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2.
近代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时政的同时,也兼具传播新知的功效,塑造了一批"新话语"与"新概念","长城"就是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词汇.在报刊中,"长城"话语多与时政相勾连,折射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与长城精神指涉的形成.《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重要的报纸,相较于其他报刊,不仅持续出版时间长,而且辐射地域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年经事纬的编年体著述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陈垣先生有《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中华书局)等,方诗铭、方小芬有《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可谓成果卓著、成绩斐然。其中,把中日两国历史大事按照帝王年号顺序加以排列对照的,《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当属第一本。帝王年号,在中国自汉武帝首次使用以后,一直  相似文献   

4.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尹航  蒋多 《中国出版》2023,(4):66-69
辛亥革命时期正值中国传统出版业向近代出版业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汇流与融合中,报刊以其不可取代的大众媒介作用和传播特性,扮演着记录者、参与者乃至建构者的角色。报刊传播的革命触媒效应得益于两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纷纷利用报刊这一宣传工具夯实其舆论阵地,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出版中心所形成的大众读报时代景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与媒介互动场域。近代报刊的萌芽、成长与繁荣,是在与革命互为因果、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推动报刊商品化、制度转型引领报馆企业化、供需调节导向报业市场化三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促使报刊成为近代出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日报,当首推上海《申报》。从1872年8月至1949年5月,这家经历了近代中国动荡的78个春秋、使妇孺皆以“申报纸”为新闻纸之代名词的老牌报纸,它究竟刊行了几号?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确切回答。 1949年5月27日发行的《申报》,给这家报纸的历史写了一个问号。在这期报纸的报头下面,《申报》标明的最后刊行号码是第25600号。但是,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它至少漏了一号报纸。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编辑工作始终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最成功的报刊之一,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注重报纸编辑工作,并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动,几次变革版式,不断创新.报纸板式的变化有助于阅读体验的提升,提高报纸的销量,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在促使《申报》对版式进行不断调整的原因中,媒介技术的发展、上海市民文化的兴起等社会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申报》对清末杨乃武案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跟踪报道。通过对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本文认为,《申报》主要采用了情感化叙事来激发大众情感,从对香艳故事的猎奇到期待案件的水落石出,进而转化为对中国司法弊端和官场恶习的批判。《申报》的长期报道与情感化叙事不仅影响了案件结果,也提升了报纸的销售量和公信力,还开启了近代报刊媒介审判和舆论监督的先河。大众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被杨乃武、《申报》、清政府等以不同形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凡史之所记,以表年以系事。"时间是记述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呢? 中国古代记年的方法有帝王记年法、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十二生肖记年法和星岁记年法等。帝王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数记年,如公元前七六九年记为周平王二年,公元前七六八年记为周平王三年等。年号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时的年号记年,如公元前一三九年记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八年记为汉武  相似文献   

10.
《申报》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申报》内容涉及面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研究成果多发,但其中包含的丰富的气象传播思想则未能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对《申报》中暴雨、雷电、冰雹、大雪四种极端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气象灾害的历史,而且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气象传播的三大特点。即伴随西风东渐,中国近代气象传播打破传统的国内传播局面,逐步探索国际传播;伴随科学普及,中国近代气象传播冲破传统的封建观念束缚,逐步接纳近代科学价值;伴随民众觉醒,中国近代气象传播冲破传统的精英传播层面,逐步走向以服务民生为主要目的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1.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端,至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的时间中,近代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不断在变迁,媒介制度也随着时代浪潮在悄然变化着。戈公振先生的著作《中国报学史》也忠实地记录了其中一段时期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报学史》的内容出发研究近代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挖掘近代媒介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丽 《今传媒》2014,(5):50-51
本文从1874年《申报》与《彙报》关于一则奇闻的论战出发,对于近代报刊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申报》认为新闻纸的首要职责是传播事实,记载时事。重要性、新鲜、及时性和真实性为新闻事件选择的标准,特别是对于来稿的真实性具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12,(18):55
胡正强,江苏省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媒介批评,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鉴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15.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创办了首批中国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就是《申报》。《申报》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全盛时期以及衰落时期。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使《申报》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申报》因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8.
董浩 《青年记者》2016,(29):107-108
自严复把《天演论》译进中国以来,进化论的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古代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书信新闻,在近代也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媒介进化的角度来谈民国报刊读者来信本体的产生、传播机制及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漆文  黄勇贤 《新闻前哨》2001,(12):40-41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因特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报刊、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活动产生了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新闻报道活动的嬗变与发展。 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传播的优势进行了探讨,虽然各自表述不一,但基本内客相差无几。其中,赵宏、赵亚辉在《网络化世界的媒介变形》一文中对网络传擂的优势作了较为精当的归纳。他们认为,与新闻报道活动相比,网络传扬的优势体现为:盾息丰富,形态多样,自主互动.迅速及时,开放自由,全球传播。网络传播较好地解决了中国新闻报道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传播对中国报刊、广播…  相似文献   

20.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