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涛 《新闻前哨》2007,(10):70-71
每晚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是收看人数最多的天气预报节目。翻开每天的报纸,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关于气象的新闻报道。地位:配角成主角——从小豆腐块到专版天气预报是我国气象新闻的开端。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首  相似文献   

2.
王封 《青年记者》2004,(6):44-44
目前,气象新闻日益受到平面媒体的广泛关注。关于天气预报的消息,大多刊发在报纸最突出的位置上,越来越多的报纸还开辟出固定的版面,专事气象新闻的报道。而在由中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天气预报排在收视率排行榜首位。做好气象新闻报道,就必须从气象新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气象小姐"、"气象先生"的走马上任使得如今的天气预报节目不仅内容好看、形式多样,而且充满了"星"气象。尽管在当前消费时代电视节目的娱乐特性得以张扬,但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必须把握好娱乐尺度,坚持满足受众对天气信息需求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4.
天气预报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l世纪,我国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天气预报报道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由简单地提供天气信息向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新闻转变,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向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报纸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都市报的气象新闻专版,它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生活小常识、各类指数等,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罗毅 《新闻前哨》2006,(4):45-46
气象新闻的出炉源于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报纸新开辟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在我国媒体中最先运用“气象新闻”这一术语。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从那时起,气象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人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了20年。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气象新闻对平面媒体来说,原本一般只意味着常规的动态报道,因为相对于电视和广播.平面媒体很难提供具有预报性质的气象新闻。然而气象信息在近年来越来越成为读者最渴望汲取的信息之一,人们需要根据天气预报的气温去判断明天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需要根据预报所说的是否下雨来决定出门是否应该带伞……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平面媒体开始尝试提供文字天气预报。有别于动态报道,这种每天都出现在固定版面的天气预报在写作上也有着特珠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天气预报这类专项服务信息节目在传媒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的结果表明,天气预报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此后,各大媒体也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和挖掘气象新闻的价值。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观众最需要、最喜欢的节目办成观众最满意的节目。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每天为福建省9个省级电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经济生活频道、东南卫视、公共频道、海峡电视台等)、福州电视台3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影视频道、生活频道)及福建教育电视台等提供气象节目共22套,节目制作总长度超过1小时;同时,中心还为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提供气象专题节目与气象新闻。目前,中心有两个演播厅、两套非线性制作系统及一个动画制作室,演播厅与非线性制作系统相互独立。非线性制作系统主要制作专题、广告片等;演播厅主要是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节目内容是以人工送带方式实现的。由于中心…  相似文献   

10.
《视听纵横》2003,24(6):9-10
城市电视台是否适合开办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办好新闻评论节目,曾经引起业内的诸多争议?其中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只要找准定位,坚持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地方电视台是可以在新闻评论节目上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象事业和传媒现代化的发展,天气预报节目要从预报内容的精细化、节目特色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把握热点话题,运用高超制作技术使气象节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吸引力,要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天气预报节目,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就气象影视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发展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节目品牌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电视天气预报是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作为一档实用性相当强的服务类节目,在其后的20多年中,其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中国电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各省级市级电视台也开始制作自己的天气预报节目。这里,笔者将天气预报节目分为新闻板块的天气预报节目和一般的天气咨讯类节目两大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受众本位"理论出现与实践,天气类节目呈现出许多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气象影视新闻制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天气预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的科学拐杖,气象新闻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突发性天气和平常性天气两个方面,阐述应如何抓住气象新闻的特殊性,力争在第一时间内为观众提供及时、真实乃至有趣的气象新闻.  相似文献   

15.
行云 《河北广播》2001,(2):18-19
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全天侯直播节目开播之时,我做了新闻节目《北方快车》主持人,说是主持人,其实较之新闻播音员最大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由录播改为直播,节目设置,编排基本是值班主任的事,虽然我也参与节目编排和采访,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会儿我的角色充其量应该算是“新闻直播员”,五年后,《北方快车》节目设置了一档新栏目《新闻快餐》,以节目主持人为核心,以今日事,紧要事,突发事,有趣事为采访主题,在贴近百姓生活上做章,这次我才真正做了一次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气象新闻是都市报看重的服务性新闻品类之一,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相当的生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气象新闻报道经常容易陷入"不准"的尴尬,对于报纸的公信力是一种损伤。本文力图从都市报气象新闻报道的特点着手,分析导致这类新闻"不准"的成因——从客观上说,受天气预报技术条件和报纸出版周期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受记者自身分析判断水平以及"抢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原因的探讨,本文尝试从新闻写作和编辑的角度,找出让气象新闻报道变得"准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韩杰 《声屏世界》2012,(8):127-128
5月以来的黄岩岛领土纠纷牵动着国人的关注,而各部门也正通过多种措施强化对南海诸岛的管控。其中,5月16日,海南气象部门正式新增对西沙永兴岛、中沙黄岩岛和南沙永暑礁3个岛礁的定点天气预报,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天气预报在气象信息发布与重要信息传播中的特殊意义。另外,从增设黄岩岛天气预报的价值层面上看,天气预报节目在强化中国大众的认知度与记忆度上,还拥有着强大的标识性与教育性作用。权威平台节目深入人心以气象节目中播出时间最早、影响中国受众面最广的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为例来分析,这种强化作用更多的是来源于气象信息传播中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田育臣 《青年记者》2012,(32):34-35
气象新闻是指媒体传播的天气、气候变化以及气象事业发展和变动的事实或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气象新闻简单地理解为天气预报。实际上,除了天气预报这一重要表现形式,气象新闻还包括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气象事业的发展等内容。有些学者将地震、火山喷发、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相关报道也归在气象新闻之列。近几年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媒体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天气预报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天气预报,也包含空气质量预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福建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现状出发,结合福建省电视气象服务的实际案例,阐述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优、劣势,对如何打造<天气预报>节目品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漱蔚 《青年记者》2012,(30):29-30
人们每天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和利用气象信息,以便安排生活和生产。尤其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一种视听信息产品,形象直观,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进的简要历程1981年10月,中央气象台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天气预报节目。1993年3月,中央气象台又推出了出镜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