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探索,认为儒家的《周易》和《中庸》哲学,佛教的劝善抑恶哲学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源泉,具体包括了风水文化、生态文化、心理文化和质量文化等基本内涵。在创新和应用上,要从制度建设、道德伦理等全方位角度来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14,(11):44-44
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四书》等传统经典是学校“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专业民间机构每学年都到学校举办“经典会考”。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汇。《红楼梦》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这也正是《红楼梦》倍受人们关注,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平面设计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这一课题,无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精神信仰和思想来源,现代平面设计又可以很好的传播、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从而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平面设计民族化的意义,讲述了两者如何在相互融合中带来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辉煌,同时也阐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一直都得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力量使得更多的中国人将目光转向了金钱、贸易和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的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人似乎在精神文化上显得越来越空虚和迷茫。伴随着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节目的开设,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似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社会群体似乎回归理性,逐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也是一件好事,但是面对当前中国社会上这种非理性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更多的是需要冷静的反思。本文主要是通过当前社会上对《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作品的盲目推广和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发展趋势等做以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岳瑞 《教师》2011,(3):126-126
动画史中那些可以经受得住时间考验,在国际上普遍得到认可的都是富含民族性,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作品。书法、国画、诗歌、茶艺、雕塑、建筑、戏剧等中国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基,独具中国的文化韵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书画同源”这个题目入手,研究中国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传统出发,分析中国鬼狐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论述蒲松林鬼狐小说的特征及《聊斋志异》在写鬼、狐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的中西文化讨论中,有一翼始终认为儒学、传统中的某些价值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所要养成、所要建设的新文化只能是固有文化传统的新发展。如果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为外来文化所支配。从戊戌维新时期张之洞《劝学篇》的发表到五四时期围绕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所展开的讨论,从三十年代“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化”到抗战建国时期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思想。但从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传统派的一些观点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开展中,教师应围绕融媒时代的优势开展特色的、生动的课程内容,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以融媒时代为背景,从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改革必要性入手,客观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改革路...  相似文献   

12.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和《周礼》这三部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三礼”是我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刘保昌的新著《汹涌的潜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是一部厚重、扎实的学术著作。作者从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创作、现代作家这三方面进行整体、宏观的研究,分别梳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借此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性来源在于传统文学、文化的创造性转换,西学的影响是外设的,不是本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界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实践中,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为此,就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动都是以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前提、基础和条件而推展开来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法绕行的智慧洪流,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文化借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白先勇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相结合,把特定年代中国人的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文化的高度进行审美观照,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使当代中国文学拥有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意味着美术课程内容应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师可积极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山海经》是古人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审美思维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和各式山精海怪的神奇形象描述,极具人文价值与美学价值。这无疑是值得开发成美术课程资源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丰富的戏曲资源,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要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随着《艺术课程标准》出台,笔者将戏曲与艺术课程相结合,让古老的戏曲走进新犁的高中艺术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于《红楼梦》,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深深地浸润,大大汇集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红楼梦》中既可以看到封建文化落后腐朽之处,民族文化偏具价值性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服饰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人性情在传统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本文旨在通过饮食服饰、礼仪规范、宗教与哲学、婚姻制度、园林建筑等五点探讨《红楼梦》呈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指出《红楼梦》被尊为经典的缘由,重拾起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青海教育》2014,(4):1-1
教育部近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陈棠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4):110+121+144+147-110
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发展应该依托丰厚的人文传统,以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对话和世界认同。(于保霞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