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断裂是材料失效的重要方式之一。90年代,以宏细微观相结合研究损伤断裂机理成为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原国家科委共同资助的“八五”重大项目“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与宏微观力学理论”,由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8个单位承担,黄克智、肖纪美两位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经4年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任务。1997年12月,本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该重大项目在以下6个方面提高了对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丰富了宏微观力学理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汽车发动机活塞在生产中出现的“白点”现象,在分析产生白点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措施,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5):92-92,F0003
罗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油气地质勘探知名学者,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在盆地构造研究与断裂控油气”作毋岔析、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等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4.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已落下帷幕。令人瞩目的材料领域的两项成果“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高性能碳和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自国家技术发明奖设立以来一等奖连续6年空缺的局面。此外,在这次奖励大会上,材料领域捷报频传,“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等十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具有抗菌、交换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等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5,(2):43-43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0年10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以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2001年6月正式启动运行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8,(1):14
钟发平原系清华大学现代物理系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加拿大从事先进电池材料及高能电池的技术研究和开发,29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其间,以他为主分别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863”重大攻关计划新型储能材料研究开发、镍氢电池产业化开发、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和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等多项重大攻关任务,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奖和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奖励。先后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自主和合作获得10多项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7.
市场风云变幻,胜败常在咫尺之间。如何能在逆境中崛起,精明的营销者自有绝招!以“奇”致胜 巴西圣保罗有家日用杂货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濒临破产。店老板急中生智,把杂货店改为独一无二的“左撇子商店”,经销常用左手使用的一切商品,从此恢复了元气,几年的利润连续翻番。以毒攻毒 天津毛纺厂生产一种呢料,因原料成分不同,常常出现白点,销路始终打不开,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来了个“以毒攻毒”的缺点逆用法,反常态地改消除白点为扩大白点,制作出一种“雪花呢”新产品。投入市场后,这种“独此一店”的呢料大受消费者欢迎,立即掀起一股不…  相似文献   

8.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 (联合 )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试点合并组建的国家实验室 ,是在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新组建的实验室有利于学科交叉、管理创新 ,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发展目标  实验室以国际材料科学前沿为导向 ,国家需求为驱动力 ,努力建成我国材料科学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为我国高性能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不断提供创新性成果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涌现出一批专注科研默默奉献的优秀科技人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蒙大桥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蒙大桥研究员1980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特种材料相容性技术研究及部件研制工作,在特种材料腐蚀与老化机理、特种材料连接技术及氚化学与氚工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特种材料与工艺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蒙大桥研究员求实创新,拼搏奉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201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作了全新的解释 ,认为两者的断裂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面向上 :技术面向未来 ,以获得其先进性 ;而道德则面向过去 ,以获得其稳定性 ,即技术的“真”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在空间展开上 :技术则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持 ,从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 ;道德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以获取道德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 ,即技术的“利”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如何将时空两个维度的断裂弥合 ?如何将两种理性统一 ?文章认为存在着三种模式 :即康德的“必然”和“自由”统一模式、海德格尔的“解蔽”统一模式 ,以及马克思的“实践”统一模式。马克思的“实践”模式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罗群博士主持的“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课题属地球科学的资源勘探领域,是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年刻苦攻关取得的有关油气成藏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断裂对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断裂控藏模式的建立及断裂控藏规律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大量地质统计分析、野外地质调查、物理模拟实验,结合18个陆相盆地40个典型油气藏形成、分布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深入剖析,在断裂与成盆成藏、断裂与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优势运移通道、断裂带分带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效应影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我国地质“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断裂控盆控藏理论体系——断裂控烃理论,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程韡 《科学学研究》2011,29(4):634-640
 被喻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由于其在软件外包和近来生物技术等行业的卓越发展而成为亚洲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本文突破了以往指标化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同质化”解释对于未来潜在风险的漠视,而是采用了经济、知识和社会资本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对班加罗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创新与可持续创新的断裂,创新与城市其他职能的断裂,以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断裂等现象进行了解释,并以此号召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对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多重资本的分配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三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断裂韧度与弯拉强度有关;二灰碎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相比,强度和断裂韧度较低,干缩性能和疲劳性能较好;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19年沪深A股关键战略材料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检验政府研发补贴对关键战略材料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对比中央与地方政府研发补贴影响效应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地方政府研发补贴影响效应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研发补贴对关键战略材料企业实质性创新有先抑后扬的“U型”激励效应,调节机制检验发现,区域市场环境与创新环境负向调节地方政府研发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且地方政府研发补贴的“U型”效应仅在国有企业与低发展水平城市企业出现。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合理制定研发补贴政策,促进关键战略材料企业实质性创新,加快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基金》1989,3(2):58-63
30.高分子结构材料成型和破坏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聚烯烃结构材料变形过程中损伤、断裂的机理,填料和添加物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热、光和介质作用下材料的降解及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在成型加工中材料的流变行为与成型工艺的关系,扩大聚烯烃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成型工艺水平。主持人:徐僖教授(成都科技大学)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0,(9):8-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期报道,氢气被认为是未来燃料,然而这种最轻的化学元素能让机动车引擎上的金属变脆,导致汽车组件突发性故障甚至断裂。德国一家研究院的科学家正在借助最新的特种实验室,进行一项氢致脆裂的研究,旨在寻找能和氢相适应的材料及制造工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在大气、海水、土壤环境中腐蚀数据积累及腐蚀与防护研究”的意义、进展和今后打算。为控制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需掌握环境的腐蚀性,积累材料的环境腐蚀数据,研究各类典型材料的环境腐蚀机理与规律。本项目通过16个研究院所和高校的200多位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的联合试验研究,已建立了32个大气、海水、土壤腐蚀试验站,初步形成了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网,积累了六大类350多种常用材料在大气、海水、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数据11.8万多个,自然环境腐蚀性数据10.6万多个,建立了数据库,获得各类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的初步规律,定量测定了典型环境的腐蚀性。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7篇,出版专著两本,取得获奖成果11项,专利两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今后还将在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材料环境腐蚀机理、规律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专家。 1930年 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5 2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晋升为教授。他在陕西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 ,成果卓著、贡献突出。他建立了纺织材料学科新体系 ,开拓了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 ,曾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他研究建立的“系列纺织测试技术和标准”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1998年编写的教材《纺织材料学》获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19.
“道路材料”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基础课,“道路材料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道路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合理优化整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材料”课程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实践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并且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完善丰富的材料试验实践基地,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对促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道路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放现在已经拥有了三项专利,分别是:“生产截短型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成熟肽的方法”、“一种制备骨修复材料的方法”、“骨优导外观设计”。另外“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成熟肽二聚体的方法”、“注射的凝胶型骨修复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两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徐放二十几年的科研成果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