力较弱、战时经济管理体制落后等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了山东大部城镇和交通干线大片地区,并将其纳入华北占领区的统治范围。期间,日本军政当局在“以战养战”总经济战略指导下,为建立殖民地经济体系,攫取重要国防资源(如煤炭、矿石、棉花、原盐等),实施国家资本的绝对统制,构建“日满支”经济共同体,制订了大量的“产业开发”计划,使其所实行的军事殖民统治下的经济掠夺活动呈现出极强的统一性和计划性。剖析日本关于山东及华北的“产业开发”计划及内容,有助于了解日本经济侵略活动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多层次全员培训的日本现代企业教育史全富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中,综合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战后1946年工业总产值仅占战前的26.4%,之后,平均每年递增10%,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一越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经济大国、工业大国、金融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