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天理解和发挥儒家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本质着眼检讨儒家礼教;以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视角,揭示五伦说与三纲说的真精神和道德价值,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并做出理论补充;吸收基督教的精华以充实儒家礼教.  相似文献   

2.
贺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思想。他对20世纪40年代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与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性评论,并创建了自己的"新心学"思想体系。文章通过对贺麟的体用之辩、文化体用观及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梳理,展示贺麟体用思想的辩证关系,以期贺麟的体用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贺麟的知行合一论其实质是两层结构,贺麟重点发挥了知行合一的学理内容,而其知主行从的观点则是"新心学"体系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贺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新心学”文化哲学理论基础有心物论、直觉体验和知行合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贺麟的文化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他建构了较为成型而且成熟的文化哲学体系。本文结合贺麟的著作(侧重于1949年以前),从“人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古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西)”、“赫然名家的‘新心学’”四个层面梳理其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宋志明提出"五个向度"的构想,将现代新儒学研究从"述"的层面转向"论"的视阈。基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的深度考察,他从宏观上廓清了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体风貌。总的来说,"五个向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新儒学研究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8.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神正论与人正论"、"末日论与弥赛亚说"、"新基督教意识"等精神向度组成.  相似文献   

11.
本简要述评了贺麟“新心学”的道德观。认为贺麟是从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哲学艺术和宗教去阐发和改造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即从艺术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从宗教中去求社会化、平民化的道德,从学术知识中去求开明的道德。  相似文献   

12.
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虽自称是接着程朱理学讲,但对陆王心学还是有所汲取。具体来说,在心性论与工夫论方面,"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汲取带有较多的批评意味,这反映出冯友兰在哲学建构上的开放心胸与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贺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贺麟学贯中西,在中国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利以回顾古典罗马时代政教风尚的形式,展开自己对基督教欧洲神学—政治困境的反思,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科学,这种政治科学以"必然性"的名义把马基雅维利发现的"共和政体科学"和"新君主技艺"整合为一体。借此,马基雅维利不仅颠覆了基督教政教,而且背叛了古典文明,成为了联邦党人式的"新罗马"国家理论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5.
贺麟对中西哲学的融贯创新及其学术建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麟总结先辈时贤融采中西文化的得失,确立融会中西正宗哲学的理性自觉,他以西方近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和方法资源,构建起新心学体系,他还力主发扬中国优良传统建立强大的民族精神,标举"文化抗战"和"学术建国",为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以旁观和旁证的侧面回忆的叙事方式探索了艾米丽心理变异过程,揭示了恋人谋杀案背后的精神因素。从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分析,艾米丽患有恋尸癖的典型特征,这是导致谋杀的精神病因。  相似文献   

17.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他之前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而这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文章就是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了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9.
张少青 《文教资料》2010,(18):67-69
穆旦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他的诗中不仅采用了大量基督教语汇,并且在精神气质上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多有契合之处,但是诗人对人的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确信又使他最终与基督信仰分道扬镳。具体来说,对人心的认识、对苦难的承担、对上帝的仰望这三方面都显示了穆旦诗歌与基督教精神的契合,但诗人的人本主义道德理想使他的诗与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又具有实质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贺麟是黑格尔哲学在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的介绍。解放前,他希望借助于黑格尔哲学自求超拔的精神来改造中国化,以实现“学术救国”的目的。为此,他强调概念的翻译要中国化,并通过寻找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相同点,建构起了新哲学体系。解放后,则从事客观的学术翻译。从贺麟的转变中,可以窥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