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记者》2012,(3):64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马胜荣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2,(1):62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  相似文献   

4.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  相似文献   

5.
政策要闻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7.
梅展 《视听纵横》2006,(5):77-78
2004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广播电视队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播电视新闻职  相似文献   

8.
新闻从业人员在阅读优秀新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慨这些题材自己怎么没有想到,有些即使想到了,也写了,但立意总是不高。想想自己脚勤,手也勤,力气没少花,效果却和人家截然不同。为什么同是编辑,记者,竟有这样大的差异?差异主要在于编辑记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是《信阳晚报》的总编辑,其实更是一名普通编辑和记者。工作20余年来,我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如今又走上管理岗位,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新闻工作一线,我在新闻一线体验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甘苦,也收获了新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浙报集团召开。与会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有《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中国记者》代总编文璐、《新闻记者》主编刘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周然毅、《南方电视学刊》副总编余得通、《新闻与写作》副主编耿瑞林、《传媒观察》主编沈志强、《青年记者》主编荆成、《新闻前哨》主编肖曜、《新闻世界》主编叶水茂、《新闻知识》副主编谢丛容、《新闻爱好者》主编郭玲玲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也到会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许多文章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容量与篇幅也很适当。我历来把《中国记者》作为首选新闻刊物,盼望她成为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 面临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我们切盼从《中国记者》汲取更多的智慧和营养,使刊物变得更精彩更有实用价  相似文献   

12.
袁舟 《新闻记者》2005,(3):78-80
《媒体MBA精要》的目标读者有三种:一、媒体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其他关心国内外媒体企业发展的人士;二、希望比较系统了解工商管理财经知识、从事财经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三、想学习MBA(工商管理硕士)但是没有机会的新闻从业人员。之所以想写这样一本书,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函授中心老师:提笔先向您表示万分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军事记者》杂志社全体编辑老师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和问候,你们辛苦了。老师,您于11月20日邮寄来的《军事记者》1—10期和《新闻与成才》合订本我已于11月25日和26日两天收到了,刊物寄来后,我既是惊讶,又是感动,更为激动,身边的同犯更是争相传阅,都舍不得放手,对您写给我勉励进步的话,更是百看不厌、都说《军事记者》的编辑老师对我们服刑人员真是太关心了,爱心真是太大了,我们太谢谢他们了,将来回归后有机会一定去编辑部亲自进行感谢,尤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办报参考》2006年第5期转发《青年记者》的文章《恶性事件新闻编辑思想》。 文章说,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事件,要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首先是处理好这一“两难”选择:报道新闻事实和防止恐怖“传染”。受众要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隐瞒不报或极度渲染,都不应是编辑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刘文平 《军事记者》2006,(11):22-23
新闻有价值,价值有大小之分。追求和提炼最大的新闻价值,是所有记者编辑共同探索和努力的课题。刊于2004年7月15日《人民海军》报头版头条的消息《军事变革是每个官兵的分内事》,是一篇针时性和指导性较强的新闻作品,受到读者好评并被评为该报当月好稿。围绕这篇消息的编辑过程,谈谈如何提炼新闻价值,也许对通讯员和年轻记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记者》2013,(7):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2013,(8):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8.
《战时记者》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由浙江战时新闻学会创办的新闻学专业刊物。《战时记者》的出现为当时抗战报刊的制作,为战时报人、战时记者的素养提升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文以《战时记者》现存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战时报人在刊物上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对战时新闻实务研究的史料及其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技术基础、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新闻编辑工作重要性日益增强,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内容也有了一定转变,在认识到新闻工作流程改革、工作内容变化的前提下,新闻编辑记者要加速自身角色转换与提升,使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当前的融合趋势相适应。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新闻编辑记者角色转换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的新闻与传播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业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培养学生新闻采写技能的重要课程,必须转变思想,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未来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