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误也美丽     
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 “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移。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罗根培 《师道》2005,(6):40-40
我们教育工作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疑。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两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有一个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疑.不过,最近自己亲身经历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记得法国罗曼·罗兰曾经形容过一把犁刀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会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的方式,充满爱心,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有的教师在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时,常常会要求学生做出口头或书面承诺:保证今后不再犯错误。迫于高压,学生通常会按要求做出承诺。其实,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犯错误,但是实际上人人都会犯错误。对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不犯错误,无论怎样小心谨慎的学生恐怕都难以完全保证。当惩罚和批评教育的手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我们可以试着帮助学生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将批评或自我批评变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如“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下一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你还会做同样的处理吗?”…  相似文献   

6.
不管我们的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问题学生”,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材。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生之心,一份惜生之情,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学生”也有许多优点,并能及时地捕捉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教育和鼓励。有了一颗爱心,还要有耐心。因为对于大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犯错误有反复性。  相似文献   

7.
刘国云 《江苏教育》2008,(24):56-56
“小孩子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当学生一不小心犯了错时。让我们做一个高明的上帝,拿起手中的法宝,奏出“爱”的美妙旋律。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有一个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疑。不过,最近自己亲身经历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涛的孩子,经常犯错误。每次犯错之后,我都耐心地对他进行教育,或批评或鼓励,还请过几次家长,费尽了口舌,但他仍然是“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时间长了,我也慢慢习惯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从古至今关于诚信的故事。在书中第一章故事小屋中,有一篇“义务修车工”的文章,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诺成金,坚持不懈的道理。读了第三章“勇敢经受挫折的磨砺”,我明白了少年要成才,必然要经历挫折的磨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是亲爱的父母最早在我们的心田里埋下诚信的种子,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诚实做人。同时父母也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有错认错不撒谎,用坦白和真诚面对错误,以勇敢与自尊战胜自我。书中第九章故事小…  相似文献   

12.
下面几句话都是“名言”,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之口: “有些人不愿承认自己也会犯错误。而事实却证明他们常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怎样力求完善的人,身上都有令人遗憾的弱点。”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所以说,如果我们犯了点错,那也是一件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屠力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10):F0003-F0003
弥勒佛祖身旁常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说的就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一种宽容态度。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从内心摒弃自己是正确的,学生是错误的偏激心理,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宽容,让我领略到了教育的另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4.
“你们班的成绩为什么总上不去?”“你们班有几个同学为什么屡教不改,一犯再犯,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班的成绩能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次我们班几个同学犯错误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课任老师在处理日常事情时,有的爱说“你们”,有的爱说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那么对于班主任而言,如果想让学生在犯错误之后诚恳虚心地接受批评、坚决改正错误,那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妈妈对我说:“马老师,我感觉我特别失败。我儿子特别恨我们,他看我们的眼神特别凶狠。”我问:“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说:“我们俩脾气都不好,孩子犯错误基本上都是惩罚,打骂一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他写的日记,他说他希望我们早点死,长大了以后绝对会加倍地报复我们。”  相似文献   

17.
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你就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分析讲解少了,甚至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感悟”“、体验”,该讲的不讲了,该分析的不分析了,一味的“感悟与体验”。看起来和新课程改革走得很近,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不全面、不科学的理解。所犯错误和我们以前滥用分析讲解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去我们过分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我们改正错误,强调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分析讲解”。我们对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它,分析它,…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灌溉中,有“漫灌”、“喷灌”和“滴灌”三种灌溉方式。同样是灌溉,其投入与产出是不相同的。仔细想来,教育也同样存在着类似于此的三种教育方式。“漫灌”式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喜欢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教育一个、几个甚至全体学生,且次数频繁,随意性强,是为教育中的“漫灌”。这样的老师大多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而且还可以警诫未犯错误的学生,即“杀鸡给猴看”。  相似文献   

19.
本期“家教话题”请青年作家孙侃先生来谈关于让孩子犯错误这个话题。家长们也许都深有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问题是有了错以后家长是一味的斥责、体罚昵,还是引导、分析,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从错中得到锻炼,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孙侃先生在文章中已表明了他的观点,我想,这个话题是会让家长感兴趣的,欢迎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个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能使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到了处理学生犯错误时。认识就模糊起来了,学生已错,老师又来个更加错的教育手段。比如:学生迟到了。老师要教育学生,是为了能准时到校上课,不耽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