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代中国先觉者都以教育为培养民族主义最重要的途径,所提出的民族主义教师观呈现政治和文化两种取向。从梁启超与陶行知的政治取向,到余家菊的文化取向,再到梁漱溟兼具政治和文化两种取向,这一民族主义教师观价值取向的流变与融合过程是民族主义理论在近代中国产生发展及完善历程的具体体现。这些具有不同取向的近代民族主义教师观都强调教师应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培养新国民,以图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相似文献   

2.
四、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股强劲有力的社会思潮,一个难以背弃的政治原则,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民族情感,在民国一代昂扬、猛进,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具有价值评判和道德评判的统合尺度.每个阶级、阶层,每个集团、党派都必须表明对它的态度;每一种社会思想、政治意识也都要不同程度地接纳它作为自身一个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识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一种自身价值和道德的检衡.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地方主义亦自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民族主义的区别性,从总体来看,地方主义对民族主义具有悖与不悖两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裴璐 《教书育人》2008,(5):10-11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所以这些要素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教育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纵观中国20世末到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是在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教育改革也对这些因素作出了新的阐释。但在众多因素中,文化因素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应该是最为复杂最为深刻,反过来教育改革能否承担起文化价值的使命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的次元系统包括了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多层面义理,其中,文化民族主义始终作为主体性的架构,用以维系族体的价值、伦理及文化取向。在一定意义上,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国家的地缘性及族体的亲合性,所以,土地的根源和共同的祖先构成了民族价值的核心。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文化民族主义正在悄然兴起,并重新得到伪装,在当今世界发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华夏中心观与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先秦到清末.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用以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准是文化的异同,而不是血统或种族。所以,传统的民族主义是以文化价值为根本取向的,一方面,政治权力的实践逐步凝固了华夏民族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文化认同的原则又最终导致了乡土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弥漫性。儒家传统的华夏中心观,作为文化民族主义情结的最终依归,长期主导了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7.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目前主要从内涵、特性、价值、载体和环境,以及与特殊领域或群体相结合等角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并没有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作为本体来研究它的概念和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活动成果的总和,其中观念属于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文化产品系统、活动方式系统和文化观念系统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系统的整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的厘清及其结构的把握,是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陈惠惠 《华章》2007,(7):27-28
作为一种最基本同时也最为特殊的符号系统,语言在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阶层乃至不同的民族国家获得身份认同的一种标志.语言现象与民族主义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民族主义文化建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主要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讨论对象,探讨语言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国家主义的渊源及超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国家主义的渊源及超时代特征郭洪纪可以这样说,国家主义(Nationalism)是世界政治学说中最为模糊的概念。它就像一个隐身的精灵,通常并不被人们注意,只是作为偏激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一种变体,即使在最权威的百科全书中,也仅是将其诠释为“一种能够提高本...  相似文献   

12.
近代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的过程。它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主;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宗教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大国操纵等特征。它既是巴尔干诸国争取民族独立的一面旗帜,又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这一地区霸权的工具,巴尔干各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民族国家,究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关于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外知识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条相应的思想脉络.继承晚清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不同路径,在民国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家中,张佛泉代表了具有共和主义取向的政治爱国主义,张君劢体现了带有社群主义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他们虽然都重视民族的复兴,但对如何形成现代民族国家、公民的认同是什么以及何为公共文化等基本问题,具有深刻的分歧.这些有价值的思想分歧,体现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紧张和张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是不同于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另一条犹太民族主义之路,它激烈地批评了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复国内涵和方式方面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新观点。应该说,这两种复国思想都存在合理性的一面,两者既相互矛盾又互为补充,在不同程度上为犹太复国主义事业所接受,并且两条道路的合流引导犹太复国主义事业走向了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于对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理论做一纵向的考察,力求避免单一的政治判断而将其纳入到其所产生的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特别是在其与世界主义的文化取向的对立、对话关系中来分析其语义指向,一方面指出其产生的现实依据,一方面揭示其文化特性和偏失。本文倾向于将其与世界主义的关系视作是一种对立但又是互补性的关系。中国新文学并非象西方学者所言是一种单纯的“民族寓言”,它也有其占主导性的世界主义的文化取向,同时它也在努力寻找自身民族文化的根基。虽然由于民族救亡的急务,本时期的民族主义突出表现为一种政治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