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公元一世纪到十一世纪的阿克苏姆古国时期,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引为自豪的一个光辉时代.阿克苏姆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红海回航记》一书中.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位希腊商人,成书时间为公元一世纪末.公元二世纪问世的托勒密著的地理书中,也提到了阿克苏姆国家.但是这两本书对阿克苏姆的记述都很简略.另外两部比较有价值的文献材料,是较为晚出的《基督教风土记》和《阿克苏姆编年史》.前书作者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并于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此后,基督教传统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在西方世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传统和《圣经》对西方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教权与俗权的斗争及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权与教权是为西欧封建制度和封建领主阶级服务的两种权力。西欧封建时期,基督教一直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政治上以国王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彼此渗透,以至很难划分界限。可是在组织上,它们始终是两个平行的系统。教权与俗权长期并存,相互利用、斗争,表现了西欧中世纪政治历史的特点。互相支持,互相利用,分散的封建政权建立,基督教会神权统治形成。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深重,罗马皇帝发现了基督教的“价值”,变“怀柔与镇压”相结合政策为利用的政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为全体臣民必须信奉的唯一的宗教。基督教从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伸入欧洲腹地。西罗马帘国灭亡后.“国教,却幸运地保留下来,成了欧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层人民中,在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是不合法的,罗马统治者对之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广为帝国境内人们所接受。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尔后进一步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御用工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是如何由一个不为统治阶级容忍的宗教,发展成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关于它的产生,人们说法不一.教会宣传说,基督教是救世主耶稣创立的.  相似文献   

6.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圣经》(Bible)是基督教的一部经典.由于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它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和语言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主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至今,人们还用基督教文明(ChristionCivilization)一词来指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7.
公元8世纪西藏地区建立的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宗教仪式表演"羌姆"的发源地,它源于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大师为修建桑耶寺时驱鬼除魔之意。公元13世纪,宁玛派高僧古若曲哇为了纪念莲花生大师改编形成了大型佛教乐舞——"古鲁衬节"羌姆,其中增加量宣传佛教思想的新内容,逐渐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桑耶寺"次久"羌姆。本文着眼于研究羌姆文化背景下,对桑耶寺的"次久"羌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了帝国全境的主教会议,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自此,基督教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都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全面控制,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分期标志,由此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中叶被称之为早期基督教,下沿至今被称之为晚期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说明:1.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在宗教改革以前,基督教在欧洲已经广泛流传.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和俄国一带,天主教流行于欧洲其他地区.2.在天主教会内部,马丁·路德于1517年在德意志首倡宗教改革运动.脱离罗马教皇管辖的路德教派建立起来.该教派后来从德意志传到丹麦、挪威、瑞典等地.十六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瑞典、丹麦(当时辖有挪威)国王先后发动宗教改革,宣布路德教派为国教,建立起由国王控制的路德派教会.十六世纪中期,法国宗教改革倡导者卡尔文在瑞士建立卡尔文教派.该教派流传到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这些教  相似文献   

10.
约姆选猴     
<正> 约姆是在印度国王跟前很受宠的侍卫。有一天,国王突然心血来潮,想看猴子表演。宫中的侍者一听,都犯了愁,尽管御花园里有几只猴子,可它们都是健壮有余,机灵不足,绝对担当不起表演节目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最早出现在犹太民族的下层群众之中.到2世纪中叶,基督教在罗马已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初期阶段发展成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具有独立形态的一种宗教.但年轻的基督教却屡遭厄运.直到四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才得到帝国官方的正式认可,这为后来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其为国教奠定了基础,基督教也实现了其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谭建华 《历史教学》2003,12(9):46-50
<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一部法典.它不仅是一部规范商品生产的私法,而且也包含了有关宗教内容的公法.通过这部法律赋予了基督教大量特权及对异教徒的严厉制裁,使基督教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公元9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内的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年阍的反佛教运动几乎同时结束.这两场运动在本质上均为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间的斗争,但在以基督教教义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的拜占庭帝国,毁坏圣像运动并未动摇基督教在拜占廷社会的地位;而唐武宗会昌灭佛则带有文化冲突的迹象,它被视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郑春伟 《历史学习》2005,(12):26-27
中学高中历史教材,突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一历史现象。其中,宗教文化是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内容,而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和传教士的在华活动尤占主导地位。这里介绍基督教的基本情况和四次入华的概况,供学生在学习中参考。基督教简介:基督教主要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大派别,它创建于公元1世纪。基督教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教,信徒分布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约占全球人口的1/3。基督教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原罪”,要经受各种苦难,因而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之后发展成一种与犹太教完全分离的新宗教,并逐步传遍罗马帝国全境,最终于公元4世纪末正式成为帝国国教.基督教能够迅速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基督教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习历史 ,必然要涉及到公元 ,世纪和年代 ,可是现在的历史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给同学们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针对公元 ,世纪和年代 ,谈一点看法 ,供同学们参考。一、公元公历 3 2 5年 ,当时的罗马皇帝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 ,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公元 53 2年 ,僧侣狄奥尼西认为基督教 (即耶酥 )诞生在 53 2年前 ,下一年应是 53 3年 (现在的公元纪年法是从这年开始使用的 ,并非始于公元1年 )。习惯上常常把耶酥诞生年定为公元元年 (即公元 1年 )。公元前用“B·C”表示 ,公元后用“A·D”表示(拉丁语的缩写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公元"纪年法展开论述,尤其是"公元前"纪年法的兴起过程,为此对基督教欧洲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世界纪年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公元1700年左右,纪年法从基督教经学的附庸转化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从揭示历史的宗教意义转化为标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使得"公元前"纪年法兴起,取代"世界纪年法"并与原有的"公元"纪年法结合,成为最受欢迎的纪年法体系。文章最后略为梳理了公元纪年法在中国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大陪审团以相对较多的赞成票判处死刑。这位被称为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对当时的雅典民主政府经常出言不恭的人。苏格拉底的罪名是“不敬神”和“腐蚀青年”。432年后,即公元33年,创立了基督教的耶稣基督在当时的古罗马帝国被犹太祭司判钉十字架。耶稣是犹太人,其创立的基督教与古老的犹太教虽然有继承关系(犹太教的经文叫《旧约圣经》,而基督教的叫《新约圣经》),但在某些教义上存在冲突。耶稣的罪名也是“渎神”。我们现在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耶稣的“诞生”为基准的,他出生的那年是公…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古代中国,基督教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学术界主要关注近代中国(1840-1911)基督教与中国官绅士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即反洋教斗争),而对中国古代(唐朝至清朝前期)的反基督教事件很少论及。通过对比问题以分析,有助于中国古代基督教会史和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公元183年,河南洛阳的朱家圪村——东汉时期著名的太学所在地,一时间忽然车流如潮,街道拥塞,车上的学子无不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太学,在一块块石碑前观览、摹写……这些石碑,就是刚刚完工的《熹平石经》。整套《熹平石经》,包含《鲁诗》《尚书》《周易》《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等七部经书,刻在四十六块石碑上,共有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个字,是中国第一部儒家经典刻石,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