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美文学的三支伏流之一,希腊罗马神话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将从希腊罗马神话的产生及其文学特点出发,阐述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可以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美文学专业的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该语料库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德国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一向关注德国二战前后的历史题材.他脍炙人口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和<狗年月>以及近年来问世的<说来话长>(一译<辽阔的原野>)和<我的世纪>等无一例外地与历史清算和文化反思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拉斯的最新作品<蟹行>是德国战后文学的继续.惟一不同的是,格拉斯新作的视角有所转换:小说中描写的战争的直接牺牲者正是德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5.
希腊罗马神话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也是西方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渊源,尤其对当代英美文学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英文作品,英语诗歌等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体味到希腊罗马神话所固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文化界,<男人与男孩>的作者托尼·帕森斯近年来非常活跃.他除了小说创作以外,还经常为<每日电讯>、<卫报>、<观察家>、<面孔>等著名报刊撰稿.帕森斯十分熟悉市民的生活,常常从社会和文化守望者的角度来讨论热点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被誉为“具有小报敏锐头脑的大报手笔“.<男人与男孩>出版以后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问世两个月内销售20余万册,随后在25个国家中创下了发行100多万册的佳绩.在英国图书奖评选中,这部小说获得“年度最佳图书“称号,著名的<文学指南>也将其推荐为2001年度春季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7.
书是甜的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8.
刘淑玲 《红领巾》2004,(3):126-130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王任 《时代教育》2005,(2):30-31
沈从文(1902-1988)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文物研究专家和工艺美术学者.他后半生由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曾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出版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明锦>、<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等著作.2002年沈从文百年诞辰之际,<沈从文全集>[1]出版,第28卷至32卷为“物质文化史“卷,收录他在历史文物、工艺美术诸领域的研究著述.本文试图对沈从文所长期从事的物质文化研究工作进行大致的回顾梳理和初步的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诗经>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神话所创造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及其所蕴含的传奇、浪漫、创意色彩为英美文学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英美文学也成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承和发扬的土壤,让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生命力在世间永存。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洲中世纪文学“断裂”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之间 ,是否存在着文学断裂现象 ?欧洲古代文化的继承性是否被割断 ?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上述问题 ,认为中世纪文化是古代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综合 ;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综合 ,从而对“断裂”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lt;动物狂欢节&gt;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lt;理发师&gt;.……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三年级便以&lt;献给温柔左翼的嬉游曲&gt;获芥川奖提名的著名作家岛田雅彦在&lt;新潮&gt;杂志2002年5月号上发表了一篇&lt;未刊之辞--〈美丽的灵魂〉将长眠&gt;的文章,解释他的新作为何没能如期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5.
明代晚期,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诗经>经学研究,突然出现危机,而<诗经>之文学研究随之兴起,并出现高潮.这是<诗经>学史上的一次巨变.本文旨在探讨这次巨变出现的历史过程,探寻<诗经>文学研究的轨迹.并对朱熹、谢枋得、徐常吉等人在其中的贡献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职德育课程包括&lt;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gt;、&lt;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gt;、&lt;法律基础知识&gt;和&lt;哲学基础知识&gt;四个学科,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中职德育课程包括&lt;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gt;、&lt;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gt;、&lt;法律基础知识&gt;和&lt;哲学基础知识&gt;四个学科,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到1945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部分.这种分割,对本时期的文化、文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三个文学区域中文学流派、作家群体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间有一个迁徙、转移、分化和重组的过程.重庆、延安和昆明这三座城市代表着三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坛面貌,反映了40年代前半期中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40年代,虽然战争使交通和媒体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艺协会和杂志的活动、发行仍然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1946年"五@四"文艺节的次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该报编辑萧乾写的"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文艺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40年代后半期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所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大茫然".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在世界的东方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降生了一位伟人.他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学家的创始人老子.据&lt;史记&#183;老庄申韩列传&gt;及&lt;史记&#183;孔子世家&gt;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史官“守藏室史“掌管图书.孔子曾向他问“礼“.后因王朝政乱,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的要求,写下&lt;道德经&gt;即&lt;老子&gt;五千余言,此后便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20.
&lt;大英百科全书&gt;、&lt;哥伦比亚百科全书&gt;等都是知识的象征.   最近,&lt;维基百科全书&gt;的编写工作,正在互联网上悄然展开.这套网络版的百科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百科全书的作者.目前,中文版&lt;维基百科全书&gt;的条码已经突破了22 000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