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和状语等。这些成分如果用单个的词来充当,句子的结构就很简单;如果用短语来充当,就比前一种句子成分扩展了;如果用复杂的短语来充当,这种句子成分就比前两种句子成分更加扩展了。比较: 荔枝是水果。荔枝是最鲜美的水果。荔枝是世上最鲜美的水果。第一句的宾语“水果”是由单个词充当的,第二句的宾语“最鲜美的水果”由一个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充当,其中的定语“最鲜美”又是一个偏正关系  相似文献   

2.
划分句子成分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动词后面,宾语前面有时出现数量词。如:(1)我读了三本书。(2)我读了三遍书。 那么,这些数量词究竟是修饰前面的动词,充当补语,还是修饰后面的宾语,充当其定语呢?习惯的辨别方法是,看所出现的数量词是表物量的,还是表动量的,如果是表物量的,就认定它修饰后面的宾语,充当其定语。例(1)我读了三本书。句中“三本”,表物量,因此“三本”就充当后面“书”的定语。如果是表动量的,那就认定它修饰前面的动词,充当其补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简称《教科书》)《语法·句子和句子成分》讲句子成分时说: “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用‘=’标示)、谓语(用‘—’标示)、宾语(用‘﹏’标示)、补语(用‘<>’标示)、定语(用‘()’标示)、状语(用‘[]’标示)和中心语(用‘·’标示)等。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太阳出来了。 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空。两个都是主谓句,都有主语和谓语。不过前一句的主语是由名词‘太阳’来充当的,谓语是由动词‘出来’充当的。后一句的主语则由短语‘一轮红日’充当,主语里边又包含着定语‘一轮’和主语中心语‘红日’;谓语由短语‘渐渐升上天空’充当,谓语里边又包含着状语‘渐渐’、补语‘上’、宾语‘天空’和谓语中心语‘升’。这些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和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美、丑、远、近等等。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语言的一般习惯,形容词也可灵活用作名词,动词等,这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的特点。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时,通常是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如:众妙毕备。(《口技》初中二册)——各种奇妙的(摹仿)声音全都具备。(形容词“妙”在句中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充当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5.
“何”是指物的疑问代词,在古汉语中运用很广。既能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和数词结合,也能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和助词结合。充当句子中的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充当宾语一、“何”一般用在动词前,作动词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哪里”等。如: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6.
比喻,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出现情况,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别。如果从喻体的语法功能来看,比喻又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别。(1)宾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宾语是喻体。如:“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药》)“铜丝”是喻体,作宾语。(2)状语喻体式。在该句中,状语是喻体。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祝福》)“受炮烙似的”是喻体,作“缩手”的状语。(3)定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定语是喻体。如“在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非谓语动词指的是一个句子中除了谓语动词之外的动词,这些动词除了不能充当谓语之外,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或宾语补足语等成分。非谓语动词有四种形式: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现简述如下: 一、动词不定式1.作主语。动词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为了避免句子“头重脚轻”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词语,这种情况我们就叫做句内错位反复。它与一般反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相同词语之间不是平行对等关系,而是处在句子的不同成分位置上。例如: 他充其量只能是一支指挥棒,而不是指挥 指挥棒的指挥。(《中篇小说选刊》1991.6.87页) 后一句中的三个“指挥”,依次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和宾语,这显然是作者有意在句子的不同成分间使用反复修辞手法,利用兼类司的多种功能创造句子结构上多样的统一,追求整齐中的变化、谐调中的错综,达到谐趣的表达效果。在汉语中,这样的语法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学生造复杂的单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在句子中加上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由简单变复杂.如“汽车往北京开去.”“一辆满载着壮族人民的深情厚意的中型汽车往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开去.”前一个句子很简短,所表达的意思有限;后一句在前一句的“汽车”“北京”前有一长串定语,使句子变长变复杂,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得多,具体得多.2.除采用类似上面的偏正短语外,用其它短语做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补语,使句子由简单变复杂.如“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同学.”这句话主要由于宾语是主谓结构的短语,所以全句成了复杂的单句.3、指导学生造连动句,使句子由  相似文献   

10.
“缩句”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种练习形式。“缩句”的要求是六个字:“去枝叶,留主干。”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枝叶”是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加成分,“主干”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或它的中心语)、谓语(或它的中心语)、宾语(或它的中心语)三种基本成分(其中宾语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具备  相似文献   

11.
“是”在《论语》中,共出现60次,其中用作指示代词52次,用作形容词2次,作为词素与“故”、“以”、“用”结合而成复合连词,是以、是故、是用了6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指示代词的“是” “是”作为近指代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充当主语和宾语时,有指示兼称代作用,充当定语时,  相似文献   

12.
上句中的宾语由“疑问词how 动词不定式”构成。疑问词如where,what,when等都有类似用法。这种形式相当于一个从句,但如果句子中的宾语由“疑问词 动词不定式”充当,则该句是简单句,如果句子中的宾语由一个句子充当,则该句是含宾语从句的复合句。例如:  相似文献   

13.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合格性测试和网络统计显示,现代汉语有字领有句具有表好(褒义)和表多(主观大量)的语义倾向,主要表现在领有句宾语强烈地、甚至刚性地排斥负面定语和主观小量定语,排斥程度因宾语、定语的小类而异。文章认为这一排斥缘于两个因素。一是汉语有字固有的表好表多倾向,二是汉语句子自然焦点居末的要求。汉语句子排斥不包括宾语核心、单由定语充当的自然焦点。有字固有的表好表多倾向要求信息强度较大的定语在语义倾向上与宾语核心保持一致,以与核心共同组成一个尾焦点板块。假如这种定语与领有句的语义倾向相违背,定语会成为不包括核心的独立焦点,从而违背尾焦点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孙莉 《高中生》2012,(11):30-31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一般由“to+动词原形”构成。在句子中.动词不定式可以充当除了谓语之外的任何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动词不定式在句中起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同时也保留着动词的一些特征,可以带宾语或状语。一、作主语(相当于名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了充当“V 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 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7年第5期刊登的《例谈缩句》一文中,认为缩句时“动词(除心理动词)谓语句中的补语得保留”。对此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缩句就是把一个长句缩成只有主语、谓语(宾语)的简短句子,使句子简明扼要。其原则是:摘除枝叶,保留主干。枝叶就是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  相似文献   

17.
引言 "问题"作名词是常态,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当"问题"充当主语、宾语时,其前常带定语.当"问题"充当定语时,它常与其后的中心语组成定中结构,结构成分之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属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18.
带有否定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否定句。例如: ①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②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孩从我面前飞快地跑过去了。③不懂就是不懂。这三个句子尽管都带有否定词“不”或“没有”,但都不是否定句。①句的否定词“不”在定语的位置上,与“平凡”共同限制宾语中心语“树”,它只是对句中定语的否定,对整个句子构不成否定判断,整个句子仍然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古今汉语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从语法角度看,古今汉语有很大的一致性,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中心语、宾语、定语,动诃经常作述语中心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述语中心语和状语。如下例: 赵太后 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状语 中心语 名词“赵太后”作句子的主语,形容词“新”作句子的状语,动词“用”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事”作句子的宾语。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名词“左师”作句子的定语,名词“触詟”作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能愿动词“愿”作句子的状语,动词“见”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太后”作句子的宾语。 但是,古今汉语语法更有其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人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上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现代汉语里诸如:“他比阿Q更阿Q。”句子里的后一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兼语式”,就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由“宾语兼主语”这种成份构成的一种词组。(黄伯荣《现代汉语》)如“请他来”,“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从整个句子角度来看,兼语句有两个谓词,后一个谓词可以同前一个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下面的句子,是现代语法学界公认的兼语式: (1)你叫他马上来。 (2)大家选他当代表。 (3)他有个妹妹在大学念书。 (4)我请你写一篇文章。 (5)这件事使我非常着急。 (6)班长命令我们开炮射击。这种句式是古亦有之的。在我国先秦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