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天,我除了工作外,看报刊多,剪资料多,写稿多,对工作、思想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工作中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奖励。我的主要体会是;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重要文章与一般文章的关系。每天有十多种报纸,每月有几十种刊物,业余时间要看这么多文章,要想收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一般文章简要读,重要文章联系实际反复读,认真思考,从而找出改进和提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九华,来自宜章县档案局.我的父亲也是档案人,我是子承父业来到档案部门的.27年来,我一直用心呵护着两代人的档案情缘,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当文书,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有文字记录的东西非常看重,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一些文件材料、报刊书籍.家里有间小房子,父亲专门用来放他的这些宝贝.  相似文献   

3.
曾经听到一位文学编辑讲过:“我选稿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新意。”这话很有道理,也可能是许多编辑的共同感受. 凡是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新的东西.创作的含义就是“创新”,比如立意新、题材新、构思新、语言新等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不例外.其中重要的是立意新. 新意,就是有新的见解.见解新,文章才有生气。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有什么生命力?比如,一篇散文,都是别人写过的内容,或是人家讲过的道理,无论再怎么下功夫,也不会成为好作品.古人讲的“惟陈言之务去”,“文章切忌随人后”,都是这个意思。而古人提出的“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年来,我讴歌好人好事,鞭挞不正之风,先后在县、市、省及全国性新闻单位发表了一些文章。前时,我遇到一桩伤脑筋的事情。有位熟人悄悄地对我说:“有个亲戚学成了手艺,已经开店经商,能否以技术高、态度好为题宣传一下。”事后,我从侧面了解一下,事实并非如他讲的那么好。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想到县广播站的几位领导一再告诫我们:“一切言论行动都要出  相似文献   

5.
12 开阔眼界。我们定下一条原则:要创造并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使我馆工作人员有机会短期或长期(几年)到海外去开阔眼界,具体地说就是: (1)凡是要商务印书馆派人参加出国代表团的,不论作为代表团领导,代表团成员还是代表团工作人员(如翻译),我们都派出经过政审合格的、同时经过全面估计可以胜任的人员去,既不由第一把手包办,也不随便“应付”。 (2)凡是外单位指名借调出国短期或长期工作的,经过政审  相似文献   

6.
绝猎     
爷爷是方圆百里的好猎手,父亲则得到了爷爷的真传,尤其猎狼更为一绝。不论是下套、埋夹子、设陷阱,父亲从不失手。在六十年代,父亲还被政府评为“打狼英雄”。可是有一次,父亲突然把那些使了几十年的狩猎家什毁掉了,要知道那时打猎可是个好活计,有肉吃自不用说,还能卖兽皮换钱。我长大以后,有一次父亲被缠不过,终于对我讲了“绝猎”的缘由。 那一年,奶奶病得快不行了,长时间的昏迷致使她神志不清,父亲用尽了城里医院和山一的各种草药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7.
我与越剧结缘,开始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当时我觉得学戏能够自立,能够挣钱,过上好生活。不过,后来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我跟越剧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遵从父亲教导,从小自立1922年,我出生在浙江嵊县杜山村。我有一个很好的父亲,他是农村教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我六、七岁的时候他教导我要自立,跟我说"自立"就是不靠爹不靠娘,将来结婚了不靠丈夫,靠自己,靠自己要有文化,要有自立的本事,这就叫自立。但父亲反对我学戏,说自立不是去学戏,要去学戏就不认我这个女儿。后来我还是不顾父亲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智慧     
进入新闻媒体大门,人人都想做一个好记者、好编辑、好领导。可多变的社会现实往往叫你事与愿违,文章写不好,稿子编不好,干部当不好,群众有意见,领导不信任,自己也是一肚子怨气。文章认为,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做个成功的记者,必须开发生存资源,善用人生智慧,闯出事业新路。  相似文献   

9.
绝猎     
爷爷是方圆百里的好猎手,父亲则得到了爷爷的真传,尤其措狼更为一绝。不论是下套、埋夹子、设陷阱,父亲从不失手。在六十年代,父亲还被政府评为“打狼英雄”。可是有一次,父亲突然把那些使了几十年的狩猎家什毁掉了,要知道那时打猎可是个好活计,有肉吃自不用说,还能卖兽皮换钱。我长大以后,有一次父亲被缠不过.终于对我  相似文献   

10.
我在唐山劳动日报搞了多年的财贸报道,实践中我体会到,凡是精品稿件,凡是好稿,凡是有影响的稿件,都有鲜明的政治观点,也就是说,只有讲政治,才能出精品。因此,我着力用政治的眼光关注财贸战线的变化,努力使稿件有生气、有分量、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靳诺 《出版经济》2006,(8):52-54
我是好孩子,父亲惟一的儿子. 别人告诉我,我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记得.离开那里时,我的头很晕,眼睛模模糊糊.沙伦挽着我的胳膊说:"我有事要告诉你."父亲去世前她一直在父亲身边.沙伦告诉我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2.
热写冷改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郭沫若说:“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多改。”老舍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业余写稿几十年,有不少人问我:“你怎有哪么多材料可写啊!”我的体会是:做为一个通讯员,能保持有取之不竭的稿源,勤学习、勤调查、勤思考,固然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具体方法上,我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 我的这本“拟题簿”,上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己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本于上可分类储存近百条写作拟题。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首先能防止好稿漏写。通讯员不同于专业作者,想到一篇好稿子,如工作一忙,不能…  相似文献   

14.
非常感谢各位前辈、领导和各位同志在我父亲住院期间多次去探望,9月11日还向我父亲作最后的告别,尤其是彦修同志,这么大年纪也抱病参加,这些都让我们全家十分不安、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5.
业余写稿几十年,有不少人问我:“你怎有那么多材料可写啊?”告诉你,我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我的这本“拟题簿”,前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已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意味且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一本用完了,再将可用未用的内容转抄到下  相似文献   

16.
几天前,新闻界的一位同志问我,中央大报的评论不好写,你们有何诀窍?我说:关键不是具体写法,而是我们有个好环境、好机制。 这个环境和机制,是鼓励人干、激发人闯、催人奋进的环境和机制。在评论这一块,早几年经济日报社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署名,还要创办个人专栏。  相似文献   

17.
据悉,某市领导机关设立宣传本市“新闻奖”,凡是以反映本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新闻报道,均可参加评奖。这样作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记者多宣传他们的成绩、优势,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样作可能要带来一些副作用。新闻工作者到各地进行采访,宣传传播那些有价值的新闻,是他的职责和义务。如果写出了质量较好的报道,自然会在全国、省、市乃至自己所在单位每年都要举办的好新闻评选中入选,而不应该由被采访报道单  相似文献   

18.
大凡读书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像精美的诗歌和隽永的散文,宜于饱含激情高声朗诵。有一种文章平淡质朴中却尽显博大和深厚,那种境地只能用心体味出来,如梁实秋、林语堂、钱钟书笔下的文章。这道理就像我的父亲,够不上载书立传,却足以让我一生用心研读。  相似文献   

19.
谈校对工作     
我国的文化,优良的传统之一,就是重视书籍、报刊的校对工作。凡是认真读书的人,有事业心的出版家,有责任心的编辑人员,都重视校对工作。因为,有好文章,固然是第一义,但如果没有认真的校对,好文章也会变为不好的文章,使人读起来别扭,甚至难以卒读。至于写文章的人,当然就更注意校对了,因为这一工作的负责与否,直接关系到他的文章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