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中,“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在历史渊源、内涵界定、权力侧重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既呈现理论上的分野,也有着制度上的耦合。实现“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制度耦合,是当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必然发展,也是立足国情、化繁为简、平复争议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方案。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整体设计上,不但要保持两种模式灵活转化的张力,也要在维护教授权力的基础上避免行政化管理惯性,促进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路径策略上,可以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学术管理组织出发,整合学校教授群体的资源,构筑教授权力的实现平台,建立教授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增强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制度耦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高校治理的过程中处于两难选择“境地”,实施参与式管理是“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一个“调节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参与式管理会极大地提高高校管理效益,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高校民主化进程中教授参与决策的途径——教授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秀芹 《高教论坛》2010,(3):99-101,129
在高校民主化进程中,教授群体通过教授会的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决策、治教治学等来治校。教授治校促进大学精神回归,秉承大学本质属性;推进学术自由发展.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平衡学术与行政权力,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当然,教授治校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治教治学与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到底应该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现实中存在颇多论争。事实上,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的本质规定;"教授治校"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实中不宜机械照搬。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我国高校有效建立教授治学制度的内部条件,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为教授治学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授治校的实质是创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大学组织结构与权力架构,而教授治学仅指教授在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上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二者具有本质区别。教授治学仅仅是教授治校的一个枝节部分,教授治校则是教授治学的必要前提。以教授治学代替教授治校,是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民主化改革的倒退。  相似文献   

6.
教授治校,对于高等教育工作人员来说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命题。教授治校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大学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什么在我国不能得到顺利推行,层层受阻,且被"教授治学"所取代?要想知道原因,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的内涵是什么?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仅一字之差,二者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7.
论教授治学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根溯源、历史审视、现实慎思三方面出发发现教授治学的概念有悖于词源、大学发展的历史和大学发展的现实。无论是从大学历史还是从大学现实而言,教授在大学层面的治理都不应局限在治学这一狭隘的范围内,而更应强调教授在决策学术与行政事务方面的权力,即教授治理。教授治学只有回归到大学治理的上位概念,只有回归到教授治理的本质内涵,才能抵挡住大学日益加剧的行政化趋势,大学才能走向教育家治校。  相似文献   

8.
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在中国作为备受争议的一对学术概念,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治学与治校的合法性来源不同,治学表示学术事务的治理权,是一种知识权力;而治校则指向学术组织的治理权,是一种组织权力,二者产生关联起源于学术活动的组织化.治学与治校并不存在严格的二分,学校事务以学术事务为核心,学术治理离不开学校治理的支持,教授治学与治校本身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对立面.无论是教授治学还是治校,其核心都是对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探索,旨在重建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大学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组织中,教授需要治学,也需要治校,主导治学与参与治校是统一的。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看,整体趋势是教授参与治校,也主导治学,二者并非非此即彼;从现代大学实际运行看,治学与治校主体通常交叉,绝非某一主体独享某一专有领地;从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内在逻辑看,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并非截然对立。当今中国要切实建立教授主导治学、参与治校的大学治理结构,在理性层面上应着力认识其深刻的内在缘由;在实践层面上应努力探寻其适宜的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本质规定的结论建立在思维逻辑与事实逻辑统一的基础之上。民主管理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民主管理,教授治校不能与民主管理划等号。现阶段教授治学不能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将其一概归纳为教授治校不落实确属归纳不当。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条件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学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化、历史等多种原因,当前教授治学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作为高校“宪章”,大学章程是破解困境的有力“武器”,是教授治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大学章程要厘清大学与政府关系,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教授治学创造前提条件;要厘清高校内部治理各权力的边界,去行政化,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共舞;要回归学术本位,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确保教授治学及学术权力的实施有切实的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大约有7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可以说大学几乎成了冯先生整个人生的舞台,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上演了一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具有世界眼光的冯先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可谓是独到而高远,他所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授治学是当前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授参与学术管理和大学事务管理的重要表现,既能促进大学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能彰显大学特色。然而,教授治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其中文化阻隔是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需要形成教授治学的观念文化,构建教授治学的制度文化,形成教授治学的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朱志荣的长篇小说《大学教授》有着与理论著述不同的别样风格。他以直面现实的文学精神描述大学教授这一特殊群体,在叙写中显示其人性的矛盾与多面,并以略带调侃的姿态自嘲大学教授在现实中的艰难生存。这不仅勾勒了一个大学教授的群像世界,而且还在直面现实的伤痛中给予他们温暖与抚慰。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中国大学教授与近代大学精神是共生的,大学教授秉承思想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人生理念,他们缔造、践履、传承并守护着大学精神。近现代大学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授群体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浓缩。  相似文献   

16.
学科组织是大学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教授治学的组织基础。学科组织行政化导致学术权力虚化,教授治学难以有效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学部制改革、学术团队改造和学术特区建设等形式,尝试重构学科组织,实现学术权力回归。“三级组织两级管理”和“契约式管理”都是重构学科组织的有益经验,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学”是关于现代大学制度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但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文章认为,“教授治学”是指以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为价值导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与以“学术权力和共同治理”为价值导向的“学术管理”工作。虽然我国教授治学的法理基础已经存在,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困境,包括教师聘任制、考评制、薪酬制度等,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具有突出的自身特点,它的基本类型是二元权力分离适度渗透型,它的基本定位是基层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它的核心职能是治学。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是“教授治学”。“教授治学”并不是对“教授治校”的否定,而是目前对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核心职能更为准确的表述。“教授治学”的内涵是对学术事务包括学科、学术、学风和教学进行管理与决策。  相似文献   

19.
为后人所称道的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有其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教授治校”为例,教授会与评议会是其基础性组织。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过程中,“教授治校”制度的成立和“教授治校”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潮引领、组织基础与人员支持。特别是留美“少壮派”作为中坚力量,在教授会与评议会成立过程与早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教授会与评议会代表着清华教师群体,在维护教师权益、践行“教授治校”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作用。以教授会与评议会为基础的教授治校制度,深深影响了清华二三十年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