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成长,更多的是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精神文化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提升一所学校,首先要提升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基于此,该校以"为孩子打好未来人生的基础"的办学宗旨和与之相呼应的"有中国灵魂,具世界眼光"的校训。"具世界眼光"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保持一颗"中国心",同时,还要充满自信,勇于竞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现代社会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因此,莲池学校的文化构建应该围绕以上基本理念展开。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与依靠学校教职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并积极促进与发展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学校共同价值观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共同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准则,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下面结合我校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来谈谈学校共同价值观塑造在“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於荣 《中小学管理》2002,(10):58-58
学校组织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它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学校的“外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骨架”,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注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管理中的科学主义现象,即在管理中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其理论前提就是把人都假设为同质同性的,而不是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因而在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2…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4,(10):F0003-F0003
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78年,学校占地面积5500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988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学校以“学以致用,真善为人”为校训,始终坚持“塑造精神、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晓川 《宁夏教育》2006,(10):19-2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校与校的差距,或者说名校与普通校的差距,城市校和农村校的差距关键就在于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李冰中学自承“李冰”之名起,就以传承李冰精神为己任。学校抓住李冰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组建管理体系、制定方案措施,积极探寻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载体,塑造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聚焦课堂改革、广泛开展艺体等活动。同时结合对外交流宣传李冰文化,让李冰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确保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陆恕 《教书育人》2006,(1):60-6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基本要素,是形成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内核,也是学校辛勤耕耘的精神产品。由于各个学校的文化结构、文化取向、文化积淀的不同,才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学校。学校的差异主要是文化的差异,因此,学校特有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王生 《华章》2006,(10)
置身于一所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总能感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能唤起、激发学校师生崇高情感和进取性的东西就是学校精神。学校精神应该包括坚定的目标追求、强烈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独特的文化韵味,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学校的生命核心是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如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他们学校生命的核…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理念的凝练过程.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科学确立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三风”建设为依托,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课程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绿色引擎。我们在打造以"雅行"为品牌的学校文化进程中,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文化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的课程文化。一、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一)明晰学校课程建设愿景,引导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和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长期创造、不断积淀的产物。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反映出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个性和特色、思想和精神。学校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校传统,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要有故事和情感,能融入师生血液,滋养其精神和灵魂;要积淀深厚的底蕴,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杨卫红 《上海教育》2013,(4):160-161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应成为学校各项工作良性推进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旗帜,反映一所学校的特质。“行以求真,知以明理,知行合一,勇于创造。”“培育真人,因材施教,学为明师,爱满天下。”“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校歌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行知文化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育育人”是四川省仁寿一中教师文化的核心精神,在这一精神的统领下,学校形成了科学的人文的教师文化体系.学校以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式主导和引领教师文化建设,“自觉”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目标,也是行动过程.教师文化自觉要经过对教师文化的自知自醒,到自信自行,最终达到自新自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的灵魂。校园精神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联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的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是全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陈建标 《新教师》2023,(2):19-20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激励师生自觉积极向上成长的精神动力,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能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汉字从古至今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书写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书写文化的传递过程,书写文化中的“正心正行”思想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我校以书写教育为切入点,不断做好书写传承,以阅读教育为基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正志、正礼、正行、正学,拓展深化以“弘正”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它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为学校师生树养独特的精神特质,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体现学校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以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学校将“五育”融合于学校办学特色,通过确立办学特色项目、架构篮球文化体系、谋划实施途径、抓好组织实施等方面构建特色文化,从而为学校文化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其内在底蕴的反映、办学理念的载体、精神内核的体现、办学品位的标志。我校以“营造书香校园”为载体,充分发挥师生才智,共同营造特色突出、环境雅致、氛围浓厚的文化校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以书为伴的书香校园特色,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8.
学校精神是指学校管理所积极创立和培育的、得到学校大多数甚至全体成员所认同并自觉奉行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不断凸现出来的鲜明而富有活力的办学个性。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生命之本。近年来,我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改深入为本,以师生成长为本,全心塑造“学校精神”,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质量、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鸡毛换糖”是义乌的代名词,“拨浪鼓精神”是义乌人的精神。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将“敢为人先、业精于勤、海纳百川”的“鸡毛换糖”精神凝聚为“诚、容、敢、钻”,并以此为校训。学校以区域“拨浪鼓文化”为依托,以校内特色活动群和校外特色活动群为载体,实施“3+X+Y”少先队特色活动群建设,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少先队员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逸夫小学创建于1993年,坐落于围场镇桥东南街。学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有24个教学班,学生1600人,教职工99人。濡染生命的思齐文化。学校秉承"用文化塑造灵魂,用精神涵咏品格,用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