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的声调,在中古时期,可以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平仄也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分类,平,是指的古平声字,仄,则是古代上声、去声和入声三个调类的总括。今四声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古今声调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旧体诗词所采用的平水韵与唐宋的实际语音大体上是一致的.到公元十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所谓平仄,就是把汉语发音的四声,根据诗词需要分为平仄两类。古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上声和去声。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消失,分别归入了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一种声调关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侧”,就是不平。平声和仄声是对立的。按声调性质(即发音的高低升降),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上声是升的,去声是降的,入声特别短促);因此,四声被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近体诗要求平仄交错。就是在两个诗句中,在本句中平仄是交错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金沙水拍云崖暖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渡桥横铁索寒  相似文献   

4.
教授古典诗词 ,自然会涉及到格律“平仄谱”的一些知识。有学生提出 :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我细想 ,觉得这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问题。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汉字四声与“平仄谱”  要知道“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平”、“仄”。我们知道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形、音、义 ,但汉语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语音。汉语的语音 ,除了一字一音之外 ,更独特的是这“一音”还有四个声调 :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则分为 :阴、阳、上、去 )。平声称为“平” ,“上、去、入”…  相似文献   

5.
平和仄是指中古语音的两大类声调。要明白它,还得先明白四声。 根据传统说法,是南北朝梁代的沈约最先发现平上去人四声,著有《四声谱》。唐人曾对四声作过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代真空和尚曾作《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述虽不甚科学,但可以使我们初步懂得: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阐释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王力先生的论断,理清了中古  相似文献   

6.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马燕华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概述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阴、阳、上、去。这是因为它是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古汉语声调分阴阳,因此,也就沿用了古四声的...  相似文献   

7.
一谈声律平仄,有人便蹙眉,视之为畏途。其实它是汉字声调的简化,明化和实用化。平者,顺也,顺气而呼音可延长,谓之平。仄者,促也,短促有力一发即收,谓之仄。故古四声之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今四声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一清二楚,简单易学。 先人造语,很讲求声律美。他们深知,此为美化语言之不可或缺。明朝学者王骥德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  相似文献   

8.
前人的近体诗创作,遵循的乃是平、上、去、入这古四声,而非完全是我们熟悉的普通话中所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今四声。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中古四声中的入声究竟是怎样的呢?换言之,被《康熙字典》称为“短促争收藏”的入声,到底该如何辩识呢?这的确是欲弄明弄通诗歌声律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汉语的声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古时期普遍使用的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已经无法读出而消亡了,事实上它早已分别演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演化为上声和去声的,今人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因为它毕竟…  相似文献   

9.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根本区别。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是根据汉语声调特点来分的。古代汉语声调和今天普通话声调的种类不完全一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语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今天却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声分成了阴平、阳平,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经中消失。这个变化给北方人识别古代(上古、中古)入声字造成困难。但语音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仔细分析研究是可以寻出一些规律。下面从语音的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一、二、三、四声四个不同的调类。四川话的调类,大多数地区也与普通话的调类大体一致,除一部分阴平(一声)字的实际念法与普通话相同外(如“妈”、“奔”、“波”、“堆”等),另一部分字的实际念法与普通话的实际念法则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研读古典格律诗词和进行格律诗词教学时,往往碰到判识字的平仄问题。例如:拙(zhuo)、笛(di)、格(ge)、集(ji)、学(xue)、礼(li)、怒(nu)、花(hua)、(逢feng)、鸭(ya)、福(fu)、突(tu)、俗(shu),失(shi),这十四个字中,哪些字是“平”,哪些字是“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回答的。有人以普通语的声调判识平仄,把阴平、阳平认为是“平”,上声、去声认为是“仄”。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知道,声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相似文献   

13.
自学报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都免不了要过《古代汉语》这个“鬼门关”,它之所以难学难过,是因为它远离了我们现实生活,并且它又不是光靠背诵、记忆所能奏效的。在《古代汉语》中诗词律部分又是难中之难。下面我就诗的平仄部分谈一点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小技巧,提供给广大同学。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主要的特点,所谓“平”是指平声,“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看似复杂,其实每首诗不过由四种句式组合而成。其中五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姑且把它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15.
第二讲四声一、什么是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平、上(念shǎg)、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是近体诗格律的基础,不懂四声,就不懂平仄,就无法学习近体诗格律。要了解四声,先要知道声调。同学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音》第四节《声调》中,已经学过了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取了收在“m、n、l、r”四声母下的69个阴平字,逐字进行分析,理清了这些违背所谓“平分阴阳”规律者的各自来源及其违律原因。并透过这些次浊声母下不该存在的而实际却存在的阴平字的分析和归纳,对传统的“平分阴阳”规律──“清平变阴平,浊平变阳平”和“入派三声”规律中的“次浊入声变去声”以及“现代汉语平声字的来源”等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内蒙汉语方言,主要指大青山前后及黄河流经内蒙西部的广阔平原地带的地方语言。内蒙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别。就语音中的声调而论,普通话是四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而内蒙汉语方言是五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内蒙汉语方言中存在和运用着大量的入声字,而这些入声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韵,其中也有不少变异。本文依据现代内蒙汉语方言中入声字的实际声韵,把它们归结为“(?)”和“(?)”两个韵部。现将这两个入声韵部的韵字及其在“爬山调”和“二人台”剧目中的编词谱曲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从古到今,汉语的声、韵、调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人对各种变化进行了规律性的归纳与,比如把“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清母入声派三声”作为入声字变化消失的规律;把“平送仄不送”作为全浊声母变化消失的归向;把“浊音平声变阳平,清音平声变阴平”作为平分阴阳的标准等等。本文根据语音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证了上述“规律”的不完整性,指出了“全浊和声变去声”“浊音入变平不送”以及“次浊平声变阴平”等语言现象,并逐一探析,对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律作了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辽南的新金、庄河二县,以碧流河为界,隔水相望,居住于碧流河沿岸的两县居民,共用一种方言,本文权名其为“新庄方言”。新庄方言属北方方言,虽不象闽、粤等南方方言那样难辨,但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新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与声调上。声调分歧的主要特点是,在新庄方言中只有阴平、上声和去声、极少阳平声,而将大量阳平声误读为阴平声。例如把  相似文献   

20.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也是四种基本调值,也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所不同的是襄樊方言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