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和电影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遵循电视的媒体传播特性,同时又需要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表现形态.本文将从电影电视化传播的形成、传播形态与媒体特性、国内外案例分析及前景与挑战四个方面就电视电影的特点进行阐释,试图找出符合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电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电影,是指专门用于在电视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它坚持了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按电影的艺术规律拍摄,重在人物的塑造,注重导演的风格化和意境.它在制作和放映的方式与影院电影有所不同,在技术制作上和艺术审美标准上要符合电视播放要求.电视电影探索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使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3.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它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电视台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电视电影是在电视和电影的夹缝中,产生了这种新型的、结合了电视和电影共性的影片模式。电视电影具有交集式的艺术特征,以电视作为电视电影的平台,电影作为电视电影的根基。在艺术特征上,电视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4.
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证实了先哲们所言不虚:图像日益胜过语言并占据了当下文化形态的主导地位,一种倚仗视觉的文化传播形态正在改变着人类现实的生存方式.而网络媒介凭借其技术和传播的优势,对当前视觉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影以蔑视的目光打量电视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电影将电视比作洪水猛兽的喧嚣也已经尘埃落定.电视的兴起取代了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主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无数的电影人纷纷"落草"挤上电视的大篷车赶去淘金.也许最好的诠释是法国著名影人让·吕克·戈达尔.他说:"电视不是一种表现手法,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据证明,电视内容越是弱智愚蠢,人们就越象中了魔法似的坐在它前面的椅子上一动不动."然而十年之后,这魔法使戈达尔自己也扛起了摄象机.但这并非就是电影的不幸.执著的电影人决不会轻言放弃,他们在顺应潮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又为电影开拓了片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电视电影(made of TV movie),一种为电视而制作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流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虚拟现实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虚拟现实中人与机器在感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界面的元素构成及其在传播交流中所具有的沉浸性特征.并由此判断论证,虚拟现实以其全新的传播交流技术和独特的界面设计,正在产生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传播交流方式--沉浸式传播.而随着沉浸式传播的出现并逐渐被大众接受,又将使虚拟现实成为一个超越电影、电视、网络等流行传播媒介的、可实现跨时空在场交流的超级传播媒介,并进一步颠覆人类长期积淀的生存经验和目前固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相似文献   

8.
2008北京残奥会电视报道在阵容上呈现出中央、首都、地方的三个报道层级,在内容上表现出信息、故事、知识和娱乐的四种传播形态,在时间上给观众一次全方位的视觉与精神的体验。在电视报道视角上,能深入开掘人性之光辉和心灵之善美;在电视叙事模式上,能敏锐捕捉动人的细节,讲述精彩的故事;在电视传播的整体效果上,能充分呈现生活真实,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和感动。北京残奥会电视报道所呈现出的这些特色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残奥会传播理念的创新。人类在灾害、困难面前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就是一种通用的世界传播语言。探究人类共通的人性光辉和体育精神力量,因而成为残奥会电视报道的主流报道视角和传播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被命名的茶马古道,最初还只是作为田野考察和文化研究的对象,只在少数学术期刊上争鸣讨论.伴随最近二十年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大众媒介技术广泛普及、人民生活消费形态变迁,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一种既富含大有可为的经济利益又蕴含着人文精神传播价值的“文化符号”,关于它的种种神迹魅力在各种媒介中以文字、图片、影像等等方式传播,呈现的角度和形态不一而足.①此文以2004年的纪录电影《德拉姆》和2008年日本NHK和韩国KBS联合制作发行的电视纪录片《茶马古道》为例,综合分析电影和电视两种媒介在茶马古道的呈现形态、传播特征上的差异,从而为茶马古道的影像传播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沟通与传播的需要是伴随着人类诞生而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传播也在不断发展。1844年美国人摩斯发明了有线电报,从而有了电讯新闻。从电报、电话、电影,到了20世纪广播和电视的问世,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如今人类又进入了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为主的数字媒体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人类在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等传播时代的发展之后,进入到了电子传播时代。随着电影、电视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像传播已经成为电子传播时代最具优势的传播手段。虽然,广播的历史要比电影电视史悠久许多,但是,影视媒体以其视听综合、及时、客观等特点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了飞速发展,再加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它们迅速取得了媒体争霸的优势地位。此种背景下,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影像符号充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与电影叙事的比较,从媒体实践、视听关系、叙事和叙述者等四个方面考察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现象和叙事特征.着重说明,与主流电影首先作为叙事的表现相比,电视媒体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与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与电影自我讲述和以叙事为目的不同,电视是以叙事作为修辞手段之一,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表现为一种他者讲述.  相似文献   

13.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的过程。传播学是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电子计算机等传播媒体在网络通讯系统中已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活动,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体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教学活动,更需要传播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和指导。因此,传播学与远距离教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传播学的理论也成为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语言、书写与印刷、电子和互联网四次传播浪潮.时下构成我国传媒体系的传媒种类很多,怎样确定它们各自在我国传媒体系中的位置呢?在传统上,人们习惯把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期刊、图书定位为主流传媒,其他传媒则为非主流传媒,其中的网络传媒还一度划在传媒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5.
刘弘 《声屏世界》2011,(11):141
视频网站并不是电视的终结,而是带来了电视更广泛的传播。电视的出现没有带来电影的终结,同样视频网站的电影和电视剧其实也不会带来电视的终结,而是带来了电视更广泛的传播。年初央视的开年大戏《我是特种兵》,在央视的收视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在网站上我们超过了两亿点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很多小成本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摒弃了大题材大制作的创作方向,转而以更加平民化的视角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讲述,同时小成本电影在兼顾电影艺术性的同时还准确地把握住了电影市场的脉搏,以小搏大的案例层出不穷,《失恋33天》、《泰囧》和《捉妖记》等就是低投入和高票房的成功案例。电视音画结合的传播模式对于电影的传播十分有利,因而许多小成本电影在无力登上院线的情况下电视媒体成为了放映平台的首选。本文通过对小成本电影的特点和电视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未来我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电视意识?侯军最早的电视意识其实还是来自电影,但却不是大众流行影片,而是先锋电影和其他一些艺术影片,还有最重要的来源:纪录片。电影电视都是一种依赖于机械原理、表现上诉诸声光的记录媒介。由于电视媒介在即时性、共时性上远远超过了电影,电视又以其无所...  相似文献   

19.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如电影、电视、广播、印刷品.而自从计算机的普及,网上媒体也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20.
陈持 《传媒》2016,(1):19-21
如今,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全球化与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电影、电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新、信息交流与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使国际传播拥有飞速发展的空间,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影、电视展开了更激烈的国际传播竞争.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为中国的广播影视走向国际提供了深厚、多样的本体资源和独特景观.中国应该拥有与之身份和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公益性电视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正在对中国电视的国际传播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