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正深入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公道正派 ,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纪律 ,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素质的永恒主题。组工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真正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组工干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公道正派形象 ,是新形势下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做好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需要 ,本文就组工干部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组工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组工干部职业道德 ,树立公道正派新形象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干部的政治品质,坚持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坚持原则,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也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4.
坚持公道正派是党对组工干部特有的严格要求,深刻认识公道正派内涵,增强坚持公道正派自觉性,践行公道正派,永葆先进性,才能始终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永葆先进性本色。  相似文献   

5.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组工干部的人格向度在“让党放心,让干部群众满意”主题实践活动中集中表现为五个方面:敏锐忠诚、公道正派、开放创新、清正廉洁、甘为人梯。  相似文献   

6.
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廉洁清正;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碰硬;必须执行制度,严于律己,做好表率;必须深入群众,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7.
8月18日,省教育厅召开厅机关与直属单位组织人事干部座谈会,动员和部署厅机关与直属单位在组织人事干部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这一活动从8月开始,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深入学习,武装思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组工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基本要求。组工干部的工作特点,要求他们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在具体实践中,组工干部要严格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纪委、中组部要求在地方党委换届中,一定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这对组工干部来说,在考察、考核、推荐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有公道正派的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组工人事部门和组工人事干部办事公道、用人公道正派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组织部门是各级党委管理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实施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时期。组工干部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适应角色的平和心态;淡泊名利的乐观思想;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用工制度对组织公平、组织承诺的影响,对浙江省10所职业院校的教职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用工制度、组织公平、组织承诺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用工制度显著影响教职工组织公平、组织承诺;用工制度以组织公平为中介对组织承诺产生影响。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组织公平以提高组织承诺,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最前沿的管理理论,是成功企业共有的特征,是市场竞争的最终决定力。真正有生命力的保持企业活力的组织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人们也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然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创建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克服的智障因素。消除组织学习的智障,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它贯穿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组织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组织中”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科学主义管理理论盛行的现代,组织自身的存在被遮蔽了,需要通过显现方式亦即现象学方式来解蔽组织的存在。组织虽然被认为是实现集体目标的手段(工具),但这一工具必须被置于人(此在)与实践的整体关系中,在人的实践目的中组织才能真正呈现它的意义。“组织”作为名词是把组织作为一个静态的“对象”来认识,这是组织理论科学之维;“组织”作为动词可以解释为“在组织中”或“使之协作”,这是组织理论的人文之维。从现象学来分析,组织只能在行动中被体验并在反思中被给与,组织的本质就是作为集体的人的实践。组织作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其行为应当体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考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机会、地位、利益、权力、名誉等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考试公正因而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要实现考试公正,关键是实现考试管理公正。在探讨考试管理公正的重要性、考试管理公正的基本原则、如何实现管理公正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看法,旨在引起各界对考试管理公正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组织公平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太原市10家公司的255名员工作为被试,初步探讨了山西省企业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企业员工的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都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员工也存在差异;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分配公平和人际公平对工作满意度的两个方面都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程序公平对外在满意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对内在满意度的预测力较低。  相似文献   

16.
高校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以文化内容传承增强德育实践的感召力,以文化内涵凝聚拓展德育实践的新媒体平台,以文化形式创新提升德育实践的针对性,以文化氛围创设提升德育实践的实效性,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道德修养、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组织腐败问题,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团队卸责和分权悖论是组织腐败形成的内生因素,而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的缺陷、委托一代理理论揭示的监督机制失灵和社会转型期规则变迁的特殊性则为组织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外部社会条件。克服组织腐败必须从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上着手。  相似文献   

18.
高校组织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同样也是组织工作之魂。马克思主义是高校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是检验组织工作干部先进性、纯洁性的标准;高校组织工作者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In view of the benefit of improving employees’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ccording to previous literatur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job burnout have been considered two major influencing variables of affective commitment; however,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can be fou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burnout,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simultaneously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China. Thu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bove relationship in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were 435 teachers from f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A serie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mos 19.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zational justice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ffective commitment. Specifically, interactional justice predicted affective commitment the most strongly, whereas distributive justice, unexpectedly,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ffective commitment. Furthermore, both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ere important partial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al justice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