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日读了王栋生老师的《我主张"静养式阅读"》(《人民教育》2012年第2期),文中所言所感无不是我们耳闻目睹司空见惯的现象,读后反复咀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谈道:"学校是传道授业之所,教师本是读书人,学校教育的常态,是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在一起学习,而不是传授‘考试学’,带领学生‘模拟’、‘预测’、‘课课练’。"王老师字  相似文献   

2.
<正>《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中国思想史的知识信仰与人间情怀》,"包括12篇独立论文,研究主题各不相同,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学、唐代至北宋的‘天人之道’南宋苏轼、陆象山、陈亮、叶适,到明末王夫之以至近代康有为、廖平与胡适之,各文论述内容表面上似不相干,但其实各文之间呈现一个贯通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从个人之‘安身立命’到‘兼善天下’如何可  相似文献   

3.
王瑜  邱慧婷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45-48,97
现代文学史观是现代文学史编写的灵魂,决定着文学史著的品格。在近年来现代文学史观的诸多建构理念中,朱德发的"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唐金海的"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关纪新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当前提出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等是其间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梳理评判这些建构理念有助于合理认知当前研究的新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治史理念研讨交流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作文题灵活、开放,但也容易让考生失分,失分的最大原因便是跑题。怎样从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中准确地提炼出观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三步‘破题’法":第一步,引述材料;第二步,评析材料;第三步,提炼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新世纪工作价值观念的转变入手,结合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内创意产业办公空间设计的新思路,即"更新观念:关注员工健康""、整合办公模式:在固定办公场所中综合‘第二地’、‘第三地’办公的优势"、"营造多功能型办公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相同步的一个文类,晚清域外游记突出地体现了"过渡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从"天下"走向"世界",时人经历着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双重体验,游记中的"春秋战国"和"夷夏之辨",描述了传统精神理念在面对西方文明尺度时的自我调适。洋务派官员和出洋使节对"春秋战国"的认同和借用,为传统的中国中心观念转变为现代的对等国际观念提供了契机,表明一种新的世界意识正在萌生。在"夷夏之辨"的相关叙述中,传统的"夷夏"观依旧牢固,但夷、夏之间的位置有时也会发生翻转,这缘于"夷夏之辨"本身的丰富意涵,以及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以问题为导向’的‘咨询式’培训,让我收获了自我认知、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促使我实现了从‘职业’到‘专业’的转身。"日前,在淄博市张店举行的"本土教育家工程"第一阶段结业典礼上,凯瑞小学校长翟克兵发自  相似文献   

9.
在翻云覆雨的网络世界,毫无背景的他赤手打天下,创立了"阿里巴巴"帝国,成为了创业者顶礼膜拜的草根英雄;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前,他敏锐地嗅到了"寒冬的到来",于金融危机中"独钓寒江雪",放言"让‘阿里巴巴’成为国家之骄傲";在竞争激烈的商海,狂放的他曾扬言"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甚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再是神话……这位神奇的中国商业领袖,正在风暴之中扮演着"船长"的角色:"为世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本期我们将走近他——马云。  相似文献   

10.
投入与产出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次被问道:"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先问‘我该如何贡献’或‘我要怎样付出’你才能获得成功。"曾看到一篇关于一个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报道中所提的两个问题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34):62
有一个读书人教儿子认"一"字。不一会儿,那男孩就记住了。第二天,那人擦桌子时,随手用抹布在桌面上画了一横,想考考儿子还认不认识"一"字。谁知那男孩一点也认不出来。读书人说:"这就是昨天教你的‘一’字。"男孩睁大眼睛,吃惊地说:"只隔了这么一夜,这个字就长得这么大了?"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说:“‘家’字也有词尾性质。中国古代早有‘法家’、‘名家’之类。但那和今天的‘艺术家’、‘建筑家’之类到底有些不同。‘法家’、‘名家’的‘家’是学派的意思,我们不能说‘一个法家’、‘一个名家’,可是我们现在可以说‘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建筑家’。不过‘艺术家’等的‘家’也是从‘法家’等的‘家’发展起来的。”王力先生对词头词尾的考察,一般是按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作分期讨论的,时代线索一般十分清楚。王先生分期的上古是专指“公元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但有时候行文中的“古代”一词也只指先秦时期。王先生关于“家”字的叙述,文句苟简了,但从  相似文献   

13.
肖小燕 《考试周刊》2008,(53):219-21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面对的五个转变,即"由权威传授向平等探讨转变"、"在教学理念下,由传统灌输向学研并举转变"、"在教学主体上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在教学模式上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他让中国从此有了可以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心脏"2005年2月19日,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一位中国青年发表了对"MADEIN CHINA"的新解。他说:"‘MADEIN 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 JN 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把这一核心理念概括为四个字——得心应手,还对此进行了阐释,即"‘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既是‘得心’的源头,又是‘得心’的渠道;‘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实质是从‘得心’成果向‘应手’转换的要求,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则是‘应手’所要达到的目标"。认真研读课标理念和名师阐释,我觉  相似文献   

16.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周邦彦:"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创意,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专家学者预测,世界即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所谓‘概念时代’,创意也将成为新时代中最重要的工具。"(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它是所有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保持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关于人类社会中空间秩序的两大重要思想起源于中国:其一是“天下”思想,它将无所不包的世界看作一个没有边界的整体,遵循以共同的价值观和福祉为基础的治理理念。“天下”深刻影响了西周时期的思维观念。另一重要思想则是诞生于秦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和民族国家理念。这两种思想源流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天下”思想在以世界为中心和以中国为中心的路径之间不断变化。自秦朝以来,虽然民族国家的思想一直发挥着相对更强的作用,但是“天下”思想依然是构建世界体系的方法,对民族国家的理念产生着影响。在过去的20余年中,关于“天下”思想的讨论重新兴起。这一方面源于赵汀阳等学者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更需要从超越民族国家的视角来理解各种关系。因此,“天下”思想对于填补当下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天下”思想不仅具有空间性,并且探讨了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如何最大化人类的共同福祉。本文梳理了古代和现代有关“天下”思想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下”思想对于阐释和发展全球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启发。本文在结论部分将其总结为八项原则。在“天下”思想影响下的全球高等教育中,这八项原...  相似文献   

18.
在翻阅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些可议之处,兹提也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一戎衣”(一部009面)条注:“《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纣,又……汉郑玄注说衣读如‘殷’,即出兵伐殷的意思。一戎衣就是《书康诰》的‘殪戎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天下"观不仅是有关空间的地理认知,还是中国文化观和政治权威合理性的依据。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客观形势的变化,传统"天下"观开始解体,甲午之后,新的"世界"观得以确立。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观也开始转变。从此国人在心理上开始走出"区域史",逐步融入"世界史"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上好一堂课,让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需要很多技巧.实践中,我借鉴"法官开庭"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步:当"糊涂"法官,让学生在争论中豁然开朗【案例:什么是近似数】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后的收获.组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些数的前面需要带个‘约’字".教师疑惑:"为什么要带‘约’字呢?"一生即高喊:"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