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枚贺年卡摆在我的面前,我翻过来倒过去,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枚贺年卡如今看来,实在是太粗糙了,纸张也非常薄.正面的上端是两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进行无线电联络的图案,下端是“新年进步”四个红印字.可是背面的几行钢笔字,使这张并不美观的小小贺卡变得十分贵重,我整整保存了31个春秋.  相似文献   

2.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信息     
驻马店报向通讯员普寄贺年卡为鼓励广大通讯员在1992年度积极撰写稿件,元旦前夕,驻马店报社向全区400余名专业和业余通讯员,每人邮寄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载着报社编委会负责同志手书的温馨祝福、问候和激励。不少农民通讯员接到贺年卡,感动得双手颤抖。泌阳县高店乡农民通讯员刘家福说:“我要在猴年里多采、多写稿件,报答报社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4.
贺卡情思     
“爸爸,你是编辑怎么人家叫你老师?”8岁的儿子有一天看了几张通讯员寄给我的贺年卡后问我.接着讽刺我:“你连我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还给人家当老师?”搐鼻子眨眼,一脸瞧不起的样.  相似文献   

5.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苦恼的就是找不到新闻。有一次,我为找不到吸引人的、有分量的新闻,写不出满意的稿子发愁,写信给何微老师,向他倾诉我的苦恼。不久,我收到了回复——不是来信,而是同往年一样,收到了一张贺年卡片。  相似文献   

6.
现在,贺年卡被人们称为“一年一度的社交文件”。小小贺年卡不仅是友谊、爱情、和平,祝愿的象征,而且也是一座艺术殿堂,一扇知识窗,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因此,近两年来,贺年卡印制设计也越来越精美,贺年卡的文  相似文献   

7.
风行全球的贺年卡不知起于何时,为何人所创造.但我国古代就有此风俗.宋周煇<清波杂志>记载:"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这就是贺年卡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邻居徐老太     
徐老太一家三代住在我家楼下.每天清晨,我打开窗户,便会看到她在阳台上精心地修枝整叶,伺弄那苍劲葱郁的铁树、娇媚的月季和大瓦缸上栽种的一畦青翠的四季葱.当我抱着孩子伴着朝阳经过那里,她就停下活,与我那咿呀学语的女儿逗乐.有时,我走远了还看到女儿一个劲地冲她眯眯笑.傍晚,我从娘家吃过饭,踏着暮色回来,经常碰见她的儿子儿媳有说有笑悠闲地出去散步.如此温馨、如此幸福的家庭,令我羡慕不已.同时,第六感觉又告诉我:安祥的徐老太一定有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下午,第一时间在网络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我就立刻给部门主任汇报,报社应该派记者前往灾区.我对那一带情况比较熟悉,请求参加.  相似文献   

10.
浙江日报创刊已经60周年了.在我21岁那年,准确地说是1949年5月10日,我在富阳看到新创刊的浙江日报.从那一天起,我的命运就和她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1.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本刊曾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封读者调查问卷和一百多位自费订阅本刊的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决定给每一位热心读者寄去一张带有编辑部全体同志签名的贺年卡! 编辑部的十三位同志流水作业,连续作战,终于使一千多张贺年卡带着十三颗滚烫的心,凝聚着十三份真挚的情意飞向全国各地。 我们只想以此来表达对多年来一贯支持我们工作的读者们的真诚谢意,却没想到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贺年卡、感谢信纷至沓来,有几位读者给编辑部的每一位同志分别寄来一张贺年卡,还有很多读者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能否给我也寄一张贺卡?这样一份新年礼物实在太珍贵了。’  相似文献   

13.
踏着时间的光和阴,我一步步走来.回首来路,已印有75个春秋. 屈原,司马迁,是我们写作人的祖师爷,那忧愤意识便基因一样遗传给我们.即便在"领政府特殊津贴"的快乐时刻,我也心有戚戚焉,意识到每月100元的津贴中有那卖地瓜农妇六角钱税金的提成,看到那推小车农妇踽踽前进的身影和小车上熟睡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我爸是我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爸是我爸,李刚是李刚."据说这是中国2010年最为恶摧的网络恶搞诗.但我看到了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很多人开始把自己和"李刚"(事实上或者想象中的不正当权势)区分开来.从这些区分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爸是我爸"不再是对命运的抱憾,而是为自身的独立和清白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5.
古松情怀     
每当我走近故乡村落就看到你屹立在庭院之旁你那苍翠茂盛的天然华盖首陪伴我档雨遮阳贾呵护我发奋读书与充满人生幻想你那长青浓绿和百年故事传奇带给我儿时幸福与欢乐成长激动我从寒窗少年走上战斗的按场每当我走近旷野森林就看到你挺立在群树中央你那高大伟岸的壮英舟枢曹装扮了林海茫茫贾战胜过酷井雷雨和冰雪风狂你那呐怀坦荡与古朴清幽的风貌森林因你而增彩添色和茂密茁壮大地因你而如诗如画尽展无限风光每当我走近深山峡谷就看到你荤立在雄峰顶上你那直冲霄汉的英勇气魄曹让惫崖陡峭轩昂首给漫山遇歼葱郁引来鸟语花香你那古老苍劲与鱿…  相似文献   

16.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笨人先起步”,是我从“笨鸟先入林”感悟而来.我笨,我笨得甘愿吃苦受累.回首细看,我这个笨人这几年走过的路,虽然慢,却也留下了一行行脚印.1990年,我从《中国记者》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一段写“穆青的内疚”,那是他对往事的追忆:  相似文献   

18.
樊云芳 《新闻实践》2009,(11):21-24
卢云第一眼看到我的眼光,我形容不来,或者说我从不敢承认:那眼光里带着一丝惊讶,一丝不悦——特别是那眼光接触到我腆起的腹部的时候。这眼光使我全身一颤,在整个会议期间,我一直躲着这位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19.
朱兴建 《青年记者》2012,(16):30-31
我是一个有藏区情结的人.也许有人会问,藏区情结是什么,那就是每当你看到那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湖,尽管你还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却想立刻把胸怀敞开,把这一切美好都"贪婪"地"据为已有"的那种冲动.对我来说,两年零十个月里25次进藏、川藏线跑了5趟,是我引以为豪的经历……然而,并不是每次进藏区都那么轻松.  相似文献   

20.
情有独钟     
编辑同志: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与<档案管理>结缘10多年了.记得10年前当我脱下军装换上税服时,在单位无意看到<档案管理>杂志,随即产生了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我被那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韵所深深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