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南海500 m水深的油田,提出了一套基于张力腿平台(TLP)的油田开发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对平台的波浪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由于TLP的波浪响应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又对其进行了波浪水池模型试验以更全面地评估平台的总体性能。模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数值分析的方法,同时修正数值预报的平台运动和各部分的力学响应。环境条件恶劣加之相对较浅的水深对中国南海的浮式平台设计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提出的模型试验方法和数值修正方法可以为类似项目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上风能发电如今占能源供给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其未来向深海的发展趋势,固定式风机将被浮式风机平台逐步取代。基于浮式风机平台的诸多优点,浮式风机平台的研究将对我国的海上风机平台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而浮式风机平台的设计将进一步有助于研究浮式风机平台的性能。文章基于目前海上风机平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从浪流和风力作用角度出发,运用力学原理,设计浮式海上风机平台,并对风机平台关键部分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表明浮式海上风机平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似原理及机械工程与结构设计方法开发并制造了完全满足几何相似与傅如德(Froude)相似的1∶50 NREL 5 MW风机试验缩尺模型。模型风机可用于衡量不同风速下风机转速、转矩、推力,以及叶片局部受载情况;同时实现了可精确模拟风机塔影效应的"风机-塔架"一体式模型设计,解决了线束干扰等问题。该缩尺模型风机为准确评估浮式风力发电机性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08-113
采用相似理论和标幺方程一致性,建立风力机比例模型,明确了模拟系统与实际系统的对应关系。设计了由变频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构成的风力机与发电机的物理结构,实现了一套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基于LabVIEW,在上位机实现风力机模型与电机控制策略,并建立了整体监控界面。该平台能模拟不同风速、不同桨距角以及不同输出功率等条件下的风力机特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平台构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满足了风电技术教学与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因自身不精确的系统模型和外界扰动等因素导致的车体不稳定甚至倾倒的问题,模拟自行车结构,设计了一种前后两轮的自平衡电单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对MPU6050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分析验证.在建立电单车物理模型后,选择位置式PID算法控制舵机,实现了电单车姿态的快速调整,最终使系统能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中各个子模块的仿真建模方法,叙述了Matlab/Simulink平台下仿真平台的开发思路和系统功能。结合在小型脱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风力机模拟、发电机系统建模和传动链建模的具体方法。应用表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能够实现风力发电系统中子模块的建模仿真及系统集成仿真,系统易于扩展,可裁剪性高,该系统控制平台可灵活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缩短控制系统的开发周期,为风力发电系统投入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与工业环境高度一致的Smith预估控制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由空气混合过程、智能通道、PLC控制系统与模型计算机组成,空气混合过程和智能通道一起构成了可配置时滞的被控对象子平台,模型计算机可以完成Smith预估所需要的模型辨识实验,在两套主流PLC系统上可以进行Smith预估控制及常规控制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所研发的平台在过程控制实验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Unity3D游戏引擎为开发平台、Kinect为人体识别交互设备,对开发流程、动画制作、API数据连接、手势识别、光线追踪法碰撞检测、物理模型交互操作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利用Ray射线进行物理识别,选择和UI图标点击,设计了具有培训模式、练习模式、拓展模式三种模式交互沉浸式机械手表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点、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该文开发了一种海洋钻井隔水管悬挂动力学控制实验平台。平台使用六自由度平台模拟海洋浮式钻井平台的运动,并基于集中质量法和动力学相似原理,设计了隔水管缩尺模型。实验平台的悬挂系统可实现上冲程控制、下冲程控制和非控制锁死3种动作,测控系统使用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CGS)组态软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PID控制算法开发。通过使用该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增加对海洋钻井隔水管悬挂动力学控制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可加深对隔水管悬挂动力学控制理论、技术和装置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河工模型试验测量参数多、仪器多,数据交互难度大,为此,建立了数据库的通信协议智能化识别方法。将功能码和数据码分别存储至对应数据表,数据采集时打开相应功能码表调用命令,发送给对应仪器;同时,接收仪器返回数据,再打开数据码表进行数据解析,从而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仪器的数据交互。以赣江南昌段河工模型为例,运用智能识别方法采集流速、水位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化识别方法可准确完成不同仪器数据采集,简化了数据交互程序,提升了上位机应用系统通用性和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