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2.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倡导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能学习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社会环境里,确立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知识结合起来,在学科…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近几年,钟师附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德育工作当作重点工程来抓,探索出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一线”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格局,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循序渐进,德育内容序列化为解决德育目标无‘序’,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标 《教育探索》2001,(11):80-8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拓展德育空间,获取德育实效的重要措施。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校外德育网络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能只把学校教育当作德育的惟一渠道,而应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各种教育途径合理地组合,形成德育网络。德育网…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又称作“心理品质教育”。这是课程设置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和重要举措。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装载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把学生首先当作“人”来看待。...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德育工作难做吗?难!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么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是把德育片面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更有甚者,把德育知识当作条文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没有快乐的德育?有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有没有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德育?泗洪县中小学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生命整体,在社会公德、心理健康、理想志向三个维度,广泛开展以“诚信、自信、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诚信是立身之本,自信是成才之基,信念是力量之源。由此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和谐发展,为生命奠基,小活动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科学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吉安市新村小学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三年来的实践,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一个差生和一个差班引起的反思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升学教育气候的影响,新村小学曾一度忽视德育,把德育工作当作“软任务”,而把升学当作“硬任务”。致使学生德育素质下降,差生越来越差,差生越来越多。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有一个四年级学生,原来是学习尖子。由于学习成绩好,老师“捧”,家长“宠”,亲友“夸”。他得意了,渐渐地骄傲起来。他心中只有自己,自私,不守纪律,贪吃零食。但学习一好遮百丑。这些不良习气都被认为是区区小事,无足挂齿。老师原谅,家长迁就。后来他沦为双差生,发展到打架斗  相似文献   

8.
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人才的首要品质,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基于“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是学校主人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县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本文认为,对确定性知识的执迷,对学生主体性的“藐视”,重道德认识,轻道德需要与道德实践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乃人民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果只强调传授文化知识,忽视道德教育,就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如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呢?一、着眼于语言内容,挖掘德育素材。我们强调课堂教学加强德育,并不是说要把英语课上成政治课,也不是说要生搬硬套地加入其他一些德育内容。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些课文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涉及德育的内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推敲、挖掘,从“对话”或“短文”着手,结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诗意教学就是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教学和谈话,让学生感悟或创造诗情画意,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和心智启迪。它具有教育语言形式美、预设情境意蕴广、实施操作样式多、针对评价方法新等特点,改变了以往思想教育“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的现象,有利于调整德育过程偏重道德认知,轻视情意发展,强调行为规范形成而忽略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12.
当网络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时,学生们大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家庭目前的电脑拥有率为93%,其中88%的家庭能够上网,77%的学生经常上网。已有六成学生把上网当作主要的课余活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但是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给了他们,造成了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数字德育成为凸显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刊发的《“学长式教学”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概要》,使我们对“学长式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感到,“学长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研究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中心,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单纯的认知体。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会”而变为主动地追求“会学”,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学长式教学”这种以教材为教学媒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一节课堂教学呈现给大家,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德育理论,首先要对德育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可是长期以来,大家对德育的解释却很不一致。建国初期,《教育学》中普遍把德育看作是道德教育,1958年以后,则又把政治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德育;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术上的春天来临,研究德育的专著也多起来了,关于德育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这里面仔细研究一下,有的意思差不多,只是表述不同;有的大同之中也有小异,归纳起来,可分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彭辉 《山东教育》2004,(7):36-36
以往的“注入式”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处于“麻木”状态,只是被动地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这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炽热的感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情文并茂的文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代丁 《教书育人》2009,(5):11-12
德育的“原点”就是“正心修身”,“终点”就是“平天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德育的“终点”亦即“平天下”作为德育的“原点”,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给学生灌输了许多形而上的东西,而把真正的管育“原点”亦即“正心修身”凉了起来。庄子说“万物有成法而不说”,德育也有自己的“成法”.也有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想抛开“成法”而直接迈入“终点”。那是违“成法”之举。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德育中的误区误区之一:“大道理”说教现象.这是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其要害是不结合学生的“问题”实际,也不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当然也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学生往往把这种教育当作“耳边风”,甚至感到“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毛赞 《广西教育》2007,(10B):14-14
1.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