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个老师讲《陶罐和铁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文中有一句话,是铁罐对陶罐说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学生读的时候,强调一个"敢"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老师读的时候,强调一个"碰"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话,焉能有两个不同的关键词?铁罐到底考验陶罐的胆量勇气,还是考验陶罐的行动能力?该怎样定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呢?在这种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读:  相似文献   

2.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情说道。  相似文献   

3.
陶罐和铁罐     
《辅导员》2011,(35):5-6
故事: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相似文献   

4.
片断实录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大家把书上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学生一边划一边读,教师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外形,如图所示。)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读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语气运用得好,读出了铁罐的傲慢,但我觉得他的表情还不够,应该像黑板上的铁罐那样高昂着头,眼睛里还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师:你读读看。(该生有表情地朗读。)师:读得好。现在老师请全体同学用傲慢的语气、带着轻蔑的神气读铁罐第二次说的话。(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师:为了…  相似文献   

5.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终于有一天,陶罐忍不住争辩道:“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不等陶罐说完,铁罐咆哮道:“你敢跟我比,你算什么东西!走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出示明清时代的人形彩纹陶罐图片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陶罐、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生1: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铁罐对待陶罐很傲慢,不尊重陶罐;而陶罐很善良,很谦虚。生2:陶罐很善良,想和铁罐做好朋友。而铁罐不尊重陶罐,常常奚落它。师:是的。(相机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生3:“奚落”是什么意思?生4:我知道。“奚落”的意思是讽刺别人,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8.
陶罐与铁罐     
一天,考古队挖出的那只陶罐被人们送进了博物馆,放在了一个镀金的架子上,旁边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他们俩都被放在了同一个玻璃柜里,供游人参观。陶罐在被送往博物馆的路上睡着了。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待在一个很陌生的地方。他抬起脑袋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旁边有一个满身是斑点的家伙,也在睡觉。他把那个家伙轻轻地推了一下叫醒了过来,并很有礼貌地说:“嗨,你好!我是陶罐,请问你尊姓大名?”那个黑罐子开口说:“你好!我是铁罐,见到你很高兴。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陶罐爽快地答应了铁罐。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俩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10,(3):32-34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1.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学生自由读课文时,很快便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教师帮助理解词语后,学生再读句子,体会铁罐骄傲的形象。这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画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对照两幅画,学生说说人物的心理。一个学生说:“铁罐说话非常傲慢,最后还蛮不讲理,大发脾气,所以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另一个学生说:“陶罐非常谦虚,在铁罐奚落自己时并不软弱,它跟铁罐讲道理,见劝说无用,最后不再理睬铁罐。因此…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行吗?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  相似文献   

13.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14.
一、设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房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15.
《罐和铁罐》是一篇阅读课文。这则寓言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内涵深刻。教学中可以读为主,将“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领悟哲理,懂得“以自己的强点去比别人的弱点是不应该的,别人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 一、初读,感知内容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陶罐与铁罐的灯片,设疑激趣:许多年以前,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在它们之间,发  相似文献   

16.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它认为陶罐非常脆弱,而自己很坚硬,所以常常奚落陶罐。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个世纪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人们从泥土里发掘出完好无损的陶罐时,骄傲的铁罐却早已腐蚀得不见踪迹……  相似文献   

17.
<正>《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国王的橱柜里有两只罐子,铁罐非常傲慢,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谦虚有礼,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一、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章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在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中,  相似文献   

18.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悟理是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注  相似文献   

19.
【片段】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我们已经朗读了。下面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就是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师:你说得很好,那么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生:铁罐挑衅、轻蔑地辱骂陶罐,最后甚至于恼怒、诅咒陶罐。生:面对铁罐这样的无礼,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世界上发生了变化,陶罐和铁罐都被盖在尘土里了。生: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到这里挖掘出了陶罐,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师: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